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晚發性SLE:是「溫和」的狼瘡嗎?

晚發性SLE:是「溫和」的狼瘡嗎?

圖片來源:pixabay.com

供稿:鄧曉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風濕免疫科)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疾病高發年齡為15歲~40歲,晚發性SLE一般指50歲以後出現的SLE,這類SLE占所有SLE的2%~20%。SLE的發病年齡被認為是影響疾病臨床表現和預後的因素之一,目前關於晚發性SLE嚴重程度是否較輕和預後是否更好的研究結論並不一致,為此漢陽大學風濕病醫院的Bae等人展開本研究。

研究人員對晚發性SLE患者(≧50歲)與成人SLE患者(≧18歲且<50歲)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對比了1997年ACR分類標準、自身抗體、通過「調整平均SLE疾病活動指數(Adjusted Mean 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AMS)」測定的疾病活動度以及通過「SLE國際合作診所/ ACR損害指數(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ACR Damage Index,SDI)」測定的疾病損害,並計算標準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

共納入917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晚發性SLE(n=32,3.5 %)的累積ACR標準平均數低於成人SLE(4.6±1.2 vs.5.5±1.4,p

遲發性SLE患者符合更少的ACR標準,疾病活動度更低。遲發性SLE患者可能認為非特異性癥狀(如關節痛、肌痛和疲勞)是衰老的正常部分。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模糊的癥狀增加了尋找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的猶豫。這些發現,加上良好的預後,使晚發性SLE被認為是一種溫和的SLE。為了避免遲發性SLE人群的診斷不足和治療不足,臨床醫生應該了解這種疾病及其獨特的臨床表現。

研究顯示,與成人SLE相比,晚發性SLE的ACR標準累積數較少,臨床癥狀少,疾病活動度低。二者臟器損害無差異,但晚發性SLE的預後更好,標化死亡率更低。

Lupus 2018;27:235-24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肩痛多是肩峰下撞擊綜合征,不明智的治療選擇-手術
風濕科醫生的標配:中國類風濕關節炎圖譜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