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林徽因:如果有人放棄整個世界來愛你,請你拒絕,絕非良人

林徽因:如果有人放棄整個世界來愛你,請你拒絕,絕非良人

如今我們對於林徽因的了解大多都是憑藉著當時的一些書信與日記,不過這些文字所記錄的也只不過是林徽因身上的滄海一粟,畢竟有許多的事情是不足與外人道的。

索性後來梁從誡寫了《倏忽人間四月天》,和林洙所寫的《梁思成,林徽因與我》讓我們對這個充滿了傳奇的女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讓她與徐志摩那段感情的細節慢慢的浮出了水面。

這同時也初步的解開了兩人感情中的一些疑問,接下來就通過這些文字素材來解決一些我們對於他們感情經歷的疑問。

一、林徽因愛徐志摩嘛?

這點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這句話要換一種說法,那便是林徽因愛過徐志摩。兩人同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林徽因對徐志摩一定是有些許的情愫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徐志摩才會對林徽因如此傾心。

否則徐志摩雖說對於愛情有些鍥而不捨的精神,但也絕對做不到為了一個不愛自己的女子而付出一切。

不過這種說法卻有一個缺陷,那便是當時林徽因的不辭而別。不過這種不辭而別非但證明不了林徽因不愛徐志摩,恰恰是林徽因愛徐志摩的表現。

當時林徽因的不辭而別,我們大多歸咎於徐志摩對張幼儀的一系列作為,所以林徽因為了不傷害張幼儀所以走了。

若是林徽因不愛徐志摩的話,那麼她最起碼也會和徐志摩有一個道別,畢竟兩人是真正的好友。完全沒有不告而別的理有,所以林徽因對徐志摩一定是有些許的情愫的。

至於林徽因到底有多愛徐志摩這一點其實也能夠從她的不辭而別中略窺些許,不告而別自古以來便是一種及其不禮貌的行為,尤其是當時的林徽因並沒有急事。

所以不告而別有兩種可能,首先就是林徽因此時對徐志摩有些許的厭惡,因為後者對張幼儀的一系列作為。其次便是她對徐志摩沒有感情想讓徐志摩死心。

先說她讓徐志摩死心的這件事,其實是有些說不通的,畢竟林徽因可不是一個只知道讀死書的書獃子,恰恰相反林徽因對於人際交往是及其擅長的,所以這種幼稚的行為她應該不會做。

再說她對徐志摩的厭惡,其實這也有些許的說不通。畢竟兩人在回國之後依舊是好友,雖說這裡面有大家說和的因素存在,但想要成為沙龍的座上賓可不僅僅是說和就能達到的。

所以就要把這兩個因素結合一下,那便是林徽因在知道了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所作所為後,雖說沒有生出厭惡的情緒,但也基本在心中否定了與徐志摩繼續交往下去的念頭。不告而別也是因為她的內心中雖說有了這個念頭,但是對徐志摩還是有感情的,若是見徐志摩她怕自己會改變心意,所以就只能出此下策。

二、林徽因離開徐志摩只是因為張幼儀嘛?

不可否認的是林徽因離開徐志摩,張幼儀是其中的主要因素。若是徐志摩沒有家世,抑或是徐志摩對張幼儀沒有那般的無情,兩人的感情都是有可能走下去的。

但這兩點便讓林徽因對徐志摩當自己的丈夫有了否定的心思,後來林徽因更是發現,其實徐志摩根本不喜歡自己。或者說徐志摩的愛自己配不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徐志摩根本就不了解林徽因,兩人的感情雖說被傳的沸沸揚揚,但其實兩人從接觸到林徽因回國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年時間。

所以徐志摩對林徽因的了解只是一個表面,這點從徐志摩對林徽因和梁思成訂婚的態度上就能看得出來。

徐志摩認為林徽因是一個浪漫的人,是不可能喜歡上樑思成這種工科男的。但真正的林徽因是什麼樣的呢?

林徽因喜歡文學不假,但眾所周知林徽因真正傾心的其實是建築學,也是工科。所以說林徽因雖說與徐志摩有共同語言,但其實她與梁思成的共同語言更多。

而且林徽因和徐志摩還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那便是徐志摩彷彿一直生活在自己為自己塑造的夢境之中,這也是大多數詩人的通病,林徽因自然也有。

但是林徽因卻知道什麼時候要醒過來,沉浸在夢中的時候林徽因是浪漫的,但醒過來的林徽因卻比誰都清醒。

所以醒過來的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僅僅只能當作好友,而不是談婚論嫁的最佳人選。與之相比梁思成要好上太多了。

這也是為什麼梁從誡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母親當然知道徐在追求自己,而且也很喜歡和敬佩這位詩人,尊重他所表露的愛情,但是正像她自己後來分析的,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的那樣一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社交名媛唐瑛,有才華懂時尚,婚姻不幸又如何,自斷後路終獲幸福
紅樓夢中最高明的父母,不是賈政王夫人,而是這一對僕人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