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大意失荊州背後的真相,劉備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羽大意失荊州背後的真相,劉備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都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可是關羽失去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么?其實關羽失去荊州是註定的,並非因為大意。


直接在於兵力不足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依然佔據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和南郡北部(襄陽),孫權則佔據江夏郡和南郡南部(江陵),劉備佔據荊南四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劉備雖然得到地盤最大,但是荊州人口大多集中在荊北地區,而且荊南並不與曹操勢力接壤,為了能夠從荊州北伐曹魏,劉備向孫權借得江陵。後來又經過湘水劃界以後,原本佔用荊州五郡(南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的劉備集團讓出了長沙、桂陽二郡抵消當初借的南郡,至此,劉備集團僅僅佔有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這隻相當於整個荊州的1/3地盤,其中2個郡還是沒多少人口的,整個關羽軍的根本就只有江陵這半個南郡,又能夠給關羽帶來多少兵力呢?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後,魏國的攀城、襄陽危在旦夕。但是這時候關羽卻陷入兩難:增兵北伐則荊州空虛,不增兵則後續乏力。此時的關羽無非三個選擇:

方案一,調集全荊州的軍隊全力北伐;方案二,見好就收停止北伐;選擇三,一半兵力北伐,一半兵力守荊州。

顯然關羽的選擇是方案一。襄陽一旦失守,將直接威脅魏國統治核心的宛城(南陽郡)、洛陽地區。這也就是當關羽水淹七軍之後,曹操一度想遷都避其鋒芒的原因了。魏國不會坐視襄陽失守,如果不能速戰速決攻佔襄陽,魏國的援軍會越來越多。即使沒有孫權集團背後捅刀,到時候將陷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所以關羽必須大舉增兵,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奪取襄陽。那樣即使沒能奪下襄陽也有足夠的兵力和曹操對峙。奪取襄陽以後,也需要足夠的兵力來應對曹操的反撲。而關羽是不可能選擇方案二的,襄陽易守難攻,如果不乘這時候奪取襄陽,以後就很難有此機會了。(事實證明這是孫劉聯盟奪取襄陽唯一的一次機會,呂蒙白衣渡江導致關羽毀敗以後,東吳再也沒能威脅過襄陽。)這時候見好就收直接撤退是坐失良機,之前努力就白費了。看似折中方案三更加毫無意義,本來就兵力有限,還二分兵力,進不能北伐中原,退不能保衛荊州,是最愚蠢的方案。綜述,關羽盡起荊州之兵北伐並沒有錯,如果非得說大意的話,只能說他太相信東方的盟友了。但這也不能讓關羽背鍋,要怪就怪諸葛亮的隆中對「東和孫權,北據曹操」「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根本原因在於劉備用人不當

劉備任用的南郡太守是靡芳,這個靡芳沒什麼本事。能當上地位重要的南郡太守,完全是因為他是皇親國戚。靡芳是劉備的小舅子,所以能夠成為荊州二把手。他沒能力也就算了,還心胸狹窄外加貪生怕死。關羽只不過是說了他幾句,他就對關羽懷恨在心。當呂蒙白衣渡江,靡芳居然直接投降了。號稱知人善任的劉備也是糊塗了,居然任命了這樣一個因私廢功的人鎮守那麼重要的地方。呂蒙一來。靡芳沒有抵抗沒有求援,直接投降,其兄麋竺因此羞愧而死。

而另一個重要的郡,上庸郡,劉備又任命錯人了。上庸郡打通了荊州和益州之間的聯繫,也是戰略要地。關羽北伐之時,曾經要求上庸太守孟達發兵協助北伐,孟達以上庸是戰略要地,需要足夠的兵力防禦曹操為理由,拒絕發兵,關羽失去荊州以後,孟達又拒絕救援關羽,導致關羽敗走麥城。不久以後,投奔曹魏。

實際上江陵城易守難攻,當年魏將曹仁面對東吳名將周瑜,孤軍守襄陽,在孤立無援、兵微將寡的情況下,居然堅守了一年多。而現在江陵城的局勢並沒有當年周瑜圍江陵那麼危險,如果靡芳不投降,關羽完全可以回事救援江陵。這樣荊州未必會失守。同樣,如果孟達願意發兵救援關羽,關羽不至於敗走麥城。靡芳直接投降,江陵防守再嚴密,兵力再多又有何用?所以荊州失守,劉備用人不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根本不能讓關羽背鍋。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高平陵之變,曹爽為何不敢討伐司馬懿?
讓諸葛亮都極為忌憚的大將,可惜司馬懿不信任他,最後中伏而死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