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不滿一大臣墓碑 命人把謚號刪去 改成8個罵人的字

雍正不滿一大臣墓碑 命人把謚號刪去 改成8個罵人的字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個真性情的人,有恩必還有仇必報這句話,放在他身上完全適用。對雍正喜歡的臣子,他能把對方寵上天,而對不喜歡的人,也能把對方折磨地死去活來。

當然,在雍正的皇位坐穩之前,還不敢太過明目張胆地打擊報復敵人。比如對奪嫡時最大的政治對手八阿哥胤禩,雍正一開始是採取了籠絡的手段,還將其封為廉親王。

而在權力穩固之後,雍正便開始對胤禩及其黨羽開展了大規模清洗。胤禩本人被雍正革職放逐,並改名為「阿其那」。曾經依附胤禩的大臣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就連已經去世的人,雍正都沒有落下。這其中,就包括在康熙朝已經身故的大臣揆敘。

雍正不滿一大臣墓碑 命人把謚號刪去 改成8個罵人的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揆敘全名為納蘭揆敘,這個名字對不熟悉清史的朋友而言可能有些陌生,不過提起他的父親納蘭明珠,大家可能會有點印象。在金庸筆下的《鹿鼎記》中,明珠就曾作為一名小說角色出現,其溜須拍馬的功夫,讓韋小寶都自嘆不如。而揆敘的哥哥,則是清朝的著名詞人納蘭性德。

在真實的歷史中,明珠是康熙朝的一位權臣,曾在多次軍事行動中做過貢獻,深得康熙寵信,曾一度有「明相」之稱。雖然明珠後來因貪污受到嚴懲,但勢力還在,揆敘憑著這層關係,也在朝廷中一步步爬到了高位。

在康熙晚年波雲詭譎的政局中,要保住高官厚祿,難得不站隊。揆敘在那場奪嫡之爭中,進行了一次政治投機,選擇支持八阿哥胤禩。

雍正不滿一大臣墓碑 命人把謚號刪去 改成8個罵人的字

我們在前篇中說到,康熙晚年時,曾經兩次廢除太子胤礽。在第一次廢太子後不久,康熙召集會議,讓大家推薦一位合適的儲君人選。當時很多人沒有猜透康熙真正的心思,包括揆敘在內的數位重臣聯名推舉八阿哥。

然而,康熙的本意是想復立廢太子胤礽,這幾位重臣聯名推舉胤禩,反而讓康熙對胤禩留下了收買人心的印象,並斥責了這些推薦胤禩的大臣。

在這次事件以後,康熙對揆敘的信任度大大下降,加上明珠在朝中的勢力也大不如前,所以揆敘雖然升為了左都御史,但未能在仕途上更上一層樓。不過,因為揆敘後來沒犯大的過失,所以康熙沒有因立儲事件進一步責罰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揆敘去世,康熙感其掌管翰林院有功,為揆敘賜謚「文端」。

雍正不滿一大臣墓碑 命人把謚號刪去 改成8個罵人的字

揆敘在康熙朝去世,本來以為可以保全令名,未成想在雍正登基以後,依然遭到了清算。從雍正三年(1725年)開始,雍正便陸續揭發揆敘過去的罪狀,主要罪名是與八阿哥胤禩「勾結」,為其提供政治獻金等。

最後,雍正甚至命人把揆敘墓碑上的文端二字抹去,另外在上面加了8個字,成了「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

雍正對揆敘這些指控,雖然說不算無中生有,但也不算厚道。因為這些事情是在康熙朝發生了的,而康熙給揆敘謚號文端,算是蓋棺定論,說明他已經不去追究這些事情了。

雍正上位後把舊案翻出來,抹去揆敘的功績,這種做法無疑是否定了康熙生前的決斷,本身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而最後雍正還在揆敘的墓碑加上「不忠不孝陰險柔佞」等字,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公報私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舉薦左宗棠當知府 為何左宗棠卻說只想當知縣?
皇帝責罰下屬 為何太后要皇帝跪著向下屬道歉?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