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彭祖坐式服氣術

彭祖坐式服氣術

彭祖坐式服氣術有四個特點。

(1)採用自然坐式,坐在凳上,而不盤腿,以便功前動作導引。

(2)功前有動作導引、按摩導引,疏經活血,振奮陽氣,提高功效。

(3)觀想服氣。不僅「存(想)思想見空中太和元氣」,而且內視觀想「紫雲成蓋.五色分明」,導引入體,可開發內視、透視功能。

(4)專神守一:「意專思存,不得外緣」。

1.功前準備

坐在凳上,凳比膝略低.腿平身直,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踏地。

2.誘導調控

1)動作導引

「上托」:雙臂屈肘,手於肩前,手掌自然向上,雙手同時慢慢用力上舉,似力托泰山而由人門、天門排出濁氣,再猛地收回,改掌為拳,拳心向肩,人門、天門采天陽之氣入腹。

「下托」:雙手變掌,掌心向下,同時慢慢用力下按,似壓山入土,人門、地門排出濁氣,再猛地收回,改掌為拳,拳心向上,拳放腰側,人門、地門采地陰之氣入腹。

「左托右托」:雙臂曲肘,夾於兩腰。雙手同時立掌向兩側慢慢用力推出,似分開泰山而三門排出濁氣,再猛地收回,改為握拳,三門吸取萬物清氣入腹。

「前托後托」:雙手同時立掌向前慢慢用力推出,似把泰山一下推至天邊而排出濁氣,再翻掌向上吸取日精月華,改掌為拳猛地收回,採氣入腹。

前後「掣足」:雙腳前抬後勾,向前抬排濁氣,向後勾吸取清氣入腹。

上述各式,每式8次。

2)按摩導引

「押頭」「挽發」:先雙手順鼻側向上、沿耳側向下摩面8次;再閉目握虛拳用拇指側摩眼上眶(由內向外)、下眶(由外向內)8次;後左手過頭提右耳8次,右手過頭提左耳8次。

「按捺肢節」:先雙手互相按摩.從膈窩臂內側到手心,再由手背經臂外側至膈窩。左右各8次。然後雙手先從腰經腿外側至膝,再從腿內側至胸,上下8次。最後雙手按雙膝蓋揉轉,正反旋轉8次。

「嗔目叩齒」:瞪大雙眼(這與一般按摩功要求閉目不同),張口叩齒36次,鼓嗽36次,然後分三口咽入「臍中」,然後閉目。

「咳嗽振陽」:咳嗽8次,振奮陽氣。

3)呼吸誘導

見卧式養氣術中「服氣哥引」。

4)意念導引

不問呼吸,專意觀想。內視或想像「紫雲成蓋(傘狀),五彩分明」,宇宙能量,日月光明,匯聚頭頂,成為光雲,先現紫光,再成五彩。再觀想日精月華萬道金光從頭頂慢慢照入人體直到腳底。頭8遍照亮(或沖刷)肌膚、血管經脈,再8遍骨骼,再8遍腦部內臟。注意頭頸進入、身中流過、腳部排出(涼氣或熱氣)的微妙感覺。最後觀想光團進入腹中,頭三個月進入臍下氣海,以後進入臍中(命蒂)。

5)念訣導引

一邊觀想竅穴光團,一邊默念「日精月華,匯聚命蒂,日月光明,照亮我體」,先認真念,再似念非念、時念時不念,直至忘念。

3.自然調控

忘息、忘觀、忘念後便進入自然調控狀態,類似睡著。直到或者眼前白雲繚繞,光團擴縮。星光點點,光彩變化;或者身感溫熱,微微有汗;或者身體振顫,局部麻脹跳動,或您有所思,悟出道理,思緒如流;或聞體內有聲,甚至自念功訣,乃至產生「對話」……這時便開始出定,稱為「一通」。再似觀非觀、似想非想、似念非念便可再次入定,進入自然調控狀態,到再次出定為「二通」。

自然調控每通時間愈長愈好,但不可以自主,而每次「通」數愈多愈好,卻可以用導引法誘導。關鍵是將要出定見「景」之時不要有意觀「景」,否則便會景象頓失地,完全出定,難再入定。

4.自由調控

在結束自然調控之後,可以有意行氣。如導引內氣三環九轉(見下節),試驗是否有較強氣流感覺。如導引光團照亮骨骼或有病部位,試驗是否能照見或局部是否有反應,收功後病情是否好轉。如引氣到頭皮,意念頭髮變黑。如引氣上手。以手心向有病部位發功,若有膽結石意想發光粉碎。開始階段只是試試,試而無效,表明氣光不足,可暫時放棄。待氣光充足後再試。若試而有小效,便可每次堅持試驗。堅持一段時間,直至有大效,不要輕易放棄、改變。完成一項試驗後再開始另一項。但要注意,若意念不當,會出偏差,如意在驅寒,可能會出現虛火、實火。因此意念之末一定要有中性意念,如「陰陽協調」。

5.收功

雙手環抱肚臍,叩齒36下,鼓嗽36下,將口水(金津玉液)分三次咽入肚臍,在臍中正旋(順時針)9下,反旋9下,聚成一點,渾身一抖。搓搓手,搓搓臉,用手指梳梳頭,再雙手環抱肚臍,再渾身一抖,便可睜眼起身。

文章 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一派道家養生 的精彩文章:

武當七心活氣功 道門鐵布衫
十二時辰養生一句話

TAG:正一派道家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