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藝術產業園區升級3.0再謀新發展—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

藝術產業園區升級3.0再謀新發展—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

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深圳召開

沐改革開放之春風再起航

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嘉賓合影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40年後的今天,回顧改革開放取得的豐碩成果,由中央美術學院攜手招商蛇口·設計互聯主辦的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在深圳這片意義非凡的土地上如約而至。本次論壇以「藝術產業園區3.0:新時代、新規劃、新內容」為主題,匯聚藝術產業園區開發者、建設者、相關政府部門主管領導、高校專家與學者等嘉賓,通過主題發言和以「藝術產業園區核心競爭力:規劃與內容」、「粵港澳大灣區的藝術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為題的兩場圓桌討論聚焦新時代藝術產業園區與城市規劃、文化旅遊平台搭建、園區產業鏈建構等議題。成為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藝術產業園區人承上啟下,梳理自身脈絡,著眼未來發展的又一重要會議。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為論壇開幕式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教授首先致辭,以「天時,地利,人和」概括了此次論壇召開的特殊契機。「改革開放的中國社會發生了滄桑巨變,藝術產業和藝術產業園區毫無疑問是改革開放的新成果和新興產業。近年來,全國藝術產業園區建設方興未艾,積累經驗的同時又都面臨著發展與升級等問題,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值此舉辦恰逢其時。另一方面,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象徵,蛇口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而藝術產業也成為深圳這座城市產業升級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匯聚國內外專家學者,特別是園區建設和管理人才共同舉辦本屆論壇,是為地利與人和。」

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現場

范迪安院長認為,藝術產業園區作為藝術產業的孵化基地、匯聚之地、流通之地、服務之地,應該在把握國家文化新政的同時堅持創新,強調園區與城市之間的關聯,從而因地制宜的凸顯自身特色。同時,將文旅產業與藝術園區建設相融合,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提升社會精神文明新水平也是園區建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園區意味著空間。它不僅是地理意義上客觀存在的空間概念,也意味著滿足人們想像,施展才華的思維空間。希望在座的各位空間設計者、構建者能夠在此次論壇上互通有無,領航中國藝術產業園區發展的新時代。」

招商蛇口產業園區事業部總經理、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產業園區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尚鋼為論壇開幕式致辭

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現場

作為主辦方之一的發言代表,招商蛇口產業園區事業部總經理,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產業園區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尚鋼先生在致辭中再一次歡迎諸位嘉賓的到來。「本屆論壇的舉辦場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是招商蛇口為城市文化建設及地區發展打造的地標性建築,以期推動並豐富整個城市、園區和社區居民的文化氛圍。」尚剛先生強調,園區的發展應以城市為載體,而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聲和響應。「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產業園區,以文化產業助力城市有機而良性發展,也是我們搭建本次論壇平台的初衷,從而為時代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

聚焦產業升級,藝術園區助力城市發展

多年來從事文化政策和管理研究,並參與國家文化政策起草工作的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教授首先以《中國文化產業聚集發展特點和趨勢》為題,從整個產業分類及宏觀發展方向等角度進行了梳理和闡釋。祁述裕教授將我國文化產業園區歸分為三種主要類型:企業集聚型,項目集聚型,要素集聚型。而這三種聚集方式相互滲透,也反映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此外,祁教授將文化產業園區的九大特徵概括為:特定空間內的,有一定數量同類或關聯度高的企業聚合在一起,有品牌產品和特色產品,有完善的公共服務,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動作用強,具有觀賞性、展示性,能夠提煉出吸引人的故事,有價值理念並具有開放性。「不同集聚方式反映了當地文化產業不同的價值實現方式。無論是企業集聚、項目集聚還是要素集聚,其聚集方式的選擇取決於當地的文化資源和產業業態等諸多因素。因而在園區規劃和管理,內容設定方面都要因地制宜,強化其特有品牌和影響力,從而配合提升城市競爭力。」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產業園區專委會會長余丁發言

本次論壇以藝術產業園區3.0為題,強調新時代,新規劃和新內容,自然少不了對中國藝術產業園區發展歷程的梳理以及新時代園區建設發展方向的構建與思考。論壇召集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產業園區專委會會長余丁教授以《新文旅時代:藝術行業園區3.0》為題回答了以上內容:新文旅時代,顧名思義,指中國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進入到了一個融合發展的新時代,但二者並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簡單疊加關係,在余丁教授看來,新文旅時代著重強調一個不斷更新的產業業態的形成,其極有可能成為帶動城市發展的新的驅動力量。而談及藝術產業園區的發展迭代,余丁教授指出,「以798為代表的1.0版本以園區成本驅動,從配套來說是土地經營,提供園區本身的服務;2.0是產業鏈配套驅動,比如成都的藍頂和北京的尚8文化園區,通過標準廠房開發提供企業基本服務;而觀唐藝術區、在建的青島西海藝術灣,以及包括深圳招商蛇口在內的3.0園區則強調以服務為驅動,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展望未來,藝術產業園區的4.0模式將以創新驅動,打造智慧型園區,投資孵化服務。」「而配合所有園區升級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將無疑是人才的培養——創新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專業型人才在未來的藝術產業園區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余丁教授強調。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總規劃師劉岩發言

