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者:發達國家對自身歷史認知非常清楚,包括對偉大歷史人物

學者:發達國家對自身歷史認知非常清楚,包括對偉大歷史人物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孫皓暉

【本文為《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2018年12月1日在浙江大學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現場演講《歷史的力量》,觀察者網全文首發。】

孫皓暉,共和國同齡人,生於陝西三原,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現任西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明史研究院院長。

歷時十六年,創作了長篇小說《大秦帝國》,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同時以創建「中國民族強勢生存」「中國原生文明」理論,成為整體研究中國文明的重要理論家。

孫皓暉: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下午好!今天這個活動是《大秦帝國》全套出版十周年紀念。華為閱讀、掌閱和中信集團三家,又以浙江大學為平台來搞這個紀念活動,我感到很高興,也很欣慰。

今天我講的話題是一個命題講演,籌辦者們給我出的話題是歷史的力量。我覺得這個話題很好,因為它是一個最基礎的話題,任何民族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那麼歷史在人類發展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人類發展從來都是由各種各樣的力量在推進,我們都知道大家最熟悉的是生產力的力量,包括科學技術、勞動力素質、生產工具,還包括組成生產方式的市場關係等。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力量是多元的,但其中最容易為大家忽視但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歷史的力量。

歷史意識的力量

我們今天強調歷史力量,主要指兩方面:第一是歷史意識的力量。一個民族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就是歷史意識的具體物化。

一個民族精神如何,承認和奉行什麼樣的價值觀,這是民族精神和歷史感知的最主要方面。任何一個發達的國家和民族,對自己的歷史都有清晰的感知,尤其我們所熟知的近代史以來領先全球的歐洲發達國家,他們對自己的歷史認識都非常清楚。這表現在他們對自己本民族中有偉大貢獻的人物非常清楚,那些人物是不可觸動的、不容批評的。

這是對一個民族展中靜態出發點的肯定,因為它是決定我們本質的元素。而在中國,歷史意識比較差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歷史意識比較混亂。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我們對自己本民族5000年歷史中,每一個歷史階段最重要的事變和最重要的人物,都不能得到肯定的回答。我們對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件都是有爭議的。

二是我們對一些基礎性的東西不研究。我們的歷史始終停留在事件和局部的技術研究上,對紡織史、會計史等各種專史的研究越來越細,但對基礎的綜合研究卻始終忽視。

一個最大的例子是我們迄今沒有「中國文明史」這樣的理念,「文明」這樣的概念和辭彙也沒有在我們歷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鄧小平1978年出來主持科教工作的時候,編了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大百科全書裡邊沒有「文明」這個詞條,這在世界上都是不可設想的。《辭海》編撰得相對全面,它是中國最有質量的辭書,但裡邊也沒有「文明」這個概念,只有一行文明的解釋,括弧「與文化同」。這是我們對於人類生存方式基礎發展這類研究缺乏的一個最典型標誌。

歷史研究領域的最高成果是歷史哲學,這是將人類的歷史研究上升到哲學領域,進行宏大的規則性和現象性研究。歷史哲學最具體的高峰表現就是對各民族文明史的研究,我們國家非但沒有文明史研究的總體成果,甚至連文明這樣的概念都長期排斥。我們長期用文化來取代民族的文明這個概念,我覺得這是走入一個比較大的誤區。如果我們不能從這個誤區里走出來,那麼我們本民族的歷史意識始終就清晰不起來。

因為一個民族對自己歷史有清晰的感知,有價值觀的判斷,絕對不是把歷史上的每一天、每一個領域都能講清楚這樣的表現。中國歷史記載的詳細程度,已經可以具體到每一天都有相關記載,但我們說不清自己的社會有幾個發展階段,和西方是否一樣?我們有沒有奴隸社會?我們是不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這樣的排列方式對中國是否適合?我們都沒有根本性的研究。

考古學的成果已經產生出來一個鮮明的結論,中國是沒有奴隸社會的。中國在夏商周三代和春秋初期有過奴隸,有奴隸人口,也有奴隸這個階層,但奴隸的人口數量絕對沒有達到它成為主要生產力的地步。所謂奴隸社會就是以奴隸為最主要的生產力,它的產生必須是制度所產生。中國的奴隸都是戰俘性的奴隸和罪犯性的奴隸,這樣的臨時人口是構不成主體人口的。我們發掘的所有夏商周三代的古墓,但凡有群體性屍體出現的,奴隸最多也就數十個人或者數百人,以上千計的極少。就是說無論是史料記載,還是考古發掘,都證明我們的奴隸人口是極少的。所以中國史學界和世界考古史學界對中國的這一發掘都給予重視,都認為中國基本上沒有奴隸社會。奴隸到清朝都沒有廢止,官府存在一些具有奴隸身份的人。

