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兒子是龍鳳,諸葛亮兒子卻是庸才,他們的教育有何不同

司馬懿兒子是龍鳳,諸葛亮兒子卻是庸才,他們的教育有何不同

司馬懿的兒子們都是人中龍鳳,而諸葛亮的兒子卻是碌碌庸才,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這裡試著分析一下。

司馬懿兒子是龍鳳,諸葛亮兒子卻是庸才,他們的教育有何不同

(司馬懿父子劇照)

第一,司馬懿的兒子得到了鍛煉,諸葛亮的兒子沒有。

其實,無論是諸葛亮的兒子,還是司馬懿的兒子,由於父親是高官,他們也很早就在朝中擔任了重要職務。

但是,擔任了職務,並不意味著得到了鍛煉。鍛煉必須是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才有效果。

諸葛亮在蜀國的威望很高,同時,所有的人都極力巴結他。因此,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蜀國受到了特別的優待,從小就受到特別的照顧。這也讓他自己從小就覺得自己很厲害,很了不起。就算後來諸葛亮去世後,諸葛瞻依然獲得一致的讚揚。以至於當時朝廷中如果出個什麼好的政策,大家都不會說是蔣琬、費禕、董允這些人乾的,而說是諸葛瞻乾的。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起來的諸葛瞻,能得到什麼鍛煉呢?

司馬懿兒子是龍鳳,諸葛亮兒子卻是庸才,他們的教育有何不同

(曹丕劇照)

司馬懿的兒子們就完全不同。魏國人才濟濟,這使得司馬懿一開始走上仕途,就步履維艱,小心謹慎。有人疑問,曹操其實很提防司馬懿,說他有「狼顧之相」,說他不會甘於「久居人下」,但為什麼卻殺了楊修,把司馬懿留下來呢?其實,這與司馬懿小心謹慎不無關係。最終他的小心謹慎起到了效果,獲得曹丕和曹睿的高度信任,走上了高位。

可以說,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里,司馬懿的兒子們從小就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還不僅如此,當曹睿去世曹芳繼位後,曹爽想獨掌大權,不斷整治司馬懿。最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反戈一擊打敗曹爽。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的兒子們一直是參與其中的,他們的心智和毅力,都得到極大的提高。

後來,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政治環境其實並沒有因此好轉,不斷有人挑戰他們,要造反,要把他們搞下台。而且輿論對他們也不利。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輿論不利的表現。可以說,一直到司馬炎奪取江山後,司馬家族才算有了一點平安日子。

這樣惡劣的政治環境,顯然是很鍛煉人的。

司馬懿兒子是龍鳳,諸葛亮兒子卻是庸才,他們的教育有何不同

(諸葛亮和兒子們)

第二,司馬懿和諸葛亮對兒子的教育內容有很大不同。

諸葛亮教育兒子諸葛瞻什麼呢?雖然平常他怎麼教育的,我們並不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去世前給兒子的《誡子書》中得出答案。《誡子書》上一開始就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是要教兒子做一個「君子」。做一個「君子」,當然非常重要。古代的士大夫一直追求的,就是要做一個「君子」。而諸葛亮也因為做了「君子」,所以他執政的時候,大臣們擁護他,皇帝劉禪信任他。

但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諸葛亮是在具有突出超絕的才能,有了絕對穩固的地位以後,才追求做「君子」的。在沒有這一切之前,他的人生追求是「自比於管仲、樂毅」,這兩個人都是輔國的大才,並不是所謂的「君子」。而處在多事之秋的蜀國,需要的也是大才,而不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君子。

所以說,諸葛亮當時的教育內容,對諸葛瞻的成長是不利的。

司馬懿就不同了。司馬懿教育兒子們要學會藏鋒,要學會裝,要大智若愚。心中的想法,絕對不能輕易地暴露出來。做事情要穩重,不要輕易做決定,一旦做出了決定,又必須快准很。可以說,司馬懿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兒子們做了一個虛偽的「小人」。

但是,在危機四伏的魏國政壇,要能夠處理好各種矛盾,要能夠在各種勢力的角逐和拼殺中脫穎而出,做一個「小人」,顯然是最恰當的,顯然才是能夠笑到最後的。

當然了,我們需要特彆強調的是,並不是說諸葛亮的《誡子書》不好,並不是說做「小人」比做「君子」好。只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顯然司馬懿的教育更成功。

(參考資料:《三國志》《誡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真實的韋昌輝是怎樣的,他為何能在兩個月內連殺楊秀清兩萬人
薩達姆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該如何評價他毀譽參半的人生經歷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