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大」書法家為何偏愛寫「小」字?

「大」書法家為何偏愛寫「小」字?

每天都有精彩書畫內容

古人寫毛筆字,特別是大書法家寫字,從舔好筆尖開始一揮而就到底能寫多少個字而不停頓,這反映了一個書法家的藝術水平。可能很多人認為研究這個東西很無聊,只要能把字寫好就成了,何必管他一筆到底能寫多少個字呢?筆者通過深入研究,發現其中大有文章。

首先,一筆能寫多少個字,真書即楷書是看不出來的,為了減少敗筆的出現,書者可能每寫一筆就舔一下筆尖也未可知。但草書就不同了,草書講究「以力貫之,以氣導之,以神趨之」(個人觀點),或筆畫實連,或筆斷意連,若中間停頓過多,則必氣斷神消,韻味全無,這在大書法家的作品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所以,大書法家的草書作品最能看出其一筆到底最多寫出了多少個字來。計算的方法是,以粗筆開始為第一個字,越往下寫,筆劃越細,直到出現下一個粗字,這就是一個舔筆的周期,從而我們可以看出書法家一筆到底寫出了多少個字來。

懷素 《聖母帖》

筆者仔細觀察懷素的《聖母帖》,統計其一筆而就的字數在3-10個字之間,而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一筆寫出5-7個字,而且沒有出現一個叉筆尖的字,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懷素 大師級的書法藝術標準之一是:一筆寫出最少5-7個字,而筆鋒不散且無澀筆、枯筆。

更為重要的是,像懷素這樣頂級的大師們還有一個潛在的、很少有人注意到的軟標準,而這正是本文要重點討論的地方,即: 用一定尺寸鋒長的毛筆要寫出其最小規格同時又合乎書法藝術法度的字來 。合乎書法的藝術法度自不必說,但這個「最小規格」的字如何來衡量呢?

我經過精確測量統計後發現了一個標準,即懷素的小草字大多不超過4厘米見方,也就是說,要在4厘米見方的範圍內寫出合乎書法藝術法度的字來,你必須要考慮你所使用的毛筆的鋒長、筆畫的粗細。我使用各種鋒長的筆經過上千遍的臨摹後得出一個結論:當年懷素和尚書寫《聖母帖》所用的毛筆鋒長應為2.50厘米。實踐表明,如果筆鋒低於2厘米時,則寫粗字時筆鋒必散,且有澀筆、枯墨、飛白等出現,同時2厘米的小筆頭含墨有限,根本不可能一口氣寫10個字而不出現上述情況的。而用3厘米的大白雲書寫,明顯筆畫較粗,同樣寫不出懷素帖中特別是大量2厘米見方的小字中極細小但卻跌宕起伏的變化來。

張旭(唐)《肚痛帖》

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

之後,我又認真研究了一個相反的例證,就是號稱「顛張」草聖張旭的《肚痛帖》。該帖共30個字,從筆墨的粗細變化來看,應為四筆一揮而就,分別是第1筆寫了8個字,第2筆寫了10個字,第3筆寫了5個字,最後一筆寫了7個字。平均下來每筆寫7個多字。經過測量,本帖前26個字皆不超過4厘米見方,這同懷素的書寫標準幾乎一樣,基本可以確定張旭使用的也是2.50厘米鋒長的毛筆寫的,但本帖中最後4個字則越寫越大,規格分別是8、6、7和10厘米見方,我們透過這幾個字已經幾乎可以看到張旭當時肚子有多麼的疼痛,可以說是「痛筆疾書」了。但這最後4個字都出現了上面所說的澀筆、枯墨和飛白的現象,可見,小筆寫大字連大書法家也免不了筆鋒散亂啊!

我們認為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草書尚不及「顛張狂素」,比如「二王」的小草作品中字的粗細變化不大,所以你不太容易看出來他們何時舔的筆尖,一筆到底寫了多少個字,僅就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二王」的草書功力不及張、素二人。

根據上述更多的實踐及 一筆寫出最少5—7個字,而筆鋒不散且無澀筆、枯筆、飛白和用一定尺寸鋒長的毛筆要寫出其最小規格同時又合乎書法藝術法度的字來 ,參照黃金分割定律,我驚奇地發現了書法大師們所追求的書寫規格與用筆之間的數學關係:

字的書寫規格 X 0.618 = 所用筆鋒長度

這就是書法大師們的 書法藝術的黃金定律 !

