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些年,我們燒柴火用豬油炒腌菜做飯,專家沒說啥,水很清天很藍

那些年,我們燒柴火用豬油炒腌菜做飯,專家沒說啥,水很清天很藍

近年來,環境污染一直成為頭痛的話題,尤其是2013年發明了霧霾這個詞以後,哆嗦的恐怕不是城裡人吧?我一個36線城市以外的農村人都感覺到有點窒息,好好的天咋就不藍了呢?星星和月亮是不是也在偷懶了?小時候的月亮地,跟著大人們跑幾十里山路,不帶打趔趄的。最喜歡家鄉的黃昏和黎明,掐一把干麥草,看著煙沖里憋出一股白煙,冬天灶膛里還蹦出一隻貓花貓,舔著被燎焦了一撮毛的脊背,然後就去雞窩裡摸還熱著的雞蛋,挑一個大碗等著吃飯。專家們也這樣生活,沒說啥!

那些年,我們燒柴火用豬油炒腌菜做飯,專家沒說啥,水很清天很藍

20年前的餐桌上,冬天菜譜永遠都是三大樣:腌菜、酸菜、辣子醬。相信那個時候的城市也跟這差不多,沒有溫棚的年代,冬天要吃黃瓜西紅柿還真不可能。那個年代的人只有兩種感覺,餓和累,雖然是已經包產到戶了,但底子薄,櫃里的糧食只裝了一半,加上山區土地離家都遠,來回一折騰要幾個鐘頭,農民們耽誤不起。幾乎都是一清早就下地,提著竹篾套子的電壺,用頭巾包幾塊鍋盔饃,一瓶辣子醬,中午飯就對付過去了。掄撅頭是重體力活,太陽沒曬圓就餓了,農民們講究早吃乾糧飽一天,下午基本都是餓著肚子撐著。為什麼不帶菜呢?不敢吃,因為腌菜或者酸菜,都是用豬油炒過的,涼了不好吃,也不敢吃,身體不好的吃了就要拉稀,身子就軟了,沒力氣挖地,所以只帶辣子醬。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們(辛苦的庄稼人)能背兩三百斤的行李,餓上一兩天,七八十歲還能下地。只是腰疼的早,十個裡面有九個是駝背,牙口不行,六十多就沒了門牙。豬油炒腌菜,是他們的爺爺傳下來的,也是對付吃飯的唯一辦法,可是,現今的專家們坐不住了,今天這裡一個座談會說豬油不敢吃,明天一個演講塞說腌菜會致癌,搞的農村人好幾代人都在吃毒。實不相瞞,在我們這個縣,除了住高層有地暖的,其他人腌菜是必不可少的「任務」,霜降前後的左鄰右舍,支一個大木盆,洗一口大瓦缸,百十多斤蓮花白切碎伴鹽揉進缸里,一冬三個月的下飯菜總算有著落了。專家說他的,我們做我們的,他們靠說話掙錢吃飯,我們吃飽了飯才有力氣去掙錢。

那些年,我們燒柴火用豬油炒腌菜做飯,專家沒說啥,水很清天很藍

腌菜,是一種農村人處理儲藏蔬菜的過程,是動詞;也是一種利用高濃度鹽水外加乳酸菌發酵來保存的食品,這是名詞。腌菜包括腌白菜、泡菜、榨菜、酸黃瓜、腌辣椒等,是農村人冬天餐桌上的主角。腌菜最早是什麼時候有的,目前沒有定論,專家們也說不準,明末清初的作家馮夢龍小說里明明白白的寫到石小姐就著腌菜吃飯。腌菜好不好吃?還真的不是那麼美味,有點酸澀的味道,最主要的就是咸,但很下飯,一碗腌菜夠好幾個人吃飯的。專家說腌菜有毒,他的根據就是腌菜產生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會在體內積攢,誘發病變,導致患癌。這一點是正確的,不只是腌菜,其他腌制類食物都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只是腌菜吃的最多,所以成了專家的研究對象。

腌菜看似簡單,其實是個複雜的化學過程,其中的亞硝酸鹽會隨著時間不短變化的。因為是大眾化的操作,腌菜不可能在實驗室進行,難免會帶有細菌和雜質,而腌菜中的亞硝酸鹽也是有個轉化過程的,專家說一小時後就有亞硝酸鹽,並且逐漸含量增加,在兩到三個星期的時候到達最高峰,然後又逐漸回到安全食用的範圍。其實他們說的一個小時並不準確,因為腌菜不加水,是用鹽將菜里的水分給稀釋出來的,一個小時菜還是乾的,也沒口感,誰會吃呢?至於後面的時間,老一輩早就知道了,半個月之內是不會去吃的,他們叫「醒菜」時間。和腌肉一樣,最快七天,慢的半個月,人家沒做實驗也沒檢測數據,照樣知道這個危險期。

那些年,我們燒柴火用豬油炒腌菜做飯,專家沒說啥,水很清天很藍

農村人把腌菜作為主菜,健康長壽的比比皆是,也沒專家說的那麼嚴重。腌菜不太好吃,而且單一,天天就著,也變不出什麼花樣,吃多了還燒心,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生活水平低,農活繁忙,不吃不行啊,況且這也不是光中國農村是這種情況,其他國家也是這樣,為了生存,為了生活,辦法都是逼出來的。可是專家們說的那麼輕鬆,對我國的古代沒辦法的事情指手畫腳,卻對國外同樣的事興奮不已,同樣是腌菜,我們的吃了會得病,歐洲的吃了能開胃。我們的榨菜被說成是垃圾食品,而同樣放在超市裡的歐洲酸黃瓜和德國酸甘藍被誇成營養品,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眼睛?

