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三國蔡瑁是只會拍馬的無恥小人?明哲保家的豪門領袖

三國蔡瑁是只會拍馬的無恥小人?明哲保家的豪門領袖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三國小人物誌0021:明哲保家的豪門領袖——蔡瑁

蔡瑁,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丑角,也是一個邀功獻媚的反面人物。從出場開始,蔡瑁就沒幹過一件不缺德的事:先是暗害劉備不成,又作反詩嫁禍於劉備;到後來趁劉表病重,他勾結張允、蔡夫人等偽造劉表遺書,將劉琮立為繼承者,並殺掉進忠言的李珪;再到後來為了榮華富貴,力勸劉琮投降,將荊州拱手獻給曹操,並搖身一變,成為老曹手下的水軍大都督……

只不過,賣主求榮的蔡瑁也沒能得意多久,在赤壁大戰前夕,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輕信了蔣干帶回的錯誤情報,誤以為蔡張二人意圖謀反,盛怒之下將二人斬首。此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且報應來得如此之快,令讀者們大呼稱快……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蔡瑁,和演義中有很大差異。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蔡瑁並沒有參加過赤壁之戰,所謂「群英傳蔣干中計」等橋段也是虛構。蔡瑁投降曹操之後,並沒有被曹操斬殺,而是在曹操手下為官,並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最終封爵為漢陽亭侯,得以善終……

今天,就讓我們剝開《三國演義》的渲染,尤其是摒棄掉小說中「擁劉反曹」的寫作立場,根據史書上的記載,來客觀分析一下蔡瑁這個人物。

蔡瑁在史書上的記錄不多,陳壽也沒有為他單獨立傳,但我們可以從《三國志》中其它傳記中的零散記載里,結合《襄陽耆舊記》等地方史料,去尋找蔡瑁歷史蹤跡,並儘可能給他一個客觀的歷史評價。

蔡瑁字德珪,是荊州家族蔡家的代表人物,也是荊州的實權派人物,和張允一起掌握著荊州的軍權。蔡家歷來就是荊州地界的大豪門,和另外兩家張家和蒯家,在荊襄八郡呈三足鼎立之勢。而且,蔡家的勢力和名望在這三大家族中居首,蔡瑁的父親蔡諷是東漢末年的名仕,他的姑母還是東漢太尉張溫之妻,後台不可小覷。不僅如此,蔡瑁少年時代就和曹操相識,據說二人私人關係還挺不錯。

當初,劉表初來荊州,代替王睿為荊州牧,也是得到了荊州各大家族的支持。安定內政,討伐宗賊,抵抗袁術,遠交袁紹,威懾江東……在劉表治理荊州的一系列作為中,蔡瑁作為本土大家族的代表,也對劉表起到了充分的協助作用。而且,蔡瑁還擔任過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在劉表被朝廷封為鎮南將軍的時候,蔡瑁也一併受封,位居「軍師」的要務……

看得出,蔡瑁這個人確實有相當的本事,文武兩方面都有建樹,絕不是那種豪門望族的紈絝敗家子弟。荊襄八郡能夠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遠離戰火,獨享十年太平,蔡瑁在這其中也是出了不少的力。

然而,太平的日子並不長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荊州地界看似安寧的表象掩蓋下,幾股暗流在開始涌動著。

其一是劉表的繼承人問題。

劉表年紀已老,年近60的他,已經接近那個時代的壽命極限。劉表一死,荊州群龍無首,需要一位新的人物,來繼承荊州之主。而這位繼承人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到荊襄八郡之後的形勢。

其二是天下大勢的變化。

在遙遠的北方中原,以往是袁曹兩家爭霸,都無暇對南方用兵。而官渡一戰,曹操逆襲打敗袁紹,已呈一家獨大之勢。在徹底消滅掉袁紹殘餘勢力過後,曹操隨時都可能出兵南下,給荊州帶來猛然陡增的軍事壓力。

其三是劉備的喧賓奪主。

劉備集團本來是劉表迎來,為了制衡本地軍方勢力的。然而,劉備外表仁義道德,實則老奸巨猾且狠辣腹黑,是個比劉表更難對付的傢伙。在荊州的幾年時間裡,劉備已經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控制了很大一部分人心,隱隱有和劉表抗衡之勢……

………………

在這種形勢微妙的時刻,蔡瑁作為荊州本土大家族的代表人物,該何去何從呢?