如果我們沒有奴隸史,那封建社會呢?這又是一個非常含混的概念。按照事實本質講,封建這個概念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封建諸侯才叫封建社會。封藩建衛,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創造中國統一文明,消滅了諸侯分治以後,本來是把封建消滅了,但我們恰恰認定從戰國時代到明清,中國最後的古典文明時代,是封建社會時代。

這完全是一個張冠李戴的事,我們對此進行學術梳理,誤會和交錯關鍵在這裡。馬克思研究西方社會形態的時候,他對封建這個狀態的描述,指的是中世紀那種諸侯林立、城邦林立、封地領主林立的分割自治狀態,每一個狀態都獨立成立。馬克思學說傳入中國以後,因為中國語言的豐富性,中國學者就立即在中國語言里找到了封建這個概念來對應。歐洲那個概念和夏商周三代的諸侯林立是一樣的,所以用封建靠上去正好。這並不意味著馬克思說中國也是這個社會。但由於鴉片戰爭以來我們民族革命和救亡圖存以及尋找革命必然性的緊迫性,就出現了張冠李戴的情況。如果把馬克思的社會發展五階段論給中國套用也適用,那就說明中國當時爆發革命在理論上的必然性成立,所以認為中國也有奴隸社會、從秦以後就是封建社會。那麼到當時資本主義在中國萌芽也出現了,就是半殖民地社會。二十世紀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第一次真正深入自覺地融入全世界,能夠打破以西方為本位的歷史研究理念,能平等看待和比較全世界文明的時候,我們才驀然發現我們歷史的分析有這麼多錯誤和需要清理的地方。

歷史邏輯的力量

歷史力量的第二個方面,就是歷史邏輯的力量。

我們當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面臨著中國第三個文明重建的大轉折時代。

第一個大轉折時代:大禹治水創造了國家。我們民族在公元前4000多年進入了國家時代。

第二個歷史大轉折時代:春秋戰國秦帝國。這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黃金時代。它恰恰坐落在現在世界史領域已經共同承認的世界文明黃金軸心期,也就是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00年。這個時代在人類文明所處的中心時代,起到了極大的歷史作用。它建立了中國的統一文明,這是我們第二次歷史大轉折的文明重建時代,是從青銅器時代走向鐵器時代的一次大轉折和文明重建。

我們當前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歷史任務——中國夢,就是我們如何在科學技術為生產力的時代創造與之適應的文明。

中國文明在這個時代應該以什麼樣的形態表現出來?我們在歷史中還要繼續保持哪些優秀的價值觀往前走,才能夠開創文明重建的道路?要決定未來的道路,最主要的就是首先把歷史的根基理清,從什麼樣的原地現實出發才能決定往前走的歷史邏輯是什麼。所以推動人類社會空間發展的力量,第一個是歷史精神形成的民族精神,第二個是歷史邏輯的力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歷史規則、歷史規律力量。

我們5000年的文明史中,要找到一個巔峰時代,一個黃金時代,讓我們整體上向那個時代的價值觀靠攏,把它作為我們最根本的文明創建的參考係數。在這一方面,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是最大的參考。因為我們在秦統一中國文明以後,進入長期的文明下滑。

如果以意識形態領域的變化為主的話,能看到這幾個台階:第一個台階是秦之後漢武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我們文明形態第一個顯著的理念變化,其缺陷是把民族的多元化文明根基割裂,所以我們的歷史文獻從此開始大大枯萎和失散。到近代,墨子的著作已經不見了,是梁啟超從道士的煉丹書裡面找見墨子著作,才讓《墨子》重新面世、被印刷、被研究。

第二個台階是魏晉南北朝時清談哲學的出現。以竹林七賢為主要代表的清談哲學最大的缺陷是它演變為一種社會思潮、一種認知方法,甚至演變為一種人生觀。這個思潮成為文人中間的主要潮流,把我們民族古樸的實用主義精神割裂。我們不承認實用主義、實用精神、實事求是、面對現實是最崇高最可奉信的價值,而認為清談空談這種不負責任、整天陷於玄學爭論的是學問,是應該具有的正當風氣。

