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聖誕必須蹦迪?Young OG 鞋款送給你!

聖誕必須蹦迪?Young OG 鞋款送給你!

我們忙碌了一年都是為了讓生活增添更多一點的儀式感,每天累死累活、為的都是讓自己生活的那一畝三分地變得更加舒適、高級...

就算是平安夜、聖誕節不休息,也不能阻擋我們儀式感的生活。換句話說,我可以不愛你,但是我不能不蹦迪...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40周年的小春風,土味文化日漸回潮。坊間流傳著一句話:「土到極致便是潮」...網路上,原本被封殺、禁播的土味澆頭、山寨江湖的快意情仇、「社會搖」,紛紛被人們消費...

甚至,時至網路信息高度發展的今日,土味的快消文化帶來的潮流滯後也沒有實質性的解決。其最明顯的映射,是在蹦迪文化中的體現。

在中國,蹦迪文化的南北差異性非常巨大。南北蹦迪群體相互Diss的情況已經成為年輕一代蹦迪青年兒的圈兒中常態。而單就蹦迪本身來說,世人對其常常抱有鄙夷的態度,甚至影響了當代人的擇偶、相親標準。

比如那些相親節目上明確表態:「不找喜歡夜生活蹦迪的人,感覺他們不務正業,錢色慾的包裹下,私生活未必健康的人」...

但是,說這話的人,可以說是很不要臉了,蹦迪的快樂是很難用語言形容的!那些不好的現象就像陽光下的陰影,總是會有,若我們抬起頭,又怎麼會看到呢?話說回來,對於蹦迪這一種,由音樂衍生出來的亞文化,你真的了解么?

蹦迪的祖師爺

1876年亞歷山大·貝爾發明了可以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電話,我們暫且把這一年當成電子樂的元年。

但亞歷山大·貝爾沒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後電波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傳送,這股電流鴉片讓全世界的年輕人趨之若鶩了40多年。然而照現在大家蹦迪的勢頭來看,怎麼著也得持續到我們老了用電子霸佔街心公園的時候。

電子音樂從60年代就開始出現了,隨著計算機的發明,一些前衛藝術家開始嘗試製作一些新聲音儘管許多藝術家在60年代使用電子樂器,但直到70 年代,電子風格的音樂和聲音才得到普遍關注。

後來遇到了Kraftwerk,電子風格音樂的命運才有轉折,Kraftwerk 最大的貢獻是讓電子樂徹底與搖滾樂為代表的流行音樂脫離了關係,在音樂分類上獨立了出來。

從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用電子設備做音樂。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所有人都開始厭倦朋克的時候,一眾歐洲藝術院校出來的青年將 Kraftwerk 式的電子音樂和搖滾混在一起,就出現了 Synth-pop(合成器流行)和 New Wave(新浪潮)。

提到今天得蹦迪,Dscio 在歷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Disco 的出現標誌著舞曲音樂時代徹底的到來。「Disco」這個詞是「Discotheque」的簡稱,原意是指「供人跳舞的舞廳」,據說是60年代起源於法國,但真正開始流行起來是在70年代。

時間到了上世紀80年代,Disco 風潮尚未落幕前,芝加哥的夜店文化已經走入 House 時代。 House 這個詞兒的出現挺逗的,1983年的美國芝加哥 Warehouse 俱樂部,有一DJ叫 Frankie Knuckles。

他把 Donna Summer 催情的 Disco 音樂加上廉價鼓機製造出來的節奏混在一起,把舞池裡的gay們搞得興奮異常。第二天,所有人都跑到唱片店去對老闆說:「我要他們在Warehouse里播的那種唱片。」House就這麼叫開了。

1987年,當時英國四個DJ想去 Ibiza 著名俱樂部 Amnesia 取經。在那裡,駐地 DJ Alfredo 在 House 的基礎上混合了 Funk,Soul 等各種音樂元素,讓四個英國人當場驚呆了。

於是他們把這種混音方式帶回了英國。爆火了之後一幫英國小夥子又從美國弄了幾袋ecstasy回國,這兩件事兒直接導致了1988年英國的狂歡,他們把它叫做 Second Summer of Love。

在 Summer of Love 期間,大伙兒明顯已經瘋到不再滿足於 House 的節奏。

後來有的DJ就開始把原來的 House 的唱片故意增加每分鐘33轉的速度播放,有了 Hardcore,然後又加上各種奇怪的音色,變成了Acid House。也正是當時一發不可收,瘋狂至極的Acid House,為當今的蹦迪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蹦迪文化的南北分化

