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用26本精選佳作,為你「書」理不一樣的2018

用26本精選佳作,為你「書」理不一樣的2018

又站在了一年之末,回首2018,全球各領域的議題層出不窮,女權運動、移民問題、身份認同、階層差異,它們在所有社會裡引燃爆點;與此同時,全球經濟與商業環境也不斷波動,從昔日互聯網明星企業隕落、股票巿場起起伏伏,到英國脫歐餘波盪漾、美國對伊朗重啟制裁……

2018年有著前所未有的分裂和危機,但也為我們描畫出了能量無限的未來前景。iWeekly周末畫報在此推出2018年度書單,回顧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的不同面向,迎接充滿挑戰的發展前沿,洞燭機先。

文學想像:當代世界的另一種維度

《我的求學路》(Educated)

作者:Tara Westover

出版社:Random House

本書是作者塔拉·韋斯托弗的個人回憶錄。她在愛達荷州一個信奉生存主義的人家長大,是七個孩子中的老幺,因為與社會完全脫節,她甚至連出生證明都沒有,上大學之前也沒有進過學校。因此,能進大學對她來說並不容易:在家裡,閱讀就意味著研讀《聖經》和《摩門經》。塔拉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給父母打下手——母親是一個沒有執照的助產士,而父親是一個經營廢金屬垃圾場的偏執狂。在講述成長經歷和一路取得的成功(她將拿到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學位)時,塔拉冒了很大的風險,也逐漸與家人疏遠。但這本書至少證明了一點:一個人的學習慾望是難以抑制的。

《偉大的信徒》(The Great Believers)

作者:Rebecca Makkai

出版社:Viking

本書背景設定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芝加哥,以及2015年發生恐怖襲擊時的巴黎,藉由艾滋病流行和一位母親尋找關係疏遠的女兒,探尋了失去親人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人們為了克服這種影響所付出的努力。作者對一群朋友的刻畫——其中大多數是男同性戀者,呈現出這一病症開始流行肆虐之初所造成的恐怖與悲劇,以及之後數十年的持續影響。

《華盛頓·布萊克》(Washington Black)

作者:Esi Edugyan

出版社:Knopf

小說以奴隸制日漸衰落的時代開篇,地點位於英國殖民地巴貝多的一個糖料種植園,並且在恣意妄為的暴行背景下,它迅速讓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可能性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乘坐熱氣球飛向天空,潛入神秘的海洋深處,徒步穿越北極。最大膽的是,這是一個白人奴隸主的兄弟和年輕的黑奴可以建立起堅固友情的世界。作者伊杜吉安以細膩的筆觸和雄辯的辭采,為讀者精彩紛呈地講述了一個關於自我探索與背叛、愛與救贖、毀滅和重生的奇妙故事,而最終叩問靈魂的問題是: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好了,好了》(There There)

作者:Tommy Orange

出版社:Knopf

本書是作者奧蘭治的處女作,是他對身份認同及其破碎的替代品,以及透過時間、貧困和都市生活的鏡頭過濾下的迷思所做的宏大思考。書中許多短小章節,是通過一群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彼此疏於走動的印第安原住民在前往帕瓦儀式的路上講述的。如同喬叟作品中的人物,他們也是前往聖地的朝聖者;或者又如同福克納的《我彌留之際》,他們也是穿越這片土地的大家庭。這部小說記錄了他們的冒險之旅,以及他們各自講述的悲喜經歷,「令純粹翱翔之美的瞬間與最塵世的平凡相碰撞,令永恆的感覺與當下之現實毗鄰而居」。

《不對稱》(Asymmetry)

作者:Lisa Halliday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不對稱》看似講述了兩個毫不相關的故事:「愚蠢」是關於一個年輕的女編輯愛麗絲和傑出老作家布萊澤之間發生在伊拉克戰爭早期的紐約風流情史;「瘋狂」則是藉由一名伊拉克裔美國經濟學家阿馬爾之口,講述他在2008年拜訪自己兄弟的路上被移民官員扣留在希斯羅機場的故事。最終,兩個故事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接軌。這既是一本逾界的影射小說,一部創意之作,也是一部帶有政治立場的後設小說。

記錄時代:我們的現實與歷史

《夾縫中生存》(Squeezed)

作者:Alissa Quart

出版社:Ecco

本書作者誇爾特是美國「經濟蕭條報道項目」的執行編輯,這個項目旨在讓人們看到美國白人藍領的困難生活,將這些被遺忘的家庭再次帶進人們的實現。而這一次,在《夾縫中生存》一書中,誇爾特試圖揭示的是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困境,她採訪了大量當事人,發現他們甚至無力擔負撫養孩子的費用。來自各行各業的教授、律師、護士、醫生等等,曾一度以為「自己接受的職業訓練或個人背景能確保他們過上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但最終,他們卻成了這個體系的受害者。這個曾支持他們父母輩的體系不再能確保廣大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運轉,而只能為一小部分精英階層提供財富。