第三個最大的台階就是宋明時候出現了宋明理學。宋明理學把我們民族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本色完全否定。宋明時代提出對儒家進行大修正運動,認為孔子孟子在尊奉天理上面都是不純潔的,要「存天理滅人慾」。就把整個人性、人的慾望要全部消滅,只有天理是至高的存在。

正是這三個台階之後,我們看到國家本身也在不斷跌落。

無論是歷史實踐,還是意識形態的變化,我們國家在5000年歷史裡,尤其在秦統一中國文明之後這2000多年裡,文明的跌落在這幾個層次很清楚的。在這2000年裡面,歐洲是中世紀的社會,從西羅馬滅亡以後就成為碎片時代,和神權統治並行。黑暗中世紀這1000多年,歐洲人的貧困狀況和文化不發達程度比我們要嚴重得多。可以說人類所有的野蠻表現與形式是歐洲創造的,野蠻性的這些事例或物態比我們都厲害,比如殘殺奴隸、貞操帶、初夜權等等。中國大概唐宋以後的太監算是世界唯一。

但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以後,對自己的文明做了深刻的審視。藝術方面,先思考自己的缺陷和向外部學習的必要性,然後再進入啟蒙運動時代。啟蒙運動就相當於我們的戰國時代,是一個大反思、大討論,以及創建新制度的時代。這兩個時代合起來大概經歷了600年的磨練反思醞釀,才全部理清歐洲文明的根基和可以取捨的時段。此後歐洲人達成了共識,認為1000年的中世紀是我們最黑暗的時代,在歷史上可以忽略不計,羅馬文明、希臘文明才是歐洲文明的正源。那個時代是一個陽光健康的時代,是我們應該越過這1000年的黑暗直接與其對接的時代。

歐洲人這種對自己文明史的反思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價值觀和思維方法。我們這5000多年的歷史,秦統一中國之後一直台階式地下跌了2000多年,用老子的話說是「萬物為芻狗」。不要從所謂仁義方面考慮,從大的歷史概念上去說,可以重新定義秦之後的這2000年。因為其政治文明沒有特性,社會制度沒有再次發生變化。按照正常的規律,1000年應該發生一個大的制度變化。秦到唐宋之前基本上一千餘年,不但沒有醞釀出發展和突破的趨勢,反倒不斷下跌、僵化,而且是自覺的下跌,自覺的僵化。對這樣的時代,我們要費勁地從它中間尋求優秀的積極的價值觀很難。我們真正應該發掘的時代是春秋戰國秦帝國這三大時代,它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是一個軸心時代。

《大秦帝國》精裝大字版,孫皓暉著,中信出版集團·大方2018年8月出版

大黃金時代

在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中,春秋戰國秦帝國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大黃金時代。

首先,那個時代是一個自由選擇而不是一個患有強迫症的時代。那個時代是我們文明升起的東方,我們的整個民族還是一個青春朝氣的民族。所以很多讀《大秦帝國》的朋友,甚至很多年輕人,說我怎麼覺得《大秦帝國》中這些中國人不是現在的中國人。能夠產生這樣的感知,我覺得大體接近了正確性。那個時代,我們的國人狀態、我們的民族力量,我們認知問題的方法和角度,我們行動的敏捷性和暴烈性,遠遠不是今天可以比擬的。那個時代國家不強迫個人,個人不強迫家族,個人也不強迫自己。名士遊學經常說的一句話:合則留,不合則去。哪怕在這個國家當了丞相,只要你覺得這個國家不適合你,或者你不適合這個國家,你就可以走。沒有任何人攔阻你和挽留你,都以你的自覺選擇。所以這種社會充滿了自由協作的精神,如果說西方最鮮明的精神是契約精神,那春秋戰國秦帝國這三大時代,最鮮明的精神就是協作精神。

其次,那是一個爭鳴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有看法也好,有想法也好,寫成書也好,私學教育面對面的傳授也好,都充滿了思想的自由流動性。春秋時代是思想醞釀的時代,在改革上也表現為逐步改良和溫和改革。進入戰國時代則是百家大爭鳴大論戰,在實踐上也表現為大變法、大競爭。那個時代,思想爆炸是我們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我們迄今為止知道的所有經典、諺語、成語、歷史故事,以及所有美麗動人的傳說,大概百分之七八十是春秋戰國秦帝國三大時代的貢獻。那個時代雖然過去了幾千年,但是那個時候的經典直到現在仍然照耀著我們。那個時代對我們來講,意義甚至超過了希臘和羅馬。

