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少林武功從哪朝哪代開始「打響」了名聲?

少林武功從哪朝哪代開始「打響」了名聲?

原標題:少林武功從哪朝哪代開始「打響」了名聲?


一問這個問題,肯定有人想起「十三棍僧救唐王」,也就是電影《少林寺》里演的那一段。


電影《少林寺》海報。

這個事兒,一部分確實是真的,不過是「助」不是「救」。真實歷史中,受命攻打洛陽的唐軍統帥李世民,在將洛陽城圍得里三層外三層之後,已經移兵虎牢關對陣竇建德,本來也用不著大師們來救。


事實是醬紫的,隋末天下大亂之際,割據洛陽的「鄭國」王世充強佔了少林寺產「柏谷塢」,這是隋文帝布施給少林寺的萬畝良田,還在這塊地盤上屯兵建了一個轘州出來。


這才逼出了「十三棍僧助唐王」的故事。


而十三棍僧的光輝戰績,只是聯合王世充政權的轘州司馬(約等於副市長)趙孝宰,裡應外合抓住了轘州守將(相當於市長)——王世充侄子王仁則。

不過終歸是立功,所以李世民的賞賜手面很大方,不但立碑刻上了十三棍僧的法號,還賜田地40頃,水碾1具。


電影《少林寺》截圖。

試想,若少林寺里真有成千上百的武林高手,少林寺又何必只派13名僧人去搞「斬首行動」,又有帶路黨幫忙,幾千練家子直接殺將過去便是了。


少林武功真正成型,要到明清兩代,尤其是明朝,除了衛所兵外,還大興民壯、土兵、鄉兵,《明史?兵志》里點「不隸兵籍者」的名,就有少林僧兵一份:


「又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倭亂,少林僧應募者四十餘人,戰亦多勝。」

說明兩點:其一,僧兵不止少林寺有,伏牛山、五台山都有國家承認的僧兵組織存在,像抗倭之類的戰爭,朝廷還會徵調他們參戰;其二,參與明朝中期抗倭戰爭的少林武僧並不多,只有40多人。


不僅如此,參戰的天池、天真等40僧人,以及孤舟、月空等,都是居於杭州昭慶寺的僧兵,《江南經略?僧兵大捷記》明言:「都督萬鹿園養僧二百人於昭慶寺」。


電影《新少林寺》劇照。

《倭變事略》記載更詳細:白沙灘之戰,200僧兵是在萬鹿園的女婿、把總指揮陳善道戰死後,「欲為其婿報仇」才參戰的。故此,昭慶寺中的少林僧兵當與其餘160名僧兵相似,略同於萬鹿園的「家兵」。

不過無論如何,少林僧兵抗倭在「武林」中打出了名聲,自然就入了各路英雄的眼,自此之後,名聲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屎記 的精彩文章:

明朝亡國皇帝崇禎,換成英明神武的朱元璋,明朝會那麼快滅亡嗎?
日本近年來擴充兵源,華人就有人去參加,原因讓人不齒

TAG: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