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南京西善橋街道辦起「向善家長學校」

南京西善橋街道辦起「向善家長學校」

「沒有人天生就是有智慧的家長,家長的『年齡』等於孩子的年齡,只有懂得和孩子攜手一起成長的家長才會成為有智慧的家長……」近日,南京市雨花台區西善橋街道,向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研讀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劉燕芳關於「學做有智慧的家長」課題的資料,為12月份的「向善家長學校」專家示範講座做前期的策劃準備。

如南京市雨花台區教育局副局長盛紅霞所說:「西善橋街道工委書記徐立提出的治理方式,是區域主政者以教育人的身份,用獨到的方式,通過『大教育』助推社會治理,是非常大膽又值得讚歎的。」街道提出的「理想教育小鎮」也因著「向善家長學校」,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初見成效。

街道辦起家長學校

與常規的家長學校不同,「向善家長學校」是由雨花台區西善橋街道辦事處組織開設的,公益組織向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運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面向區域內17所中小學的家長授課,在促進家校溝通的同時,還承擔著提升居民整體素質、推動社會治理的任務。

西善橋街道地處南京市主城區邊緣,轄區有南京市最大的保障房片區,外來務工人員聚集,隱性社會矛盾較多,給社會治理帶來了諸多困難和挑戰。

「大多數學生的家長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市民,對城市沒有歸屬感,當眾抽煙、學校門口亂停車和闖紅燈等現象常見,城市髒亂差等併發症多。」去年5月,西善橋街道召集轄區校長、老師代表探討「教育與城市和社會治理」,很多人認為社會治理難題背後反映的是居民文化素質水平問題。在聽取教育專家、學者和轄區群眾意見後,西善橋街道工委提出藉助教育力量創新社會治理、優化人口結構的構想,「向善家長學校」應運而生。

在這樣的背景下,「向善家長學校」的建立便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我們通過家長學校,鼓勵家長們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榜樣,在嚴於律己的同時,引導孩子積極向上。」西善橋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有個『三好目標』,就是把孩子培養好,把家庭建設好,把社會治理好。」「向善家長學校」校長丁耿傑說。公益組織的工作人員在設計課程提綱時,緊扣如何教育家長、提高家長素質,始終秉承「三好目標」來進行具體的策劃和實施。

育兒的同時也育了己

「更貼近生活一些。」「多些互動,多些交流。」「更多的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增加更具體的課程以及對家長提出可實施性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對孩子多一些素質教育和社會實踐。」「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項目讓大家親身體驗。」向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顧耀東看著西善橋街道的家長們提的建議說:「雖然我們做了這麼多場活動,但不能被之前的活動模式框死,還要多思考、多總結。」

在10月19日主題為「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的專家示範講座中,一位家長說:「我家孩子經常寫作業寫到很晚都寫不完,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在寫作業。」類似這樣的提問還有很多。家長們會主動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家庭的事情,在專家的指導下,除了學會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還學會了審視自己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短板。

一年多來,家長的轉變非常明顯。岱山實驗小學校長郭衛星說:「以前我常看見有家長穿著拖鞋接送孩子上下學,見老師不打招呼,如今這樣的現象基本沒有了。」西善花苑小學一位姓王的二年級學生家長說:「聽了課上一句話『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臉紅了,怪不得我的孩子那麼小就經常說髒話,我一定要改過來。」

在「向善家長學校」帶動下,400多名學生家長成為社區管理網格員,參與到社區建設中……在大教育理念引領下,西善橋街道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學校、家長、社區中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良好風氣逐步濃郁,實踐著與孩子共同成長。

將家長帶入「理想教育小鎮」

西善橋社區一位姓趙的老人說:「以前我們小區的環境髒亂差,人的素質也很低,經常看到有人尋釁滋事。現在好了,許多家長經常一起去上『向善家長學校』的課,大家還圍在一起討論怎麼改變。現在,不但環境好了,居民之間也越來越融洽啦。」

前不久,在「理想教育小鎮」建設論證會上,區教育局副局長盛紅霞感慨萬分:「一年多前,當我聽到西善橋街道要建設『理想教育小鎮』的時候,我非常吃驚。但是,現在我真切地看到了西善橋的變化,從優質的軟硬體設施、良好的社區環境,再到顯著提高的居民素質,讓外來務工人員真正成為了城市人。」「理想教育小鎮」的發展模式,是中國現代社會一個創新性的探索,「向善家長學校」還需做細、做深,並以此為紐帶,將家長帶入「理想教育小鎮」當中去。

今年10月,在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上,丁耿傑帶著論文《「向善家長學校」——「大教育」助推社會治理》與大家分享。「知心姐姐」盧勤表示:「向善家長學校」這個課題很有價值,這個學校不僅僅是學知識、學方法,而且讓人都「向善」,一系列活動都非常接地氣有意義;街道辦校有效地推動了和諧文明社區建設,增加了居民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每一個家庭的家長都受到教育,為孩子們的成長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在「向善家長學校」的培育下,所有的家庭都「向善」,人的素質得以提高,西善橋街道的「理想教育小鎮」是一定能夠而且完全能夠實現的。

「向善家長學校」秉承「把孩子培養好,把家庭建設好,把社會治理好」的「三好目標」,充分聯動社區、家庭和學校,通過「大教育」的方式,提高家長們的城市歸屬感,繼而提升轄區居民的整體素質,成為「理想教育小鎮」向前發展的有力抓手。

當教育邂逅社會治理,如同冬天裡盛開的花朵,嬌艷靚麗。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0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智慧家教:今天的父母需要什麼樣的職業精神?賦能,成為高頻詞
家園校捆綁 為科學銜接搭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