80年代里人普遍偏熱情奔放,精神面貌比較積極向上。大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過,也撩動起一顆顆本就不安分的小心臟。

隨著那個放眼望去什麼都是欣欣向榮的,遍地黃金待你挖,大家都很有信心,只要膽大加肯干,美好生活由我創的社會大環境,霹靂舞以及深受舶來音樂影響的文娛產業席捲神州大地,中國也開啟了屬於自己的蹦迪文化。

但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最先接受舶來文化熏陶的都是南方沿海地區的朋友們。北方多受到戰鬥民族資本化的文化影響。蹦迪文化的南北差異,就此逐漸體現出來。

時至今日,排除蹦迪時曲牌、舞姿等標籤性元素,南北蹦迪文化對於年輕一代的影響,從穿搭上可以非常清晰、直觀地區分出來。

南方蹦迪選手標準搭配

其實喜歡蹦迪的朋友們回有一種很直觀的發現,蹦迪文化對於穿搭的映射,在抖音和快手兩個代表性極強的快消文化消費平台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普遍華北以南的地區,蹦迪裝備多以Supreme、Off-White X Nike、Balenciaga、Gucci等行頭較為常見。

年長一些的會選擇一些更為小眾一點的潮牌或者高級感十足的服飾作為蹦迪舞池中的逼格代表。常見的是We11 Done大衣、Maison Margiela或者Raf Simons的單品。

鞋子一般都會選擇一雙比較考究的鞋款,或者一雙二級市場炒賣價格不低的鞋子。

其實,對於南方的朋友們,恰逢這個聖誕節蹦迪,幾款鞋子可以推薦。

Adidas by Raf Simons Detroit Runner

adidas Originals Raf Simons系列,在新的一季推出了全新鞋款RS Detroit Runner,延續簡約鞋身與Chunky大底碰撞的風格,RS Detroit Runners的鞋面延續了此前的帆布結構與橡膠鞋頭,而最大的不同之處則在於中底處金屬元素的注入,使整體的未來感更加強烈。嫩粉色的鞋底為整款鞋子增添了一抹騷氣。

XY 球鞋銷量冠軍的蹦迪專用款

BLESS沒有盲從過度工業化,反而是在這個快銷時代里,有些固執地堅持手工生產。手工縫製的鞋,在成本上甚至會直接翻倍,但是帶來的耐用性提升,也是成倍增加的。而在良好工藝的基礎上注入閃爍的炫酷元素,難道不是值得入手的一款蹦迪神器么?

北方(東北)蹦迪選手標準牌面

反觀北方蹦迪武林,大logo其實還是根深蒂固在每一位東北青年兒的穿搭審美中。就算是潮牌,也是需要有大logo、有排面的。

隨著近幾年美潮在大陸的風靡,很多侃系弟子成立的品牌隨著加拿大電鰻的帶貨,慢慢地火便了祖國大陸。

其中有大 logo 的代表受到了東北蹦迪青年的強烈追捧。另外深受東北都市青年們喜愛的風格就是都市忍者視覺的機能風...

東北青年蹦迪必備單品。

Nike Air Huarache Gripp QS 運動鞋

自 1991 年 Nike Air Huarache 誕生以來,它不但經歷了數不盡的演變延續,其獨特的結構更是成為不少新設計的創意靈感,作為這樣一款 「萬人迷」,它的進化還在繼續。此回兩雙配色分別以白灰橙以及黑紫綠兩色示人,配色靈感來自老式宇航服以及叢林軍靴。鞋面以碩大的透明蟬翼覆蓋,並將放大版的 Huarache Logo 印於透明覆面之上。再加上舒適內靴 + 拉鏈閉合外靴的複雜鞋身結構,機能風造型撲面而來!

寫在最後

行了,2018年倒數第二次的儀式感,基本上就這樣了。願您蹦迪場中萬人迷,甩開膀子無人敵;8012已喪成往事,2019您大鵬展翅...

最後叨嘮句,聽說,關注我們的不僅能變帥,還能脫單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質男XY 的精彩文章:

2019,答應我別再做喪逼了好么!
19年球鞋江湖的頂點是籃球鞋!

TAG:質男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