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薩達姆為何不顧聯合國反對侵犯科威特,只怪打這場仗好處太多

當年薩達姆為何不顧聯合國反對侵犯科威特,只怪打這場仗好處太多

28年前,在原本不算太平的中東地區,又打響了一場戰事,在薩達姆的指揮下,伊拉克不顧聯合國多次警告,入侵其鄰國科威特。究其原因,其實是薩達姆需要轉嫁兩伊戰爭帶來的外債問題,而科威特便是伊拉克最大的債主。薩達姆在兩伊戰爭期間多次向整個阿拉伯地區尋求幫助,卻屢屢遭拒,其中就曾要求過科威特免除對伊拉克的外債。

科威特自然沒有答應伊拉克的要求,並且以債務為威脅反而要求伊拉克解決科威特和伊拉克的邊境問題。內憂外患的薩達姆愁眉鎖眼,因為債務和國內凋敝的經濟,國內的什葉派和庫爾德人已經對他虎視眈眈。最終,薩達姆決定吞併科威特,將經濟危機轉嫁到這場對科威特的戰事上。這一做法和當年日本侵華的一幕很相似,但是結果不同的是,這一決定為他的悲劇拉開了序幕。

但薩達姆過高的判斷了伊拉克的實力和美蘇爭霸末期的國際環境,儘管從數據上說,伊拉克確實是當時「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但數字只能是數字,實際的軍力則遠不如數字所體現出來的實力。在國際環境上,薩達姆認為,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威震一時,阿拉伯各國不會對伊拉克佔領科威特的行為大動干戈。伊拉克是蘇聯的重要石油來源,不會插手戰爭;而美國則在兩伊戰爭期間與伊拉克交好,不會以為科威特此等彈丸之地出兵。

從另一方面來講,佔領科威特的好處數不勝數,既可以擺脫科威特對伊拉克的大量債務;其次科威特境內豐富的石油資源也是增強伊拉克國力的一大手段;並且伊拉克領土的出海口狹窄的問題也能得到巨大的改善;一舉躍升為中東霸主。薩達姆的算盤打得梆梆響,但最後卻被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得屁滾尿流。而薩達姆也為此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薩達姆的慾望,最終造成了伊拉克此後幾十年的凋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叔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阿拉伯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何最後會消失,只怪太依賴這國家
此越戰英雄是家中獨子,犧牲前消滅11名敵人,留下二老生活清苦

TAG:文叔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