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癌症手術時間減半,3D列印成最大功臣!

癌症手術時間減半,3D列印成最大功臣!

不久前,江蘇省腫瘤醫院放射介入科庄一平主任醫師團隊與江蘇捷生凱爾醫學增材製造研究院醫工聯手,成功為一名腎癌患者運用 3D 列印模板引導,實施了冷凍(氬氦刀)消融手術。這一新型 3D 列印技術在精準醫療領域的成功應用,將手術患者的治療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

據悉,患者是一名 40 歲左右的男性。3年前,該患者就已經做過腎癌切除手術,但術後又出現局部複發。庄一平詳細了解患者病史、治療經過,並結合相關檢查結果綜合考慮後認為,患者的病情已不能再次開刀,比較適合採取微創介入的方式,進行物理冷凍消融治療。「腫瘤細胞怕冷又怕熱,我們就忽冷忽熱『折磨』死它。主要原理是先把探針插入患者腫瘤部位,然後注入高壓氬氣,使探針尖端的靶組織冷卻至 -140℃,使癌細胞結冰、細胞膜破裂等;接著再注入氦氣,讓癌細胞的溫度從 -140℃ 猛然上升至 20℃—40℃ 。通過這樣多次凍融循環,可以殺滅腫瘤細胞,達到治療目的。」

不過,氬氦刀的「扎針」非常複雜。腫瘤組織深藏於體內,中間有骨骼和其他器官及組織的重重阻隔,要精準地扎中部位、最大化地發揮冷凍消融威力並不容易,以往非常依賴醫生的經驗和技巧,花費的時間也很長。考慮到這例手術患者的腫瘤靶區較大、需多次穿刺進針,手術團隊擔心手術時間太長的話,患者難以耐受,決定藉助 3D 列印技術,為該病人製作個性化穿針引導模板,進行冷凍消融治療。

術前,醫師團隊和捷生凱爾醫學增材製造研究院的建模工程師們,應用「三維立體成像(即 3D 建模)」技術,精確地計算了腫瘤體積、預消融體積,確定了氬氦刀穿刺進針路徑以及布針定位。然後用光敏樹脂材料,採取 3D 列印技術製作成個性化的 3D 列印引導模板。這種模板可以緊密貼合患者肌膚,幫助醫生「八卦布針」。

手術中,經CT掃描驗證, 10 根冷凍針被精準地放置到術前計劃位置,與腫瘤靶向區完美吻合,布針過程快速而準確。「過去一根針要插 5 分鐘,今天插 10 根針都不到 5 分鐘。以前手術要做兩個半小時左右,今天不到 1 小時就結束了。」庄一平說,藉助 3D 列印的手術導板,不僅能縮短一半以上的手術時間,而且比過去醫生憑經驗摸索插針的方法更加精準。此外,有 3D 建模輔助醫生進行手術前規劃、手術中驗證,讓手術過程「有尺可量」,操作流程更加標準,類似手術年輕醫生也可以輕鬆駕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造 的精彩文章:

3D列印+無人機:全彩3D列印實測地形地貌

TAG:3D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