第三,那個時代是中國走向法治社會的時代。在中國5000年歷史上,唯獨戰國商鞅變法開始到秦滅亡這150多年的時間,是全面法治社會的歷史。儘管它帶有濃厚的戰時法制特點,但奉法為上、為法而治。它最大的好處是奉法家為國家治理的指導理念,但也不扼殺其它家。所以秦始皇統一中國,創建中國統一文明,並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相反,它一方面使用法家治國,採用郡縣制、中央集權等等,同時也注重天下教化。我們千萬不要因為「焚書坑儒」這四個字把秦妖魔化成猙獰嘴臉。始皇帝在統一大典上分封孔子第七代孫孔鮒為文通君,要知道君和侯是同等級的爵位,孔鮒作為文通君是在山東府志上記載的可靠的史料。但儒家從來不引用,也從來不講有這麼個人被始皇帝重用。當然孔鮒後來很荒唐,跟山東六國的復辟勢力勾連在一起逃跑,投入到陳勝的反政府武裝,最後在戰場上被亂軍殺死。以秦法而言,他是不作為不負責任的官員。

但可以看出,從秦的治國理念上說,它不排斥儒家,也要用儒家。我們應該客觀對待歷史,儒家我們不反對,它也是百家之一。但儒家不能高居神壇,獨尊千年不下來。任何思想也好,政治文明也好,凡有獨尊,必導致專制。思想獨尊,導致思想專制,個人獨尊導致權力專制。

秦陵一號銅馬車,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館

當代很多學者有極大的矛盾性,一方面崇尚西方理念,中國要走向民主社會,一方面在審視自家歷史的時候,又認為應該獨尊儒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唯一代表。文化人知識界自身存在的葉公好龍心態必須改變。如果自由民主是我們前進的歷史方向,目下我們國家也正在向這個目標靠近,那麼就在審視歷史傳統的時候,也不能欣賞獨尊,特別是要意識到儒家的保守主義本位。

我們反對保守主義,必須進入多元競爭的現實環境中,保守主義才有存在的價值。孔子、孟子在那個時代主張井田制、主張復辟,為什麼當時沒有一個國家敢用孔子、孟子?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同時又都非常尊重他們,走到哪兒都高車駟馬,國王給贈送金銀。為什麼他們在復辟主張被全天下反對的時候,反而成為天下顯學?仔細審理這個問題,就能看到那個時代人的胸懷,比今天的人要深邃多少。戰國時代,華夏民族非常珍惜這唯一的變法反對票。全天下的名士都主張改革,主張變法,推行變法,只有儒家頑固地不管碰見誰都要督促他回到井田制、回到西周王治時代去。但他能講出道理,同時說明社會應該怎麼治理,他的仁政理念老百姓也願意聽。

但承認唯一的反對票,並不等於能夠把這唯一的反對票當成神供奉起來。當然後來儒家這種夢想實現了,所有的文章成為教科書的和科舉制的教條依據。今天如果仍然恪守漢武帝時代那個錯誤選擇的話,就會把事情弄顛倒。今天也仍該像古代先賢時代那樣去看待儒家,把儒家看成百家之一。獨尊儒家,如同我們把一個汽車的四缸發動機全卸了,手裡光拉剎車器,社會能前進嗎?

第四,那個時代是一個創造統一文明的時代。春秋時代、戰國時代與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兩大時代的年歲時間大致相等。經過500多年的透徹醞釀,就把當時天下問題徹底爭論清楚了,各種主張浮現出來。秦走向統一已是人心所向。雖然統一隻有十幾年,但是秦的制度卻越過漢而直到今天。因為春秋戰國500多年把中國的問題已經搞清楚,秦帝國統一中國文明是在搞清楚的基礎上,符合邏輯地建立一個當時最發達的中央集權國家。所以美籍日本歷史學家福山有過一句定論:秦始皇建立的秦國,這個大統一的國家,是一個現代國家。這個現代國家的意思不是現代化的現代國家,是指它的權力是有制約的,它的皇族是不享有特權的,而且天下統一治理,沒有分治現象。這在多少現代國家都難以辦到,但是那個時候辦到了,那是我們文明的巔峰時代。

