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oT巨頭的無聲角逐 BAT華為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AIoT巨頭的無聲角逐 BAT華為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隨著5G技術的逐漸成熟與商用的逐漸臨近,物聯網(IoT)再次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物聯網這個概念由來已久,但真正火起來卻是在近幾年。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物聯網終端用戶已達4.56億戶,是去年同期的2.5倍。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已突破1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5%。正因如此,互聯網、科技巨頭們紛紛布局互聯網,搶佔入口。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帶大家了解一下今年物聯網的發展情況。

·到底什麼是IoT?

物聯網(IoT)被譽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首先給大家普及一下物聯網的相關知識。

所謂「物聯網」,即萬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本質是互聯網,基礎是通信網。物聯網將用戶端之間的連接,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基於對物聯網發展方向的判斷,巨頭們正在積極從事三方面的布局:雲、管、端。

雲,即平台系統,包括谷歌、 亞馬遜、微軟、BAT、華為、海爾等在內的互聯網巨頭、科技 巨頭、終端巨頭正在積極布局。比如谷歌推出的「Brillo操作系統」、海爾推出的「海爾U+智能生活平台」等都屬於「雲」。

管,即通信網路,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AT&T、Vodafone等在內的電信運營商正在積極布局。比如,目前中國移動已實現346個城市的NB-IoT連續覆蓋和全面商用,並提供10億元NB-IoT模組專項補貼。

端,包括智能終端晶元感測器等,智能終端巨頭包括大型終端製造商、互聯網巨頭或巨頭投資推動的智能硬體商,如亞馬遜、小米、海爾等;晶元、感測器巨頭包括大型晶元、感測器提供商,如高通、華為等。比如,海爾推出的物聯網家電,我們經常用的智能音箱都屬於「端」的範疇。

·從IoT到AIoT,巨頭們如何布局?

從去年開始,「AIoT」一詞便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AIoT」即「AI+IoT」,是指人工智慧技術與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融合。伴隨著AI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巨頭將AI與IoT結合開發新的平台和產品。

這其中,既有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電商平台,也有谷歌、微軟、蘋果、百度、騰訊這樣的科技巨頭,還有海爾、美的這些尋求跟上時代步伐的傳統家電廠商,以及小米這樣的互聯網新貴。它們是如何布局AIoT?誰會走得更遠?

電商平台

以京東為例,前段時間,京東發布了全新科技品牌「京魚座」,替代原有的Alpha品牌,同時原有IoT業務全面整合升級為小京魚AIoT生態,通過軟硬一體的方式,向行業合作夥伴提供優質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京東在AIoT產業中扮演的其實是一個平台的角色,最大的特點在於開放,除了入口級產品是自有品牌,其他品類都會保留第三方品牌。其他品牌接入沒有壁壘,消費者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由此可見,電商平台做AIoT對消費者、智能設備生產商及其本身而言都是好事。

科技巨頭

以百度為例,百度打造的百度天工是一站式全託管的物聯網雲平台,通過天工輕鬆安全的將海量設備連接至雲端,並在雲端進行設備的管理,設備數據的處理計算、存儲,可視化的展示與分析。

憑藉百度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移動服務、安全等領域的優勢,百度天工物聯網雲平台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是基於百度雲提供從網路到中間件,從計算到存儲,從大數據到人工智慧的全棧服務;二是遍布國內的自研數據中心,豐富的資源(節點/IDC),T級帶寬接入,提供高擴展性,支撐海量設備快速接入;三是支持Modbus、BACnet等各種協議解析與轉換;四是基於國內最大的伺服器集群提供最具優勢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快速發現數據的價值。可見,科技巨頭打造的AIoT平台往往是技術流,它主打的不是與多少多少個家電品牌合作或者接入了多少多少個智能硬體,而商用價值,主要面向企業。

傳統家電廠商

像海爾、美的這樣的傳統家電廠商做AIoT,雖然也號稱是「全開放、全兼容」的平台,但畢竟「胳膊肘要向內拐」,肯定還是以為服務自家產品為主,但家中使用全套該品牌家電的家庭畢竟是少數,這類平台在技術上可能比不過科技巨頭、在開放性上可能比不過電商平台,想要在AIoT里出頭是比較困難的,需要尋找一些新的機會。

互聯網新貴

11月28日,在2018MIDC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雷軍透露,小米IoT平台已連接1.32億台智能設備,支持近2000款設備,超越了蘋果和谷歌,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平台。小米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與它的早布局是分不開的。

早在2013年初「生態鏈」一詞還未出現的時候,雷軍就對互聯網的發展階段作出了預判:首先是互聯網,第二階段是移動互聯網,第三階段是物聯網(IoT)。2013年底,小米在熱潮來臨之前啟動了IoT生態鏈計劃。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共投資和建立了超過210家公司,其中,小米整個生態鏈體系已有90多家硬體公司,出產1600個SKU的產品。

正是小米布局的生態鏈撐起了小米今天的AIoT,因此,通過生態鏈來布局AIoT是一種另闢蹊徑的選擇,但生態鏈的打造並非一朝一夕,這種模式也很難被效仿。

辣評:電商平台的AIoT開放性高,對普通消費者極具吸引力;科技巨頭的AIoT技術優勢明顯,對企業更具吸引力;傳統家電廠商的AIoT重在參與;小米的AIoT對米粉具有吸引力。

·智能家居實現了么?

