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比肩馬雲的浙商教父:把小配件做到第一年入千億,卻說自己是農民

比肩馬雲的浙商教父:把小配件做到第一年入千億,卻說自己是農民

在中國改革放40年間,湧現了不少風雲一時的企業家,「承包國有企業第一人」馬勝利、「傻子瓜子」年廣久、叱吒風雲的牟其中、「中國首富村」大邱庄莊主禹作敏……這些人有的曇花一現,有的折戟沉沙,都像過眼煙雲,現在已經很少再被人提起甚至被人記得了,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就是原萬向集團的董事局主席魯冠球。

魯冠球的萬向集團,脫胎於他的起家產品萬向節,汽車中十分不起眼的一個小配件,並將之做到全球規模第一。在他長達56的創業生涯里,把一家曾用廢鋼管、舊鐵線作原料,生產船釘、鐵耙、犁刀的農機廠,發展成為如今中國企業500強、年營業額超千億、利潤過百億的跨國企業集團。

魯冠球生前的好友,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問他準備什麼時候退休,魯冠球笑著說:「戰士的終點就是墳墓。」魯冠球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不過,雖然魯冠球在2017年10月與世長辭,但世人並沒忘記他。2018年10月,魯冠球被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推薦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宣讀了獲得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名單,魯冠球位列其中,魯冠球是唯一同時獲得這兩項榮譽的已經去世的企業家。

今天,作為浙商領軍人物的馬雲一舉一動都引人關注。昨天,一張馬雲和馬化騰的照片刷遍全網。事實上,在20年前,當時魯冠球的知名度就像今天的馬雲。為此,杭州電視台曾找魯冠球拍了一部紀錄片《8個農民20年》,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浙江土地上最富首創精神的8位「農民英雄」,魯冠球是其中一員。 與其他幾位對農民身份的避諱不同,魯冠球欣然接受:「農民有什麼不好?我本來就是農民!而且我就要在這裡把企業做大,走向世界!」

魯冠球確實是農民出身,但他並不甘心一輩子窩在貧瘠的土地上。1945年,魯冠球出生在浙江蕭山的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的他最大的夢想是當一個工人,為此,他在15歲那年,毅然跑到城裡的鋼鐵廠,當了一名學徒。幹了三年打鐵匠以後,本來有希望轉正的魯冠球因人員精簡而被打發回家。

回到家的魯冠球並不甘心,3年的爐前生活,壯實了他的身體,也使魯冠球對機械農具產生了狂熱愛好。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面加工廠。後來因為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為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但魯冠球並未因此消沉,1969年,國家批准每個人民公社可以開辦一家農機廠。得知這一消息後,24歲的魯冠球變賣了全部家當籌集了4000元,帶領6個農民創辦了寧圍公社農機廠。

那時候,魯冠球的農機廠啥都生產並沒有一項主業,直到1979年,魯冠球看了《人民日報》的社論《國民經濟要發展,交通運輸是關鍵》,他立馬悟到了汽車對於交通的重要性,才集中技術人才專攻汽車底部的萬向節零件,這個決定成就了後來的萬向集團。

從1980年到1989年,魯冠球的萬向節產品經濟效益年均增長達40%以上,1988年,魯冠球用1500萬元向寧圍鎮政府買斷萬向節廠股權。1990年,他用「錢潮牌」萬向產品打開了日本、義大利、法國、澳大利亞、香港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年創匯229萬美元以上。1994年,魯冠球的萬向錢潮在深圳上市,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鄉鎮企業,並獨資成立了萬向美國公司。

魯冠球和萬向集團成了鄉鎮企業的標杆,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90年代,他先後投巨資建了鱔魚廠,養鴨廠和核桃基地,不過這些廠的效益並不好。朋友說他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可魯冠球並不死心,用國際上賺來的錢投資發展現代農業,在企業化的促進下向現代化發展,為農村通過工業化逐步向城市化過渡作出貢獻。

雖然魯冠球已經離世,但他無愧於浙商教父這一稱號,魯冠球從不把自己定義為商人,而是企業家。兩者是有區別的。「企業家要賺錢,但不做錢的奴隸。企業家註定是要創造、奉獻、犧牲的。」他生前接受採訪時曾說,「真正的企業家都是奉獻,都是在為社會工作。如果在為自己工作,那就不是真正的企業家。」 魯冠球的這種思想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浙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青雲說 的精彩文章:

最牛的電影公司誕生:一筆交易砸下4800億,只為對付一個勁敵
中國新首富誕生:身價2533億超越馬雲,他的公司每月賺65億

TAG:環球青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