《時間的秩序》(The Order of Time)

作者:Carlo Rovelli

出版社:Riverhead Books

我們生活在時間裡,就像魚生活在水裡,整個宇宙向未來展開,又被時間拖累,按照時間的秩序存在著。不過,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卻認為,事實遠非如此簡單,時間並不是這樣一致、普遍地流淌著。他在學生時代從書上發現這個結論後深受觸動,但隨之又意識到,人類並不知道時間是如何運行的,並且還引發著其他謎團:思想的本質、宇宙起源、黑洞命運、地球上生命的存貨方式,等等。這一切都回歸到了時間的本質問題上。於是在本書中,卡洛講述了自己對時間本質這一終身課題的研究成果: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對時間了解了多少、研究者正在沿著哪些方向繼續前行、人類還有哪些未能理解的時間問題或剛開始了解的時間問題……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Indianapolis)

作者:Lynn Vincent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1945年夏天,太平洋戰爭正進入最激烈的階段,美國海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裝載著核彈頭從加利福尼亞駛往其發射點,完成了二戰最機密的海上任務。但隨後卻被兩枚日軍魚雷擊中,成為一片火海並沉沒。船上600餘人跳入水中,最終僅316人成功逃生。關於這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故事,以往多集中於救援過程,但本書作者文森特認為,它的背後有更多故事可講。50年來,倖存者們一直努力為當時的艦長查爾斯·B·麥克維三世申冤,認為海軍法庭將沉沒歸咎於他是不公平甚至錯誤的,這場法庭鬥爭也歷經了幾代總統和另外三名艦長。而另一方面,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本身也是一個傳奇,在珍珠港事件後,這艘現代戰爭史上最重要的海軍船艦徹底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局勢。

《肖邦的鋼琴》(Chopin』s Piano)

作者:Paul Kildea

出版社:W.W. Norton & Company

這是一部糅合了音樂史、紀實文學和旅行日誌的綜合作品,作者凱爾達以不同時期鋼琴的演變為線索,追溯了肖邦創作《二十四首前奏曲》的過程、演奏過這些作品的鋼琴家,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歷史意義。而全書的主角則是那架馬略卡立式鋼琴,它出現在故事的開頭和結尾,甚至在戰時成了一種文化的象徵。在這段穿越時空的旅程中,讀者彷彿跟隨凱爾達回到馬略卡島上那個陰鬱多雨的冬季,聆聽肖邦演奏樂曲。此外,浪漫主義音樂從 19 世紀初至 20 世紀中期的演變史也將在閱讀的過程中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

洞察前沿:科技如何定義未來

《今日簡史》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

在充滿諸多問題和挑戰的今日,人類面臨著科技顛覆、生態崩潰和核戰爭三大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解決全球性問題。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來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數據成為重要的資源。面對今日關乎人類命運的種種議題,作者從全球政治、科學技術和個體價值三個維度,論述了如何規範數據所有權,如何教人們擁抱未知,重建人類的新故事。

《數字烏托邦》

作者:尼古拉斯·卡爾

我們處在數字時代,不少新科技的出現,讓人類社會徹底變革。人們可以毫不費力就了解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在網路時代,人們又漸漸被技術工具所奴役。作者以大量事實分析了科技的偽善面目,指出它一方面豐富和改善了我們的工作與生話,另一方面又桎梏了我們的思維、窺探了我們的隱私,我們必須警惕這種異化。

《重新設計生命》

作者:約翰·帕林頓

本書是一部全面介紹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科普著作。從人類最初的基因工程研究開始,全面講述了基因工程的發展,基因組編輯技術在生物育種、臨床治療、農業、科研領域的運用以及未來的發展。

《基因》

作者:道爾頓·康利

本書展示了在基因學、遺傳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領域所發現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社會中的確存在因祖先血統不同而產生的遺傳差異,遺傳基因從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社會地位高,而有些人社會地位低。本書還涉及諸多具有爭議性的話題,譬如探討基因個性化教育以及未來的生育方式。

《大思維》

作者:周若剛

近年來,數字技術的浪潮讓組織和社會有可能大規模地思考,而該浪潮推動了一個新領域——集體智慧的出現。這個「大思維」就是指人類和機器共同工作、一起思考,它具有解決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巨大挑戰的潛力。

那麼,為什麼智能技術不會自動地產生智能結果呢?本書收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深入見解,揭示了集體智慧如何引導企業、政府、大學和社會充分利用人類智慧和數字技術。

《引力》

作者:保羅·X. 麥卡錫

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網路引力」。我們都受網路引力的影響,這種力量正推動著數字經濟前行。網路引力催生了像行星那樣巨大的公司,它們以閃電般的速度擊垮競爭對手,並且正在改變著商業、工作和娛樂休閑的面貌。作者在展示這種現象的同時,還介紹了一系列規則及其巨大力量,讀者可以利用它們來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

