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巴人為何偏愛短武器?這是對驍勇善戰的他們最好的詮釋

古代巴人為何偏愛短武器?這是對驍勇善戰的他們最好的詮釋

原標題:古代巴人為何偏愛短武器?這是對驍勇善戰的他們最好的詮釋


重慶人將食用鹽稱為「鹽巴」,這是一種習慣性的叫法,同時,這一稱謂也有著它背後的歷史淵源。巴,這個歷史上驍勇善戰的民族,雖然早已消失,但是卻為我們留下了眾多值得探索的歷史謎題。



在巴國最終落腳的重慶,有著這樣一座博物館,專門展示巴國、巴人以及巴文化。依託於九龍坡區銅罐驛冬筍壩出土的巴人墓葬,以及三峽流域對於巴文化的考古發現,比較全面地為我們展現了巴國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存在。


既然說到了鹽,那麼就從古代製鹽開始講起。作為一種人類所必需的生活物資,鹽向來就受到了大家的特別關注。從古至今,多數時候,鹽都是掌控在官方政府手中,在民間販賣私鹽都屬於違法行為。而古代的巴人,就是其中最早掌握製鹽技術的民族之一。


因為能夠製鹽,巴人擁有了可以與其他民族進行交易的資本,也使得巴族得以興盛繁榮。製鹽業,也成為了巴人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在重慶市忠縣中壩遺址當中,就發掘出了很多古代巴人用於製鹽的器具。其中,主要包括了一種花邊圓底罐,以及另外的一種尖底杯。花邊圓底罐能夠相互疊加,通過下面的火來熬煮,讓水分快速蒸發,從而得到鹽。



而尖底杯則可以放置於架子上,自然風乾,也可以置於沙地當中,利用太陽的光照來蒸發水分。而到了最後,剩餘的鹽都像鍋巴一樣牢牢的貼合在罐底,因此,我們的方言當中才會有「鹽巴」這樣一種叫法。而巴人為了取鹽,往往選擇直接將製鹽器具打碎,而不是慢慢將鹽挑出。



上面提到了巴人的三大支柱產業,除了製鹽,另外兩項又分別是什麼呢?同樣根據相關的考古發掘,我們得知,巴人另外兩項足以作為支柱的產業就是制陶和煉製丹砂。


制陶,其實也是巴人製鹽的一個前提條件,因為巴人用於製鹽的器具基本上都是陶器,而且使用過一次後基本都會被敲碎。而巴人在陶器的製作上,其實也和大家印象中的制陶工藝相差無幾,可能比較特殊的就是在具體造型和紋理設計上的區別。


同時,因為巴人長期處於不斷遷徙的過程當中,在制陶工藝上相對要落後一些,而且所制的陶器也多以生活用具為主。儘管如此,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也是巴人無可替代的一部分。



而丹砂,在最初的階段,巴人只是把它當作一種顏料來使用。而後來通過不斷研磨和熬制,最後才逐漸變成了一種具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材。


了解了巴人的支柱產業,那麼大家還是會有疑問,巴人究竟起源於何處呢?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明確且可靠的答案,而比較廣泛的說法是:巴人起源於現今湖北宜昌的武落鍾離山。



相傳,在武落鍾離山上,有5個不同的部落,分別是巴氏、樊氏、瞫(shěn)氏、相氏、鄭氏。這5個姓氏一直延續至今,也被視為最傳統的巴人姓氏。長久以來,這5個部落雖然時有摩擦,但是一直相處還算融洽。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族長,被稱為務相,卻並沒有一個統一的領袖。於是,他們決定通過比試來推選出一位共同的首領。


比試的項目包括了投擲狩獵使用的箭以及乘坐陶土燒制的船,在經過比試之後,巴氏的務相贏得了最終的勝利。也正因如此,他就被推舉為首領,稱為廩(lǐn)君,而巴族也就此正式形成。通過歷史研究還發現,巴族也有很多不同的分支,包括了龍蛇巴、鱉靈巴、弓魚巴、魚鳧(fú)巴、白虎巴,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白虎巴。



既然被稱為白虎巴,那麼白虎也因此成為了巴族最為主要的圖騰。與此同時,在巴族的眾多器物甚至是象形文字當中,虎也時常出現,成為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在巴族的歷史當中一直不斷傳承。


而與巴文化一脈相承的,還有巫文化。傳統的巫文化,是一種崇尚自然,關注生死,嚮往拯救為主的鬼神文化,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十巫傳說。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據考證,這裡提到的靈山就是巫山。


在這十巫當中,有一名唯一的女性,她就是巫姑,也被稱為鹽水女神。可能大家對這兩個名字都比較陌生,但是如果提到巫山神女,想必大家就會相對熟悉了。在民間的口頭傳說當中,鹽水女神也被傳為巫山神女,不過,似乎兩者之間並沒有具體的聯繫。