同樣遭遇的還有豬油,這也是國人特別是農村人吃了幾百上千年的東西,可現今快成了禁品。今天說豬油能導致三高,明天說豬油能造成膽固醇病,反正就是豬油不能吃,是健康的殺手,說這是科學研究的,有理有據。專家們可真夠敬業的,我就想問你,哪些東西是安全的,可以甩開肚皮吃,純凈水還是西北風?反正糧食做的,他們都是會這樣會那樣,這殺手那誘因的,那特供的東西吃多了肚子也不舒服——撐的慌啊!豬油,也叫葷油、豬大油、豬板油,是從豬肚子里脂肪中提煉的,也可以把肥肉拿來煉油。中醫學和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豬油不但是食物,還是藥材,有滋補、潤燥、解毒的作用,尤其是對便秘和皮膚皸裂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豬油是過去幾十年農村做飯和炒菜的必需品,菜籽油和核桃油只是奢侈品,要錢買,還不經吃所以豬油是農村人的忠實朋友和救命恩人。

那些年,我們燒柴火用豬油炒腌菜做飯,專家沒說啥,水很清天很藍

豬油還有個好處,是讓庄稼人喜歡它的原因,豬油耐餓。用豬油做飯,吃起來不香,比起調和油和壓榨油味道要淡,但比這些油抗餓,唯一就是費水,豬油放重了,老是想喝水。幹活的人,吃一頓管一頓,就講究實用性,不餓就是最大的奢求,所以豬油做的麵食是最愛。同樣,專家說它很危險也是有道理的,不過就是抓住其中的一點來無限誇大。豬油熱量高,膽固醇含量也高,肥胖和心腦血管病人不適合多吃,又因為脂肪含糖量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可以多吃。一陣風吹過,漫天烏雲,讓豬油成了殺手,農村人不明就像,尤其是年輕人愛跟風,見了豬油就噁心。過去每到冬天,家家殺豬,在問豬有多重的時候,總會格外要問殺了多少斤豬油,而現在,最多就問一下豬肉有多少,再也不敢問豬油了,生怕人家會賴給你一樣。可是農村老年人依然愛吃豬油,說吃著受活,清油(桶裝的植物油)吃了上火,也不頂用。

除了吃喝拉撒,專家更關心環境,尤其是傳說中的霧霾,那層籠罩在城市上空的「雲」,更是籠罩在城裡人心中的噩夢。專家說這是農村人整出來的,是燒秸稈燒出來的,是柴火灶的煙囪排出來的,是逢年過節上香放炮整出來的,反正你農村人就是脫不了干係。霧霾是什麼?是那鄉村土灶冒出的裊裊炊煙?是結婚時喜慶的一掛鞭炮炸出的灰?是田地里一把野草點燃後的煙塵?不是的。霧霾是火電站里幾十米高的大煙囪里冒出的熏人的粉塵!是排成長龍的汽車排氣管里滴著水珠的難聞尾氣!是化工廠換氣扇甩出來的辣眼睛的東西!這又關農村人什麼事?

那些年,我們燒柴火用豬油炒腌菜做飯,專家沒說啥,水很清天很藍

專家們說治理霧霾要從農村開始,殊不知霧霾是什麼造成的,又含有哪些有害物質。煙是造成霧霾的原因,但農村做飯取暖這點小煙塵還沒這個本事,要不然古代為啥沒有霧霾呢?唐宋時期的長安和汴梁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做飯烤火全部燒柴,還燒煤炭,怎麼沒有這種極端天氣出現?其實這個霧霾是人類自己整出來的,而且是工業革命以後才出世的寵兒,直接關鍵詞就是工業污染,是現代化過程的衍生品,和農村還真的沒有半點關係。就拿煙來說,一個大型發電廠或者石油化工廠排出的煙要抵幾個縣的灶冒出的煙,這還不說,關鍵是煙里的東西,農村土灶的煙還遠遠達不到造成霧霾的標準。我們都學過化學,柴火燃燒生成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伴隨燃燒不充分產生的粉塵,是少量的氮氧化物及硫化物,這種煙很快就會消失,而正常燃燒的柴火是沒有煙霧的,只是放出熱量和少量粉塵,一般都吸附在煙囪里。這也是做飯時的煙並不帶有強烈的刺激氣味,就算不吹風也會消退,說明並並不能形成霧霾。反倒是工業廢氣,那才叫怕人,直接衝上天形成雲,老半天還在。

那些年,我們燒柴火用豬油炒腌菜做飯,專家沒說啥,水很清天很藍

不是說做飯的土灶製造不了霧霾,我們是要分清主次,誰的責任更大。專家也是吃飯的,相信也是吃過土灶做出來的飯,也經歷過藍天白雲的時候,那個時候怎麼不怪土灶冒煙呢?我們要發展,更要藍天,但也不能總讓農村出來做替罪羊吧?豬油炒腌菜,是苦難歲月的記憶,是人類發展的步伐,是沒有替代物品的年代的無奈,如今生活好了,可以指導改正。但工業造成的霧霾不需要他們來背鍋,燒柴火做飯也是迫不得已,有電有天然氣,誰還願意去摸那漆黑的灶膛?懷念過去,是記憶的穿越,是對美好事物的重溫,回過神來,還要向著美好未來前進。專家是行業的醫生,通過研究給大眾指點迷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但不要嘩眾取寵,刻意放大缺點,更不能不分主次,冤枉嫁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鐘鼓樓 的精彩文章:

這幾個地方比較邪門,地點再好價錢再低都沒人敢買來建房子

TAG:長安鐘鼓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