套用這一公式,張旭、懷素帖中的字大多不超過4厘米,則他們所用的筆鋒長度為:

4厘米 X 0.618 = 2.472厘米

書法藝術黃金定律的發現意義重大,首先它揭開了古代大書法家為什麼常寫小字而不屑於做榜書的根本原因。比如偉大領袖***同志的多數行草書法作品的字型大小大多不超過雞蛋大小,而現代許多「書法家」們卻把字寫得越來越大,似乎不用大筆寫大字就顯不出其視覺衝擊力,顯示不出來其大手筆和大家風範來,這顯然與古代大書法家追求的「見微知著」、「小字若大」精妙的數字化的藝術精神背道而馳,當然也不符合上述書法藝術的黃金定律。

書法藝術黃金定律(以下簡稱黃金定律)具有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精神。 黃金定律揭開了古代大書法家寫小字的根本原因,在於大書法家們追求在最小的空間內、最小的範圍內如何殫精竭慮窮盡漢字這一抽象的線條藝術的無窮變化,從而展示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 馬克思曾經指出,藝術只有當其能用數學來描述時,才能真正稱其為藝術,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科藝相通」的道理,即藝術同樣要具備科學的精神和細緻。黃金定律的發現,使得毛筆書法這一抽象的線條藝術上升到了數學的高度,使書法成為可以用數學來測算的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藝術形式,必將為推動書法藝術的發展作出巨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黃金定律的發現為為書法藝術水平的高低提供了重要的評判參考標準。過去的書法作品評選一直一重視對筆的選擇,不同的人用不同材質、尺寸的筆書寫不同的字體在不同規格的紙面上,如何去評判,是評委們最頭痛的事。如果我們要求用統一材質、鋒長的筆在相同規格的宣紙上書寫相同的書體,則好壞優劣一目了然。

其三,黃金定律的發現為廣大書法愛好者選筆練字提供了實用性的科學工具,為其藝術追求指明方向。

比如你臨摹書法家們的字時,首先應使用同書法家當時所使用一樣材質、鋒長的毛筆,這樣才練好。而通過運用黃金定律公式,你很快就能計算出書法家們當年是用多大鋒長的筆來寫的,如果你盲目選筆,會走很多彎路,比如你選用4厘米的長鋒去練習寫懷素4厘米見方的小字肯定會寫不成,越練越沒有信心,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試試,看我說的對不對。

再比如,黃金定律可以為你的書法藝術追求指明方向。比如說你喜歡用3厘米鋒長的大白雲寫字,則通過黃金定律計算,你追求的字的最小化應為3厘米 除以 0.618 = 4.85厘米,即你使用3厘米鋒長的大白雲做書法的最小化的藝術追求在於寫4.50-5.00厘米見方之間的字,如果能寫出精妙的跌宕變化,應當是合乎法度的藝術追求的境界,如果你用這支筆寫超過5厘米見方的字,顯然是對自己書法追求的放縱,也永遠不可能達到最高的藝術境界。

也就是說,你想達到最高的藝術境界,首先必須使你的字控制在5厘米見方之內去追求,這是一個數字化的硬標準。相反,如果你用3厘米的大白雲不要去寫低於2厘米見方的小字,你將進入另一個過猶不及的誤區,因為書法藝術的追求並不是把字寫得越小越好,標準就是上述的書法藝術的黃金定律,它要求你應該知道用什麼們鋒長的筆在多大的空間內尋求線條藝術的千變萬化,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寫得越來越大或是越來越小。

丨謝謝觀看,歡迎點贊分享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廬藝術 的精彩文章:

封泥,二千多年的漢字之美
繼書協、美協之後,中國楹聯學會發表嚴正聲明!你是否上當受騙

TAG:耘廬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