說到物聯網,就不能不提與我們關係密切的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在居家生活中的縮影,智能家居目前還處於初中級階段。從產品形態來看,智能家居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單品智能化,常見的有智能音箱、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鈴、智能電視等。大型家電企業會優先選擇大型家電產品智能化,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小公司則優先選擇小型家電產品智能化,如插座、音響、電燈、攝像頭等。在這個過程中顯然家電企業會佔一些優勢,因為居家生活大家電產品是不可少的,從大件到小件容易,從小件到大件可就難了。

第二階段,單品之間聯動,比如說空氣檢測儀檢測到家中PM2.5過高自動開啟空氣凈化器。這就需要不同品類產品在數據上進行互通,還會涉及到跨品牌。現階段,除非使用某個家電廠商提供的全套智能家居產品,否則很難實現跨品牌的數據互通、控制。因此,往往需要人為干涉,比如說通過智能音箱控制電燈開關。

第三階段,系統實現智能化,其實就是把每個單品之間都做聯動。這一階段如果實現了就比較科幻了,我們甚至都不需要智能音箱,智能窗帘監測到天黑自動閉合、你躺在床上燈自動變暗熄滅、空調根據你的喜好溫度自動調整……無需人為干涉,每一個設備都像是有「大腦」一樣自動運行。距離這一階段的普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系統化的智能互聯

系統化的智能家居是建立在具備完善智能化單品以及智能產品可以實現跨品牌、跨品類互動前提下的,這需要智能家居中的所有產品運營在統一的平台之上,遵循著統一的標準。對於各大家電廠商而言,越早的做出自己完善的平台就越能搶佔市場,在未來就越有話語權。而對於只做智能單品的小廠商而言,如何將自己的產品嫁接到未來的大平台上是需要考慮的。

·為何手機廠商扎堆進入智能家居?

今年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包括華為、一加、vivo等在內的大型手機廠商宣布正式進入智能家居領域。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一大批手機廠商要跟風做智能家居?(因為有錢賺呀!)

中國信通院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8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259.5萬部,同比下降20.9%,2018年1月-8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2.66億部,同比下降17.7%。

手機市場增速放緩,但物聯網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根據IDC數據,智能家居設備銷量高速增長,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銷量達4.3億台,比上一年增長27.6%。預計2022年市場出貨量接近10億台,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將達18.5%。既然智能家居這麼有「錢」途,難怪會成為手機行業的新戰場。

辣評:搶佔智能家居市場,首當其衝的就是搶奪智能家居入口。小巧便攜的智能手機會不會取代智能音箱成為未來智能家居的「萬能遙控器」呢?

·智能音箱發展如何?

作為智能家居的控制入口,智能音箱今年也迎來了井噴。根據美國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相關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為4360萬台,同比增長221%。其中,亞馬遜旗下的智能音箱以1600萬台的出貨量位列第一,谷歌以1080萬台的出貨量位列第二,阿里巴巴以370萬台的出貨量位列第三。考慮到「雙十一」、「黑色星期五」這些購物節均在第四季度,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智能音箱出貨量將迎來新高。

到今年末,智能音箱的用戶量有望突破1億大關,並在未來幾年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 年達2.25億,並有望在2022年超過3億。

受限於語言,美國市場上流行的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智能音箱都無法擴展到中國市場,這也給中國廠商帶來了機會。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天貓、小米、騰訊、百度和聯想等大型科技公司紛紛推出智能音箱產品,不少小公司也紛紛效仿,正因如此,2018年智能音箱在中國全面爆發。

為了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勝出,大公司開始採取低價補貼政策。今年雙11,阿里巴巴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僅售69元,肯定是賠錢賣的,但阿里會無緣無故做「賠本生意」?

雙11當天 天貓精靈 售價69元

當然不會。這麼做是為了培養用戶的習慣、提前佔領市場,然後再通過大數據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從而優化產品。

但對於許多小廠商而言,價格戰它們必定是輸,只好退出或轉向利基市場。這也意味著2019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將進入淘汰賽,屆時中國市場也會邁入成長期,各品牌廠商除了低價策略外,也會透過自身優勢積極拓展市場。

比如說,阿里巴巴著重於人工智慧發展,小米著重硬體生態圈,百度則急起直追,不論在人工智慧還是軟、硬體生態圈等發展都相當積極,各品牌廠商將使出渾身解數搶攻市佔率。

辣評:雖然智能音箱之爭即將進入寡頭時代,但智能音箱只是現階段智能家居的控制入口,等到智能音箱消失的那一天,便是真正的智能家居實現的那一天。

寫在最後:大到「物聯網」、小到「智能音箱」,今年的態勢總體是一致的,那就是越來越多巨頭的加入。這當然是好事,我們也希望巨頭之間的爭分奪秒能讓系統化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早日落地,讓我們能夠儘早享受到物聯網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科技早報 的精彩文章:

想擁有一台簡約的護眼顯示器嗎?這台華碩MZ27AQ值得一看
OLED將會用到筆記本中?我們或將在CES 2019率先看到

TAG:ZOL科技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