論壇現場

「產城共生」和發展創新無疑成為此次藝術園區發展論壇的兩個關鍵詞。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總規劃師劉岩先生以《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路徑創新》為題,從文化遺產的視角介入藝術產業園區建設,結合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的案例分享了DIBO模式——設計(Design)、投資(Investment)、建造(Builing)、運營管理(Operation)。「文化遺產成為城市的有利名片,作為城市中最大IP的角色逐漸顯現,因而這一資源的保護也蘊含著經濟學層面的考量。」劉岩先生強調,城市發展驅動力已經從30多年前的投資驅動型轉變為創新驅動型,國家逐步開始「去地產化」,從諸多角度判斷地方政府要做好「打文化產業持久戰」的準備。而DIBO模式在陶溪川取得的成果,也為產業園區建設重塑並助力城市結構變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張正霖發言

消費需求激發產業升級,而產業升級也有助於更好的促進和引導良性消費。早在2004年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的核心結論中已經表明: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積累厚重的城市轉移。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無疑對社會經濟產生了越發鮮明與深刻的影響。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張正霖先生以《城市發展與文化產業的聚集經濟化》為題分享了他在該領域的研究。「使得文化藝術產業跟城市發展產生關係的一個重要科學因素是我們所謂的聚集經濟,文化產業的群聚效益促使其產業鏈不斷健全完善,同時促進分工細化及專業化,最終使得成本有效下降,消費率與工資率同時上漲。」張正霖教授指出,「藝術產業帶動城市發展的首要媒介是通過政府、國企或民間資本通力配合扶持本地區藝術產業的整體發展;其次是引進重要的消費者,提升城市總體消費率;而當該城市的藝術產業相對成熟,它就可以向外輸出具有競爭力的文化藝術產品,從而成為有效獲利來源。」此外,結合北京798、上海西海岸、紐約SOHO、日本六本木和大地藝術祭、挪威布呂根碼頭等國內外藝術產業園區及相關活動的分析與比較,張正霖認為當前我國的藝術產業園區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相對領先,在運用人才、模式創新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未來園區發展建設十分看好。

招商蛇口·設計互聯館長奧雷·伯曼發言

園區運營者發聲:實踐出真知 經驗分享促進創新升級

作為本次論壇的主辦方之一,招商蛇口·設計互聯在開館一年來即入選美國紐約TIME雜誌2018年全球百家目的地(The World』s Greatest Place 2018)。本次論壇在海上世界藝術中心舉辦,擔任設計互聯館長的奧雷·伯曼(Ole Bouman)先生也以《助力創意中國》為題,分享了招商蛇口通過新型創意設計模式助力藝術城市規劃與發展的運營經驗。伯曼指出,設計互聯意為「共同創建社會」,致力於打造中國首個國際設計平台,通過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的營建打造新的文化地標。「非常榮幸的是,設計互聯並非空降於此,它深深植根於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中——深圳的地理優勢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孵化環境,招商蛇口亦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在諸多有利因素的作用下,伯曼強調了設計互聯的重要職責:「做敏銳前沿的思辨者,設計價值的倡導者,跨界聯結的締造者,創意人才的孵化器,獨享體驗的俱樂部,永不落幕的嘉年華。用藝術連接城市,以設計溝通人民,將建築空間轉化為生活空間,把設計歸還給生活,最終打造設計複合聚落,通過領域延展構建設計與社會、與公共生活的深度聯繫。」

北京觀唐文化藝術園區創始人;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產業園區專業委員會執行副會長李保剛發言

論壇現場

而作為藝術產業園區3.0的踐行者,北京觀唐文化藝術園區創始人、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產業園區專業委員會執行副會長李保剛則通過《觀唐文化藝術園區商業模式和運營理念》的演講詳盡分享了這六年來的探索經驗。在李保剛看來,藝術產業園區3.0版本已然不再是以房租為收入的商業模式,而是以產業聚集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再到產業輸出以運營為主的新實踐。「做觀唐的6年中,我們用2年做規劃,2年做建築,1年做裝修,半年做運營,總結出以下20個字: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工匠的精神,資本的助力。」李保剛認為:「有聚集就會產生市場,市場推動交易,從而形成商業模式,在這一關係中要協調好藝術堅持與商業運營、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產品導向和市場導向、園區自營與產業輸出、自主運營與業態引入、實體經營與資本運營、工匠精神與低成本運營和線上運營與線下依託這八大關係。」

