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著名編劇導演金乃凡 一小時獨幕話劇寫半月《鍾號齊鳴》一炮打響

著名編劇導演金乃凡 一小時獨幕話劇寫半月《鍾號齊鳴》一炮打響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攝像 關天舜

收藏資料是金乃凡的好習慣,在他的「藏寶庫」中,金乃凡的話劇處女作——獨幕話劇《鍾號齊鳴》,足有五本,全是自己訂正的作文格子紙,每本都是厚厚幾十頁。「《鋼鐵大道》之後,我『自立門戶』,借著機會創作了《鍾號齊鳴》。 『鍾』是老百姓打鐘,支援修鐵路,『號』就是鐵道兵吹的號,體現軍民一家親。」

金乃凡作品手稿

金乃凡寫劇本之前要打無數次腹稿,為了精益求精,他總是改了又改,一個小時的獨幕戲,他足足寫了半個月。寫完了劇本,想要登台排練,還得「過五關斬六將」。「演員討論之後,領導討論,然後再往上討論、審批。好在這個劇本出來之後,大家都覺得好,所以很快就排了。」

第一次看著自己的作品被排成作品登台演出,金乃凡興奮而得意,「很開心,我寫的東西他們在台上念。」後來,《鍾號齊鳴》在蘭州參加匯演,一炮打響。「在整個匯演期間,我作為代表在創作會上做報告,但我上台之後非常緊張,只說了幾句話 『我要說的體現在作品裡頭,沒什麼好講的』,然後就下去了,那時候還是膽怯。」

在蘭州演出成功,團隊回成都時,又在寶雞演了一場。「西安電影製片廠就看中了《鍾號齊鳴》,說要改編拍成電影。但當時領導沒同意,說改電影是來騙看戲的。」電影沒拍成,金乃凡有點失望,回到成都想看簡報上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卻又被喝走,「後來我才聽說,《鍾號齊鳴》被評為十大好戲之一。」

戲好、有才的金乃凡,越來越受到重視。1974年3月16日,他受單位推薦,成為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複課招收的第一批工農兵學員。「當時中戲校名廢止,代之的是『中央五、七藝大戲劇學院』。我們班25名同學來自部隊、工礦企業和部分省市的藝術院團,都是根紅苗正的業務骨幹。」

在大學,金乃凡學的是導演專業。儘管練過舞蹈、跑過龍套,做過編劇,但金乃凡對鏡頭知識、場面調度、演員走位等導演基本功非常陌生,「完全沒概念。」因為不了解,金乃凡進中戲前的摸底考試,考得一塌糊塗。「好在那會兒推薦和考試相併重,我最終還是進去了。」

【下期預告】

在中戲,金乃凡的專業技能得到迅速提升。同時,他的胸襟和眼界也得到了開拓,深感「走出夔門」的重要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人物檔案:李伯清
六旬老人醉酒欲跳河自殺 被民警攔下後躺馬路中央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