營銷前瞻:尋找全新的消費機遇

《點擊》

作者:艾寧德亞·高斯

由智能手機、精明的企業和尋求價值的消費者共同組成的移動經濟已帶動了價值萬億美元的產業。消費者和企業雙向交換能實現雙贏。作者提出了塑造消費者行為的九大力量,其中包括時間、擁擠度、軌跡等等。在充滿了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物聯網世界裡,移動經濟的未來無可限量。

《演算法的陷阱》

作者:阿里爾·扎拉奇

互聯網時代讓精妙的演算法改變了市場競爭的局面。本書圍繞數據驅動的商業機會、共謀場景、歧視性定價等內容進行詳盡剖析;對大數據潛在的陰暗面做了一番審視,有助人們提升反競爭陷阱的甄別能力;對現行政策進行修正,從而有效化解反壟斷難題,使創新能夠為社會帶來正面意義,也使市場競爭秩序免受侵蝕。

《極簡主義者的崛起》

作者:三浦展

本書是三浦展繼《第四消費時代》後的又一力作。作者持續30年對日本的社會動向、消費動向及城市動向進行觀察,關注並定義日本消費社會的新生現象,如每天穿同款衣服的時代、暗黑女、兩位大叔結伴而行、單人烤肉與便所飯、墓友、墓寵及共享墓等。作者藉助對這些新的現象和新名詞的整理和梳理,去洞悉消費領域的迭代升級,發現消費行為的最新變化。

《思維的發現》

作者:邁克爾·劉易斯

本書展現了兩位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如何合作開創行為經濟學,改變人類的思維認知,揭秘了框架效應、前景理論等重大學術成果如何產生。他們認為人類是非理性的,背離了經濟學家所設計的完美模型,但有違常理的一些行為是可以被預測的。

解構資本:當代經濟史的誕生

《美國增長的起落》

作者:羅伯特·戈登

此書將經濟學與歷史學相結合,既有對歷史的生動敘述,也有對經濟現象的深入分析,既從普通民眾視角考察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細節,又以經濟學家視角在經濟增長這一更廣闊的背景下解釋這些細節,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特殊世紀」的全景圖。

《廉價的代價》

作者:拉傑·帕特爾

本書從「世界-生態」理論視角來解讀資本主義發展史,標新立異地提出資本主義是從自然、貨幣、勞動、關懷、食物、能源和生命七個方面實施廉價戰略,才得以促進了資本主義興起、發展乃至稱霸世界。然而資本主義在擴展同時又撕裂了自然萬物,造成了環境破壞,生態改變,為此令整個生命網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管理美元》

作者:船橋洋一

本書出版於廣場協議簽署4年後,通過採訪相關五國逾百位核心參與者,加之認真分析參與廣場會議各方的實力、決策者間的意見分歧以及促進協作式的經濟一體化的實踐而撰寫。讓人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貨幣戰爭」,為什麼從國際協調才是解決國際經濟關係的唯一出路。

職場導航:接下來,你如何挑戰自我?

《未來工作》

作者:泰勒·皮爾遜

隨著技術革命和互聯網深入發展,個體價值更凸顯了。創業經濟時代已來臨,學歷的價值反而越來越低。而綜合跨界人才更易脫穎而出,社會正在進入資源分散化時代,資源不再是大公司獨享,小公司和個人也能獲得資源,這種變革顛覆了傳統工作的意義。智能革命使創業成了年輕人走向成功的捷徑。本書提出的「90天規劃模板」能讓人改變思維模式,重獲強大競爭力和改變命運的自信。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

作者:馬克·舍恩

眼下我們的物質享受越來越豐富,然而急躁、不適、焦慮和食不甘味的抑鬱也越來越嚴重。原有的生產本能會讓我們陷入一些不良的行為模式,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為此本書作者把大腦研究成果和日常對應策略糅合一起,找出容易焦慮原因,提出了15個策略和如何變「不適」為「舒適」的生存之道。

《倖存心理學》

作者:戴維·B.費爾德曼

在經歷創傷動蕩之後,普通人如何創造非凡的人生?作者採訪了許多經歷創傷的人,了解這些人超越自我、成就非凡的經驗,而這些經驗說明了:為何有些妄想是有益的?為何寬恕有益於身心健康?為何對死亡進行反思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好?……

《有效學習》

作者:烏爾里希·伯澤爾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如何有效學習與堅持學習一樣重要。我們自己所習得的學習技巧,可能都不再適應當下的處境,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時間極度碎片化的時代,如何系統化學習,成為每個人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書作者將向你展示國際上關於「如何學習」這一學科的新成果,以及相應的簡單技巧。它們將顛覆你之前所接受的學習方式,把學習改造成一個人人可以掌握的過程。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我嘗試了一場廢墟Play,差點迷失
想在色彩斑斕中遇見你,快來Ins明星們開的奇境公寓坐坐!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