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星電子緣何兵敗中國?恐怕不是「電池門」那麼簡單

三星電子緣何兵敗中國?恐怕不是「電池門」那麼簡單

近日,三星電子宣布旗下位於天津的手機生產基地將在年底關閉,這一結果恐怕早在意料之中。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DC的統計數據,三季度三星手機的銷量只有區區70萬部,而天津工廠的產能高達3600萬部,加上還有位於惠州的工廠,差能已經完全綽綽有餘。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三星關廠也無可厚非。

三星電子緣何兵敗中國?恐怕不是「電池門」那麼簡單

三星電子恐怕至今也不明白,為什麼5年前市場排名第一的手機品牌會被消費者拋棄,從巔峰時期的20%的市場佔有率跌到不足1%,是「電池門」事件的影響嗎?為什麼在別的國家就不會有如此大的反應?三星這樣的想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事實上,三星手機的下滑是在2016年「電池門」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從2013年的20%,到2015年,三星的市場份額下滑到只有10%左右。

三星電子緣何兵敗中國?恐怕不是「電池門」那麼簡單

2014到2015年正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生重大轉折的時期,小米首先開始崛起,依靠顛覆式的銷售模式和性價比,很快打開市場,並且出貨量超過了三星,這一點與今天印度市場發生的情況非常類似,從去年4季度開始,小米就已經趕超三星,成為印度市場第一品牌。

真正具有摧毀作用的來自華為,華為在余承東出任終端業務CEO後,砍掉了3000萬部貼牌的低端機型,開始全力發展旗下的兩大自有品牌,華為和榮耀,很快就成為國內市場的領軍企業,三星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優勢從此一去不返。隨後的電池門事件,更是將三星僅有的一點品牌優勢消耗殆盡。

三星電子緣何兵敗中國?恐怕不是「電池門」那麼簡單

三星兵敗中國市場,表面看是由於手機電池事故導致,實則是國產品牌崛起的必然結果。此外三星與其它品牌還有最大的不同,就是三星供應鏈的高度自給自足,大到手機外殼,顯示屏,晶元,小到電阻電容等一般元器件,三星都使用自家產品,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度高是一個優勢,也是一個問題,目前手機產業鏈的核心是在中國,所有的品牌都要依賴中國境內的生產體系,連蘋果也是如此,這一點不可否認。而三星電子設計部門遠離中國,自成體系,對於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難以及時把控,恐怕也是三星手機兵敗中國的一大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