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文|栗色雪

2018年是華語電影市場風起雲湧的一年,接連的大震動除了對行業準則和道德的規範,還有影迷觀眾用腳投票、日趨冷靜的消費態度。如果說過去兩年的影視行業准入門檻過低,那麼帶來的結果,即此刻清理「爛片」人等也會如疾風驟雨、毫不留情。

熱錢減少,潮水退卻,人們在思索「寒冬」何時能離開。回望即將過去的2018年,從國際知名大導演,到中生代導演,再到初出茅廬的新人,都各自有所表現。本文將試圖從這一角度,盤點今年院線所放映的內地華語片,評析閃光點與不盡人意之處。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不論如何,大浪淘沙,無論環境氣候如何變幻,真金必定會留在影史的沙灘上。

大導演:有點號不準這屆觀眾的脈搏了

2018年,中國內地華語大導演們集體交出了自己的答卷,結果算是差強人意。

年初有陳凱歌重現大唐盛景的中日合拍片《妖貓傳》(2017年12月22日上映),最終獲得5.3億人民幣票房。雖然網傳近10億的製作成本並不屬實,但是陳凱歌親口承認製片費超過2.5億,再加上高額的宣發費用,票房上只能勉強收支平衡。口碑方面,雖然較之之前的古裝奇幻大片《道士下山》(2015)和《無極》(2005)有所起色,但如今豆瓣評分6.9分的《妖貓傳》,並不能說絕對的出色。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年中,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完結他本人的「北洋三部曲」。相較6.36億的《讓子彈飛》(2010)和5.13億票房的《一步之遙》(2014),《邪不壓正》的5.83億算是發揮正常;口碑也是好於前作《一步之遙》,遜於系列首部《讓子彈飛》。帶有一點民國奇觀,混搭美國B級片口味的《邪不壓正》作為中國大陸的代表,被送選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7月27日,「老怪」徐克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作為系列的第三部上映,最終收穫6.06億票房,為系列最高。三部影片的豆瓣評分均在6.1至6.5分左右,不過呈現的視覺奇觀與詭譎的想像力仍是華語之中的難得之作。

張藝謀帶著新作《影》佔領了「十·一」檔期,最終票房 為6.28億。在好萊塢試水視效大片《長城》(2016)之後,觀眾很樂見「老謀子」回來拍得心應手的古裝史詩。《影》在視覺上主打東方水墨風格,最終也贏得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美術設計、造型設計,以及最佳導演的大獎。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賈樟柯和前面提到的幾位有所不同,是屬於先在國際電影節上闖出名堂,才得到國內認可的導演。《江湖兒女》和他的前作《山河故人》(2015)都有意更加通俗地接近非文藝片愛好者的普通觀眾,最終收穫近7千萬票房,翻了《山河故人》的一倍。

整體而言,大導演的表達都維持水準,不過似乎也無法再重現觀眾回憶里的《霸王別姬》《紅高粱》或者《陽光燦爛的日子》了。觀眾對功成名就的大導演們是較為苛刻的,這或許也和他們離當下的觀影消費主體較遠有關。不過,在批評的同時,也應當看到他們在大製作趨於保守的態勢下,對新美學和趣味的嘗試。

社會現實題材取勝,演員轉型導演驚喜連連

今年的第一大爆款當屬《我不是葯神》。7月5日上映,最終斬獲30.99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季軍,由壞猴子影業、真樂道、歡喜傳媒和北京文化共同參與投資。一個平凡的走私藥販,從最初的圖利轉變為對他人生命的關懷,一段人物弧光贏得了觀眾的高口碑,也讓青年導演文牧野獲得了金馬最佳新導演獎。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而今年其他的社會現實題材也頻頻得到輿論關注或者實現市場逆襲:關注小人物生存狀態的《無名之輩》(7.84億)、關注校園霸凌題材的《悲傷逆流成河》(3.56億)、關注女性境遇的《找到你》(2.85億)、關注青少年成長的《狗十三》(4194萬,還在放映中 )、關注棄嬰問題的《寶貝兒》(2471萬)等等。相比於前兩年扎堆出現的架空奇幻類影片,今年的《阿修羅》《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等等似乎失去了流量的優勢,《捉妖記2》作為奇幻題材代表獲得22.37億票房,與2015年第一部的票房年度冠軍不可同日而語。