第五,那個時代的歷史魅力還在於走向了農業經濟時代的商品經濟社會。戰國時代,土地私有制已經事實上為全社會所認可,但沒有一個國家以法律的形式把它肯定下來。商鞅變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土地的私有。從商鞅變法開始,中國的土地是私人佔有,而且是自由買賣的,後來一直奉行這種制度直到清朝。世界主要經濟體至今不承認我們是商品經濟,原因就是我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土地不是商品。那個時代就實現了「土地成為商品,就可以自由買賣」,就意味著在農業經濟時代,中國就已經進入了商品經濟,而且延長了2000多年。

所以我從來不同意中國尋找資本主義的萌芽、中國沒有商品經濟。改革開放以後,我們不斷在東南亞、浙江尋求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尋找錢莊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好像中國人貨幣意識是在近代西方人給我們帶來的,從而企圖把社會發展階段套到和西方同一個軌道上去。

實際上中國在統一貨幣的時候,已經有幾十種貨幣都不止,而且中國人的商業經驗、商業操作意識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直接上把商業當作戰爭成為商戰的只有中華民族。《史記》上寫的很清楚,西周時候小攤小販就有賣老鼠肉的,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且不說經過春秋戰國500多年的大解放大討論,《貨殖列傳》上寫的那些大商人都是頂尖的,整個社會層面的商品經濟交換更是普遍,不然就沒有民間買賣土地、自由買賣這樣的基礎。土地一旦自由買賣,意味著中國進入商品經濟社會,土地可以兼并,才出現了中國歷代王朝後期的土地兼并現象。

土地兼并導致了所謂的中國歷史怪圈,就是黃炎培在延安窯洞給毛澤東提出的問題: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超過300年的統一王朝?為什麼臨近300年的時候,農民起義就改朝換代?中國共產黨能不能走出這個怪圈?我們說這在當時被視為怪圈,就是在理念上沒有破除它的根基,找不出認識這個問題的新的思維方法,實際上就是土地兼并導致的怪圈。

因為土地成為商品,那麼必然土地向貨幣擁有方不斷流動,流動的結果就是時間越長,大地主擁有的土地越多,商人擁有的土地也越多,官僚也有錢,同時成為地主,土地不斷向富人階層聚集。所以一般在統一王朝建立五六十年的時候,兼并現象開始出現,在100年的時候就越來越嚴重,到200年左右的時候就病入膏肓,剩下幾十年就是改朝換代起義發動的時段。所以最後達到的狀態就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土地這樣大量流失和被個人佔有的時候,流亡農民聚成暴民進山暴動,攻佔城池,農民起義就開始了。

土地兼并的規律決定了這個怪圈的成立。古典經濟節奏下,一般是200多年才能造成這種狀況,才能逼得民眾不得不反,在歷史實踐中就被人們視為不破的怪圈。當時毛澤東是這樣回答的,我們也是找到新的道路,這就是民主制。

這個現象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的土地所有制是公有制、國有制,沒有土地私有制,我們連部分私有制都沒有,只有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區別,以及使用權的延長等等。我們現在這種所有制和使用權的方式已經類似於夏商周三代,基本上是一樣。世界其他國家,可能都接受不了這種狀況,只有中國能接受,為什麼?因為中國有過漫長的前3000年這種國有制的經驗體會,覺得這樣不是個什麼怪事,這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徹底的公有制、國有制,中國人並不陌生。雖然不陌生,但在現代生產力條件下仍然這樣往前走,是國家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們的改革要繼續深化,除了政治體制,我們必須走出新路子。更主要的基礎問題就是土地制度的變化和改革上如何走出新路子?這是我給大家提出的一個歷史性問題,也是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討論的問題,有識之士可以繼續討論。我今天講的就是歷史的力量在於它推動我們社會往前走,解決文明重建這個巨大歷史問題。在這個力量中,我們尋找的核心富礦藏,就是春秋戰國秦帝國這三大時代構成的600年左右的黃金時段。

我希望大家認真走進那個時代,在那個時代中,找見喜歡的、能夠激發自己的力量,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歐洲老想聯美製中,奈何特朗普沒興趣
日本政府16棟監測美軍核艦艇設施被發現12棟有問題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