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樂歡喜,日光三昧

心樂歡喜,日光三昧

心樂歡喜,日光三昧

(091)

餓鬼有,用心樂三昧破者,此有常獎饑渴惡業苦、見思煩惱苦、客塵暗障苦、無明根本苦。

菩薩為破諸苦,修前持戒,破惡業苦;脩定,伏見思苦;修生無生慧,破見思苦;修無量慧,破塵沙苦;修無作慧,破無明苦。

破見思苦,無為心樂三昧成;破惡業塵沙苦,多聞分別樂三昧成;破無明苦,常樂三昧成。

以本行慈悲,冥熏法界。彼餓鬼道,若有機緣,與慈悲相關,王三昧力,不動法性而往應之,示所宜身,說所宜法。若有善機,以持戒慈悲應之,手出香乳,施令飽滿;有入空機,以生無生慈悲應之,令到無為岸;有入假機,以無量慈悲應之,令遊戲於五道;有入中機,以無作慈悲應之,令凈於三毒根,成佛道無疑。菩薩自既得樂,又令他得樂,是故名為心樂三昧也。

阿修羅有,用歡喜三昧者,修羅多猜疑怖畏,則有惡業疑怖、見思疑怖、塵沙疑怖、無明疑怖。

菩薩為破是諸疑怖而修諸行。修持於戒,破惡業疑怖;修諸禪定,伏見思怖;修生無生慧,破見思怖;修無量慧,破塵沙怖;修無作慧,破無明怖。

見思破故,空法喜三昧成;惡業塵沙破故,一切眾生喜見三昧成;無明破故,喜王三昧成。

以本諸行、慈悲誓願,冥熏法界。彼修羅中,若有機緣,關於慈悲,以王三昧力,不動法性而往應之,示所宜身,說所宜法。有善機者,應以持戒身慈悲,令離惡業怖;有入空機,應以生無生慈悲,令離見思怖;有入假機,應以無量慈悲,令離無知怖;有入中機,應以無作慈悲,令離無明怖。自證三喜,令他無復三怖,是故名歡喜三昧。

此前悉用對治立名也。

弗婆提有,用日光三昧破者,日朝出於東,隨便為名耳。日譬智光,能照除迷惑,東天下人有惡業暗、見思暗、塵沙暗、無明暗。

菩薩為照此諸暗故,修前戒光,破惡業暗;修禪定流光,伏見思暗;修一切智光,破見思暗;修道種智光,破塵沙暗;修一切種智光,破無明暗。

破見思暗故,一切智日光三昧成;破塵沙暗故,道種智日光三昧成;無明暗破故,一切種智日光三昧成。

以本行慈悲誓願,冥熏法界。彼弗婆提若有機緣,關於慈悲,王三昧力,不動法性而往應之,示身說法。若有事善機,以持戒慈悲應之,令免惡業暗;有入空機,以生無生慈悲應之,令免見思暗;有入假機,以無量慈悲應之,令免無知暗;有入中機,以無作慈悲應之,令免無明暗。自既破暗,亦令他破暗,故稱日光三昧也。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089)引地持等,釋離畏等
是佛是魔,驗驗?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