雖然關於巴族的起源有著太多的不確定,但是巴人所創造的歷史和文化卻是實實在在的。通過眾多具體的器物,以及一些可以依照的歷史文獻,我們也能夠了解到很多關於巴族的神秘過往。


關於巴族的文字元號,目前的考古研究並沒有找到能夠流傳下來的具體實證,而依舊只是停留在更為傳統的象形文字。像巴族一樣如此繁盛的民族,按理來說,是不可能沒有發展出相對應的文字的。是否在演化過程當中,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這個問題也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



而巴族的象形文字,主要有虎紋、鳥紋以及手心紋。白虎作為巴人的圖騰,所以自然就有了虎紋。而鳥紋,則是古代巴人對於天空的嚮往,渴望成為鳥兒,由此誕生了鳥紋。而比較奇特的就是手心紋了。


通過一顆心和一隻手來組合而成,根據推測,這是表明古代巴人心中想到了具體的事情,然後就立刻去做,付諸實踐,寓意著心想事成,看起來確實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而巴人所處的時代,也正好是大溪文化階段,正處於母系氏族時期。巴族雖然以男性為主,但是在帶領族人尋找棲身之地時,也與母系氏族有所融合。根據發掘出的墓葬情況來看,因為母系氏族女性地位極高,所以一名女性去世後,會有兩名男性作為陪葬。



這一傳統自然是古代社會的陋習,但是也確實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崇高。古代,是因為生產力條件的限制,讓女性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而如今,在重慶地區,多數男人依然沿襲了巴族的這一傳統,成為了一個幸福的「耙耳朵」。只不過,現在的我們,擁有更多的是一種對女性的呵護和關愛。

巴國歷史上,對於青銅器的製造,也是非常出色。因為巴人的驍勇善戰,所以巴人所鑄造的各種武器就成為了巴文化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類別。



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武器長度意味著攻擊範圍,越長顯得會越有利。不過,巴人的武器卻相對要短很多,其中的柳葉劍更是直接縮減到最短,基本上沒有劍柄。而這種武器,通過在尾部綁上繩結,可以很方便地攜帶,同時,也能夠作為一種投擲型的武器,攻擊範圍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



巴人之所以偏愛短武器,也完全是因為巴人的民族特性。短武器更加適合近身搏鬥,也凸顯出巴人的好戰和無所畏懼。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一點在巴人身上也有所體現。從青銅器時期就開始延續,各種不同的裝飾品就已經開始出現,日常生活當中,也能夠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而除了在外表上的追求,古代巴人在內在上也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其中,歌舞相關的器物也擁有大量的實證。編鐘這種古代樂器,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而在巴人的古代樂器當中,還有一樣是非常獨特的,那就是錞(chún)於。



這是古代行軍當中所使用的一種打擊樂器,而其頂部的白虎裝飾,就是巴族最具代表性的實證。既然有了樂器,自然還要有與之相對應的舞蹈,而這也恰恰是巴人所擅長的。


巴人的舞蹈包括了傳統的宮廷舞蹈,還有就是更為普及的民間舞蹈。而這些舞蹈,具體如何流傳,歷史上的考證並沒有給出答案。很多舞蹈也在發展過程當中逐漸被同化和吸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巴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巴蔓子,也叫巴將軍。目前,重慶還有以他命名的火鍋連鎖店以及他的巴蔓子墓。而關於巴蔓子,雖然主流的觀點都將他當作是巴國的英雄,但是,卻仍有另外的一種聲音,將其稱為古時候的「老賴」。



歷史上,關於巴蔓子的記載,擁有各自不同的說法,許諾割讓城池以換得救兵,但是卻又事後反悔,最後割下自己的頭顱以做交代。而關於這其中的種種細節,其實都沒有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因此,關於巴蔓子的真相,也一直是大家爭論的話題。


而就在巴蔓子死後不久,巴國也就被秦國所滅,巴國的歷史迎來終結。而巴人的後裔則逐漸演變為五溪蠻的一部分,之後逐漸變成了中國佔據大部分的漢族。而有一小部分則和其他民族相互影響,保持著比較穩固的民族特徵,而最終形成了土家族,這也就是重慶地區廣泛分布著土家族的原因之一。



巴文化是重慶文化的歷史根基,雖然已經有了很多的改變,但是依然能夠從現在的眾多文化現象當中看到歷史的痕迹。巴渝三千年文化,可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重慶游品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游品 的精彩文章:

「金印紫綬」才是它,這道消失的城門為何成為權利的代名詞?
由牌坊談起:就算是「熟悉」的貞節牌坊,你可能也一無所知

TAG:重慶游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