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海島瞭望者——記北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雷達技師梁志國

海島瞭望者——記北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雷達技師梁志國

原標題:海島瞭望者——記北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雷達技師梁志國


新華社濟南12月19日電題:海島瞭望者——記北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雷達技師梁志國


黃書波、劉漢寶、陳磊

一句承諾,梁志國用了13年來兌現。


「海島氣候環境複雜,維護保養雷達的任務就交給我吧,請組織放心。」13年前,梁志國所在的原濟南軍區空軍地導某營駐守的海島急缺一名雷達技師,他主動請纓。


那一年,梁志國27歲,大女兒尚幼。「過了半年多才知道,他是主動申請上的島。」 梁志國的家人回憶。


從陸上港口出發,在渤海灣大小10餘條水道中航行4個多小時,就到了梁志國所在營駐守的海島。

這座島處於渤海海峽要道,是京津門戶上的「門栓」,被軍事專家譽為「永不沉沒的航母」。


第一次坐船,梁志國吐得昏天黑地。翻開他剛進島時寫的日記,字裡行間也偶爾透露出隱隱的失落:


「4月8日,大風,已連續8天未見新鮮蔬菜,每天都是窖藏的蘿蔔白菜……」


「6月10日,休假第三天,卻還『困』在島上,坐在山上等了一天的船……」


但自己選擇的路,自己就要走好。不管島上多麼艱苦,這名山東漢子始終咬牙堅持,「要把苦嚼出甜」。

這一堅持,就是13年。作為雷達技師的他,根據海島特殊氣候,總結出裝備特性、保養維護筆記12本,島上人送外號「拚命老梁」。


2015年除夕,雷達例行功檢時,梁志國發現應答模擬器無信號。他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斷定是天線塔上有部件出現脫焊。


當時,數米高的天線塔在8級寒風中被吹得「咯吱」直響。顧不得這些,梁志國帶上工具便爬上了塔頂,正在焊接時,突然一陣大風刮過,梁志國和天線塔一起轉了大半圈,險些摔落下來。


故障排除掉了,除夕夜餃子出鍋前的鞭炮也陸陸續續在島上漁村響起。是夜萬家祥和,在渤海灣深處這座海島的高山上,雷達傲然矗立,默默守衛著寧靜的夜空。


叢林掩映間,一條寬80厘米、由青石鋪成的小道沿著山勢蜿蜒而上,盡頭便是梁志國所在的海島雷達陣地。

這條小路,共138個台階,戰友們把它叫作「通天梯」。梁志國說,這是通往戰場的路。


駐守海島的13年里,這條路,梁志國跑了近2萬次。


曾有新兵抱怨:6.4平方公里的海島,如滄海中的一粟,守在這裡究竟有什麼意義?


那一次,梁志國把所有新兵叫到宿舍,鋪開地圖給他們講:在那積貧積弱的年代,英法聯軍是怎樣輕鬆穿過渤海灣進攻大沽的,八國聯軍又是如何從海島旁邊的水道進犯京津的。

「守島就是守國!今天的我們,絕不能讓悲劇重演。」梁志國說。


從普通一兵到技術「大拿」,梁志國說,他的技術是部隊教的,他回報部隊的最好方式,就是紮根海島,守土一方。


「要把連隊當成家,更要把海島當成家!」連隊每次來了新人,梁志國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梁志國所在營是「全國擁政愛民先進單位」、空軍「擁政愛民模範營」……梁志國說,他必須要把傳統傳承好。


剛上島的時候,營區里的綠化並不是很好。抬頭望去,周圍都是鬱鬱蔥蔥的植被;低頭看看,營區里卻是光禿禿的土地。此後的13年里,每當春風拂過海島,梁志國便帶著戰友們去山上移植小樹苗,如今第一批移植過來的小樹已從不足手腕粗長到大腿一般粗。


服役22年的梁志國說,他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組織能讓他繼續留下來。「過慣了海島上的生活,去了外面反倒像是『離家出走』的孩子一樣。」


前後10餘次出島執行任務,每一次鄉親們都敲鑼打鼓送到碼頭,等執行完任務歸建,再敲鑼打鼓迎回營里。「島上都是親人,我離不開他們。」梁志國說。


梁志國所在營教導員張勇峰說,梁志國上島以來,前後響應號召獻血3次,參與撲救山火8次,「他做到了愛島如家」。


近幾年,因為長期在海島潮濕氣候中生活,梁志國明顯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前。但他堅持苦練體能。他說:「我最怕的,就是哪天身體不行了,守不動了。」(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圖片故事)(5)「洋媳婦」的中國生活
第76集團軍某旅錘鍊提升多兵種協同火力打擊能力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