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變革前夜:1898年的中國

變革前夜:1898年的中國

今年是戊戌變法120周年。

「記住,記住6月11日,戊戌變法發生日。沒有理由把這個日子忘記。」

中國的高考題目一般都會緊跟形勢,有風向標作用的高考試題中,除了江蘇卷用「戊戌變法」出了一道大題外,其他試卷好像都對它興趣寡淡。如此看來,它可以跟著那些被撕碎的歷史課本一樣被掃進遺忘的垃圾堆。

這當然是一種極端的說法。但遺忘卻無處不在,那些複雜的歷史事件往往被簡化成了幾句話,甚至只留下一個名字。因此,我們期望喚起一段記憶,從遺忘中尋出它的真實面目。而這一切就藏在兩個甲子前的,戊戌變法曾經轟轟烈烈展開,如果能成功,或許中國會比較早的成為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國家。

今天就選擇一篇關於戊戌變法的文章。

來源:網路

漢陽鐵廠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誕生於1890年,由晚清名臣張之洞創辦,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從此,中國鋼鐵工業蹣跚起步,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

1890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湖北龜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9月建成投產。全廠包括生鐵廠、貝色麻鋼廠、西門士鋼廠、鋼軌廠、鐵貨廠、熟鐵廠等6個大廠和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造魚片鉤釘廠等4個小廠。

創辦經費最初定為246萬餘兩,1892年清政府增撥42萬兩,到建成時,實際支出500萬兩左右。

因計劃不周,所購設備不適於煉製大冶鐵礦提供的含磷較高的礦砂,所鍊鋼料不符合鐵路鋼軌的要求,鋼鐵生產陷入困境。1896年4月該廠改為官督商辦企業。

為解決材料和設備問題,1898年開發江西萍鄉煤礦,用馬丁爐改造全廠冶煉設備,以製造鋼軌。由於此項改造耗資巨大,1898年向德國資本求貸,1899年與日本簽訂「煤焦鐵礦石互售合同」。圖為漢陽鐵廠舊貌。

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向德國伏爾鏘造船廠訂造了3艘軍艦,排水量2950噸,使用鍋爐動力,被稱為海容級巡洋艦,海容號即為首艦。

海容級巡洋艦是清朝海軍於甲午戰爭後向德國採購的防護巡洋艦,共有海容、海籌、海琛三艘同級艦。

三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每艘造價為16萬3千英鎊,三艦分別於1898年到達大沽,由直隸總督裕祿驗收。1897年9月15日竣工,1898年7月27日抵達大沽。圖為1898年海榮號巡洋艦來華。

盛宣懷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為了更好地借鑒西方辦學經驗,盛宣懷在「請進來」外國教師的同時,不忘「走出去」,即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他利用輪船招商局和電報局的捐資,幫助南洋公學的學生到日本、歐洲和美國等地繼續學習。1898年夏天,在盛宣懷的安排下,南洋公學第一次挑選6名學生,東渡日本留學,其中最小的16歲,最大的21歲。

從1898年到1906年8年間,盛宣懷派遣到美、英、德、日及比利時五國的留學生,共計58人。這在當時是一個可觀的數目。圖為 1898年南洋公學畢業生合影。

當時中國漢族傳統儒家思想勢力依然非常強大,保守勢力很強。雖清政府要求禁止如女子裹小腳的陋習,但因保守勢力強大,而無法實行。漢族封建思想以女子小足為貴。富戶巨室、官宦之家女眷多纏足,並以此為顯貴標誌。相傳粵地所纏最好之纖足「能立於小碟內」,因此纏足女子需人扶持而行,否則寸步難移。片中兩名粵婦雙足所纏之小,已不及金蓮三寸,與世間傳說正相吻合。圖為1898年的廣東婦女。

清末,一批批外國傳教士、探險家、學者等帶著各種各樣的目的先後來的中國西部的四川或傳教或考察或旅遊,其中一些人用隨身攜帶的照相機拍攝沿途人文地理、風光古迹等照片。

照片在西方發表和刊登後,引起各方人士的矚目和興趣,到中國西部探險旅遊成為一時的熱點。

據目前在國內外所能搜集到的四川老照片中,最早除了澳大利亞的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1984年自上海到緬甸旅途中在四川拍攝有幾幅照片外,英國女旅行家伊莎貝拉·伯德1898年拍攝的一組記錄四川的照片,可以算是最早記錄有關四川人文地理的組照之一。圖為進入四川境內,沿途拍攝到的拿著長矛的土司衛隊。

光緒二十二年(1896)12 月,德國提出「租借」膠州灣的要求後,膠州灣防務工程建設再度引起重視,但為時已晚。

光緒二十三年(1897)初,清政府曾議決將膠州灣闢為海軍基地,但尚未實施即被德國侵佔。1898年德國強租了膠州灣,山東成為其「勢力範圍」。圖為德國佔領初期的青島一處住宅。

1897年,沙俄以在甲午戰爭後,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有功,派兵艦侵佔了中國的旅順和大連,於1898年3月迫使清政府簽定了《旅大租地條約》,5月又簽訂了《續定旅大租地條約》,7月份簽訂了《東省鐵路公司續定合同》,攫取了旅大租借權和東清鐵路南滿洲支路(哈爾濱到旅順)的修築和經營權。

1898年5月著手鋪設營口支線以便搬運材料,於7月13日全線開工。使用的是與俄國軌距一致的5英尺(1524毫米)寬軌鐵路。1902年11月3日完成了從哈爾濱到旅順的工程,並於1903年1月起開始臨時營業。圖為沙俄在1898年前後鋪設的鐵路支線。

1858年,《天津條約》規定開闢瓊州為通商口岸, 1876年在海口正式設立了瓊州海關,俗稱「瓊海洋關 」或「新關」,以此來管理對外貿易。而此時,清政府原來設立的海關依舊存在,只管理國內船舶徵稅等。一「土」一「洋」,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人們習慣將主內的瓊海關稱為「常關」,將主外的瓊海關稱為「洋關」。

我們今天所說的瓊海關是指洋關。早期中國沒有專業海關人員,所以跟當時中國境內的其它海關一樣,瓊海關也是聘請外國人管理,稅務司及上層官員都是外國人,只有少數低級職員是中國本地人。客觀說,聘請的外國人基本都是為大清國利益,並無假公濟私,而且嚴格按制度辦事,抵制的中國傳統的說情走關係的習俗。圖為1898年拍攝的瓊海關職員合影,照片上共有22人,8名外國人,14名中國人。

碩恭親王奕訢,道光帝六子,咸豐帝異母弟。他是洋務運動的首領,為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做出了貢獻。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他出謀劃策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挽救清朝危機,迎來同治中興。

在政治舞台上經歷幾番大起大落,奕訢作為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主張學習外國科技以加強中國軍事實力,外交上主張保持與歐美大國的和平,支持開辦了中國早期的近代軍事工業,成為清朝洋務運動的中樞首腦。在其任職中樞期間,清朝先後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捻軍以及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亂。

他為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作出了貢獻,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建議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正式外交機關,使清朝外交開始步入正軌並打開新局面。

然而他命運坎坷,他支持慈禧太后北京政變,得到了委以重任的報答,但隨即而至的是慈禧太后的不安和打擊。後期他在統治集團內部浮浮沉沉,意志消沉,無所建樹。1898年恭親王奕訢的逝世,預言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過去滿洲家庭陳設和一般滿洲人的服飾
血色玫瑰警示錄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