招商蛇口·設計互聯副館長趙蓉主持論壇

中央美術學院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城市發展與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趙國明發言

在諸多形式的產業園區建設之中,以院校之力主持創意策劃並執行落地實施的項目並不常見,而中央美術學院則率先在該領域實現了學院力量參與地方規劃、實現園區共建的嘗試。中央美術學院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城市發展與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趙國明通過《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的案例分享介紹了該項目的展開和實施情況。趙國明主任強調,打造城市名片要因地制宜,深度挖掘泉州獨特的地理及歷史文化優勢。前期工作需要大量資料研究、走訪調研和文案梳理,並沿「海絲」考察沿線諸國,從而形成邏輯縝密、特色詳實的策劃方案。「最終,我們將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劃分為東亞藝術、東南亞藝術、西亞和南亞四大板塊,打造公園的生態系統、藝術品位、公共職能的同時,強調多元文化並存。」據悉,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自2015年11月開幕的第一個園區至今,其持續建設已達三年之久,並仍在不斷建設之中。

藝術澳門總監何健宇發言

《藝術、文化、旅遊:人文天地》是藝術澳門總監何健宇的演講主題。何健宇通過藝術澳門的戰略轉型,以及其最近在珠海投資的文化產業園規劃強調了文化藝術產業發掘自身特色,持續創新的重要意義。傳統的藝術博覽會在澳門水土不服,三年後,何健宇將藝術澳門轉型為服務於這座城市的非盈利文化藝術活動,開闢藝術澳門之旅,從而打破人們對於澳門購物、博彩的固有概念,將澳門的文化與藝術內涵提升為赴澳旅遊的又一重要因素。為實現這一構想,何健宇大膽打破傳統美術館及博覽會的展陳模式,將藝術帶入酒店、公共空間等城市各地,從而豐富澳門的藝術色彩。與此同時,何健宇在珠海橫琴島上籌備和打造新的藝術產業園區,「新型園區將餐飲、藝術、人文等多重內容及功能相融合,實現需求的自給自足。」在何健宇看來,創新無疑是產業園區發展的重要力量,園區內容必須獨一無二,發揮區塊比較優勢,在功能融合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運營與開發。

超常識 MakerNet創始人兼CEO、Marker Faire中國區負責人劉得志發言

創意創新注入文化藝術產業 實現商業價值成功轉化

提到深圳,人們自然而然的將其與創新、創客相關聯。它地處港口開放而活躍,成為諸多年輕人大膽嘗試、理想創業的不二之選。而創客文化也成為近年來流行的新趨勢,作為超常識MakerNet創始人兼CEO、Marker Faire中國區負責人的劉得志在論壇上以《創客文化與城市新生活》為題,從更為宏觀的視角分享了創新及其成果轉化在諸多領域中的應用與價值。「當我們談論新創客時代的時候,更多要從人文文化、精神訴求、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四個維度去考量,如何在時代更迭中推動行業發展和進步,其核心還是創客思維。」劉得志大膽將學校、公共社區、工作坊等對象引入並參與到體驗式創客項目中,打破思維定式和邊界,與全球創客群體相連接,從而尋求一種新的跨界,再將這樣的內容注入到生活當中。同時,劉得志還強調將創意思維進行有效的成果轉化,「選取更加符合商業訴求的內容進行匹配,實現品牌化、IP化十分重要」。

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創辦者、補時文娛空間創始人、MANA聯合創始人、網庭影音機構董事長張慶紅

在人們普遍認同「內容為王」的當下,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創辦者,補時文娛空間創始人,MANA聯合創始人張慶紅則更強調「只有內容不足以成王」,在其以《藝術、商業、產業與公眾日常——一個新藝術系統的實驗》為題的發言中,張慶紅補充道:「內容是前提,是藝術產業園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但好的運營系統和商業模式也必不可缺。」張慶紅指出,做文創產業最終要面向消費者,面對新的消費結構,「做文化真正的產品是社會,如何通過我們的產品改變社區結構,改變社群甚至整個城市——這是文化產品最根本的社會價值和功能。如果只從自身角度考慮,那麼從市場規律來講基點就出錯了。要從社會和公眾存在的矛盾反向思考——這個社會需要解決什麼,公眾需要解決什麼。」同時,張慶紅以補時為例,詮釋了文化綜合體的重要概念:把點播影院,藝術空間,咖啡館,畫廊,書店,酒吧,餐廳,婚禮,住宿等元素相融合,探索藝術與普羅大眾的關係——打造走得進,看得懂,買得起的文化互動生態體系,實現文化的商業模式轉化和社會價值需求。

