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姐的兒子成年後選擇定居美國,記者問他為何不回來,他這樣回答

江姐的兒子成年後選擇定居美國,記者問他為何不回來,他這樣回答

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我們已經寫了很多了,之所以還在不斷寫,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絕對不是一個兩個人的犧牲換來的,因為我們無法感同身受,所以只能通過多了解一些他們的故事來了解那個年代的狀態,我們今天接著來看這位非常熟悉的英雄。

江姐,這個人大家一定不陌生,之前的小學課本當中還有她的故事。她是四川人,從小因為父親沒有責任心,只能由母親帶著她和弟弟去重慶投奔親戚,十歲的小江姐就已經開始在工廠里做工,後來她找到了組織,選擇加入共產黨的大家庭中,為了完成一些任務,她還專門去學習了各種職業技能,也曾經和其他的成員一同扮演小夫妻,可以說對黨交給她的任務一直都是盡心儘力地在完成。

但是好景不長,那個年代因為叛徒的存在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好同志,而江姐就是其中一個,她因為叛徒告密被俘獲,關押在重慶監獄當中,國民黨為了從她嘴裡得到情報,不知道動用了多少酷刑,但是沒想到,江姐對於黨的事情隻字未提,一直咬牙堅持著。直到重慶即將被解放,以為她能夠被解救出來的時候,那些急著逃跑的敵特臨走前還是將她殘忍殺害了。

江姐其實還有一個兒子,她在獄中的時候也最挂念他,可能也知道自己這次凶多吉少,所以她想盡辦法把筷子磨成筆,然後又用棉花灰來做墨水,就那樣寫下了自己的遺書,裡面充滿了對孩子的思念以及不舍。後來她的兒子彭雲就被她丈夫撫養長大,最終定居在了美國,直到江姐的孫子輩都念了博士,她兒子彭雲才回到國內發展。

當然,江姐作為那個年代的人,加上又是忠實的共產黨人,所以她對自己的兒子也有著同樣的期望,希望她的孩子能夠建設新中國,千萬不可太過嬌生慣養,一定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後來也有記者去採訪過彭雲,問他為什麼不選擇回國定居,而他非常平靜的說自己已經老了。

當然,他選擇在哪裡生活是他的個人自由,我們相信能夠有江姐這樣的母親,他的心一定是想著國家的,那他生活在哪裡又能怎麼樣呢?像江姐這樣的戰士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犧牲性命,值得我們永遠記住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珠海航展的宣傳片,簡直像要去星球大戰一樣,中國力量值得驕傲!
國軍駐地對面的夫妻理髮店,策反了不少士兵,夫妻倆卻有巨大反差

TAG:分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