蔡瑁一方面先架空了病床上的劉表,擁立劉表的幼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劉琮上位,同時還打壓劉表的長子劉琦。對於支持劉琦的劉備,蔡瑁除了儘可能將其排擠出權力核心之外,還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和陷害。另一方面,蔡瑁作為荊州本土軍方的實權派人物,代表著荊州幾大家族,向曹操表達了歸順之意……

蔡瑁這麼做是錯誤的嗎?站在《三國演義》的寫作立場上,這自然是錯誤的,因為這與劉備的利益完全不符。按照作者的意願,蔡瑁應該是支持劉琦上位,並充分信任劉備,將整個荊州的軍隊指揮權都交給劉備,而自己作為劉備的馬仔,全力和「名托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作戰。

不過,既然是要客觀討論歷史,那就必須先拋開小說的寫作立場。其實,站在公正的歷史角度上來看,蔡瑁不過是站在家族利益的立場上,作出了對自己有利的選擇而已。一句話,政治上的事情沒有對錯和好壞,只有敵我和利弊。蔡瑁作為荊州豪門的代表,自然要維護大家族們的利益,並且要對自己的家族,以及別的家族負責,他的做法並沒有過錯。

不管是蔡家,還是張家,蒯家等,目的都是想保住自身利益,並置身戰事之外,避免戰亂的波及。在這樣的目的前提下,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強有力的靠山,表示效忠,並以荊州之地為籌碼,來換取自己的安寧。說白了,荊州由誰來管理並不重要,劉表也好,劉備也好,曹操也好,只要能有效維護他們的利益就行。

而現在的天下形勢,是曹操一家獨大,而且按照老曹一向的慣例,每打下一處地方,都會儘可能安撫地方豪門,保留他們的地位,維護他們的產業,以促進地方和平。而劉備呢?劉備是曹操的敵人,選擇了劉備,就等於是把幾大家族的身家性命,都綁架到劉備的戰車上,和大半個天下對抗,這能有幾分勝算?

說白了,要是選擇投靠劉備,那就是在投機,用幾大家族的身家性命來下注,去賭一場幾乎不可能有勝算的賭局。賭贏了自然一切好說,但要是賭輸了,只怕幾大家族都逃不開家破人亡的命運……

蔡瑁不是傻子,更何況就連傻子都知道「選強者而依附」的道理。既然要找靠山,那就得找一座靠得住的大山,怎麼可能沒事找事,選擇去投靠劉備?這等於是放著現成的陽關大道不走,卻去選擇一條極為冒險,而且失敗率極高的偏徑小路。

為了幾大家族的利益,也保持今後的地位,蔡瑁作為荊州豪門的代表,自然而然選擇了更為穩妥的路。他的選擇帶來的是幾大家族的安寧,也從此為他們避免了戰火的襲擾。不過,選擇終歸是有代價的,那就是蔡瑁必須要交出手中的兵權,以表示自己永無反叛之心。

曹操的政策是,對征服之地的豪門大戶採取懷柔政策,保留其產業和資產,以籠絡其人心,好穩定地方局勢。但是,老曹一般也不會允許這些地方家族勢力染指軍隊,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他們今後反叛的可能。所以,荊州的軍隊,除了一部分被劉備和劉琦帶走以外,其它都落入了曹操的掌控,而蔡瑁張允等人都只能凈身出戶。

相比於之前在荊襄地界的威風八面,統領十萬大軍的叱吒風雲,蔡瑁現在只能擔任事中郎、司馬等有名無實的職位,一直到去世,都沒能再掌兵權。在之後的史書記錄上,蔡瑁和他所在的蔡家,也從此再沒有了記錄……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蔡瑁,他不是演義里那個賣主求榮,惡有惡報的醜陋角色,只是一個事事都站在自己家族利益上,為家族作出了正確選擇的大家之長……只由於他的家族利益和劉備相衝,所以才在小說中渲染成壞人,並被羅貫中虛構上了一個罪有應得的結局。其實,歷史上的蔡瑁雖算不上英雄,卻也是一個優秀的家族領袖。他順應天下大勢,為自己,為自己的家族,也為荊州地界的其它大家族,選擇了一條退而自保的路,也因此保全了大家的身家性命和既得利益。這是亂世中的明哲保身,或者說是明哲保家之道,站在這個立場上,他可以算是家族的英雄……

PS:在歷史演義小說(不僅是《三國演義》)的創作過程中,作者為了迎合其主題思想和故事情節,往往將其中許多歷史人物的事迹都篡改或扭曲。儘管小說只是藝術加工,可以理解其寫作立場,但是由於其流傳太廣,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給歷史真相的探索,造成了障礙。

我們想要客觀評價一個歷史上的人物,就必須要先拋開小說作者的觀點立場影響,從真實的史料記載出發,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去分析和評判,才能得出離歷史真相最近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法制哈奇開斯H35輕型坦克:第一次中東戰爭猶太人的裝甲核心
三國黃忠原來並不是個老將?大器晚成的一代猛將黃漢升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