創意平台TOPYS創始人兼CEO黃永敏發言

創意平台TOPYS創始人兼CEO黃永敏同樣強調了創意與商業化的重要性。圍繞《創意社群的價值探索》這一主題,黃永敏首先指出「創意是連通文化藝術與文化產業之間的一座橋樑,它能有效將文化價值轉化為商業價值,這種強調創新思維方式的原動力在各個行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結合TOPYS的發展案例,黃永敏分享了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有力載體:「起初,作為狹義的線上媒體TOPYS希望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業者和從業者提供更多啟發,在長達15年的平台運營中,加之後期舉辦的包括公開課以及線下學習在內的活動,我們聚集了大量的有效資源和受眾。此時,隨著需求的增加,建立溝通國內外的連接成為市場化進程的重要舉措。我們希望架構一個雙向溝通的橋樑,不僅引入優秀的國外資源,更要將中國市場最好的品牌和商業實踐輸入到全球的品牌影響力當中。通過啟發、連接、創造三者循環作用,打造創意行業商業化,促進創意行業持續增長。」

北京摩登天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翀碩發言

論壇現場

談到成規模的商業化運營模式,必然少不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摩登天空。本次論壇邀請到北京摩登天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翀碩,與觀眾共同分享《草莓音樂節如何玩轉青年文化》。從1997年至今,摩登天空持續致力於打造讓音樂與青年文化烈性碰撞的中國第一品牌。摩根天空不是一個年輕的公司,但卻始終在做和中國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審美和青年文化有關的事,正如張翀碩所言,基於做音樂這20年的歷程當中,在青年藝術、青年生活方式、青年美學、潮流方面持續探索的摩登天空現在「更像一個青年文化的集成公司,也是中國最不像音樂公司的音樂公司。」以草莓音樂節為例,摩登天空力求構建一個青年文化聚集生態,音樂、視覺藝術、跨界、品牌設計、IP開發、文化交流、講座、主題快閃和分享會等融入系統活動中,營造青年生活方式的聚集部落。青年是新興消費群體,也是國家發展依託的未來,在青年文化引領中,2019年的草莓音樂節以循環世界為主題,更加關注環保減排——「環保是一件很酷的事,我們也希望以此引領青年文化價值,打造更時尚、綠色的草莓音樂節。」

「藝術產業園區核心競爭力:規劃與內容」圓桌討論

「粵港澳大灣區的藝術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圓桌討論

十二位嘉賓的主題演講精彩紛呈,而兩場圓桌討論亦給觀眾帶來新的思考。「藝術產業園區核心競爭力:規劃與內容」板塊由上海紅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產業園區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鄭培光主持,上海M50藝術區創始人、紹興水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偉東,北京798藝術區服務中心總經理蔡軍武,藍頂藝術區聯合創始人袁野分別結合自身產業園區情況進行了經驗分享與交流。下午的圓桌討論以「粵港澳大灣區的藝術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為題,邀請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吳楊波主持,尚8文化集團副總裁張明博,星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周曉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志剛紛紛出席並各抒己見。

圓桌論壇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接受專訪

「新時代,新規劃,新內容」——從第二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探討的轉型升級,到此次論壇圍繞內容與規劃的展開,不難映射出中國藝術產業園區在新時代下的迅猛發展。「經過近20年的藝術產業園區經營和探索,又逢文化與旅遊部合併,中國的藝術產業園區真正迎來了新時代的轉型契機。而隨著文化消費主體逐漸向90後、00後過渡,他們對藝術多樣性的需求也遠超於十幾二十年前。同時,新媒體、數字化、科技與藝術、城市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等多元融合的當下,藝術產業園區未來的發展與規劃無疑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次論壇發起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在接受專訪時強調了此次論壇舉辦的重要意義。

立足招商蛇口,遠眺彼岸香港

40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復甦了神州大地,而蛇口精神至今仍鼓舞著國人改革創新,銳意進取。40年後,第三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在此成功召開,亦成為新時代下的又一次前瞻遠眺——藝術產業,園區先行,論壇成果助力園區建設,時代契機打造產業升級,希望中國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走出特色,越辦越好!

夜色中的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邊緣探索—齊興華個展在山水美術館開幕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