今年的年度票房榜前十年,有兩部作品出自「演而優則導 」的新導演之手,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13.61億票房)和黃渤的《一出好戲》(13.55億票房)。前者是台灣女導演拍的基於大陸北京、情感細膩的「北漂」現實主義愛情片,後者是團建過程中的奇遇,從而折射社會亂象的諷刺劇。

人們對喜劇的要求更高了。開心麻花的《李茶的姑媽》和《西虹市首富》,熱度不敵之前的《夏洛特煩惱》和《羞羞的鐵拳》,不過依舊分別獲得25.47億和6.04億票房,證明開心麻花成熟的喜劇模式依然可以穩定輸出合格的產品。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喜劇類型影片,諸如《超時空同居》和《快把我哥帶走》,融入了奇幻元素,形成動人有趣的故事,成為了同檔期內的「黑馬」。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民營五大仍為中流砥柱,合拍片探索本土化新模式

傳統的民營五大電影公司(萬達、博納、華誼兄弟、光線、樂視)依舊是中流砥柱。博納的《紅海行動》(36.5億票房)和《無雙》(12.73億票房)入圍年度票房前十名,前者更是目前的冠軍;萬達的偵探戲劇《唐人街探案2》,春節檔與《紅海行動》同場競技,也斬獲了33.97億票房,位列亞軍 。

票房前十名有一部,《巨齒鯊》,是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和引力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及華人文化集團公司聯合出品。該片是華納兄弟首部中美合拍片,內地累積票房達10.51億。華納兄弟的本土製作團隊曾參與過《尋龍訣》《翻滾吧,腫瘤君》等項目,早些時候也大量投入人力和資金,來開發純本土的項目。因而,《巨齒鯊》在合拍的本土化創作上,有了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整體而言,類型片的法則對於中國觀眾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於縹緲深邃的藝術造詣,一個完整、精彩又動人的好故事,是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首要需求。質量慢慢和票房開始形成正比,觀眾日趨理性的影視消費,確實讓影視公司開始思考,究竟如何生產高質量的內容。

小眾文藝片:FIRST出品,電影節「海歸」

今年的大銀幕上 ,觀眾看到了更多小眾文藝片的身影,其中很大一部分出自新導演之手。

FIRST西寧電影展的聲勢漸大,把更多新導演推到了觀眾面前。憑《心迷宮》備受關注的忻鈺坤,第二部長片《暴裂無聲》也大膽延續黑色的個人風格;從處女作《路邊野餐》就備受矚目的畢贛,第二部長片《地球最後的夜晚》以 長達一小時的3D長鏡頭,吊起觀眾的胃口,即將在12月30日開畫;而其他從FIRST電影展走出來的作品還包括:《米花之味》《未擇之路》《北方一片蒼茫》等等。

2018年內地華語電影:行業遇冷,方顯大浪淘沙

另一部分大銀幕上的小眾文藝片來自海外電影節的流轉,包括:入選柏林電影節主競賽的成人動畫片《大世界》、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冥王星時刻》、入選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路過未來》、獲得釜山電影節新浪潮單元KNN獎的《西小河的夏天》等等。

這些影片在當今的電影市場上,仍舊是邊緣和小眾的。但是它們的存在,為爆米花主流影片之外,增添了一種多元性和包容性,讓觀眾更多一份選擇,也為行業新人提供走入公眾視野的機會。一個健康的生態,必然是豐富多樣的。因此,即便「寒冬」仍在,不過我們期待的是未來的一束理性之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