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改革不是改向,中國有定力

改革不是改向,中國有定力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 姚大偉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講話中,擲地有聲地指出:「改什麼、怎麼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一句話,改革的目標是什麼,決定了改革的內容和方向。改革的舉措要在黨集中統一領導前提下廣集民智,改革的成果能為全體人民所共享,改革的總目標是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長期以來,國外一些媒體和學術研究從「改革就是改向」視角來解讀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政治發展,因此不時會對中國的改革產生「失望感」和「挫折感」。因為照他們的邏輯,中國的改革凡是符合西方政治政體標準的,就是真改革;凡是不符合的,就是假改革。對於這些輿論,大可不必因為別人失望了,就投其所好地順著別人意願去改變自己。經過改革開放前後兩個階段的發展,中國對道路和制度的認識正在日益成熟。世界上有的國家,改革最後走了改向的道路,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對此,我們要有自己的政治定力。

改革不是改向,不能打著改革的名義削弱了自己應該堅持的東西,特別是把中國社會的制度優勢削弱了,如果是這樣,未來前進的方向就會偏航,甚至會發生顛覆性錯誤,那還有什麼意義呢?過去40年證明,凡是在思想和實踐中堅持住了這點,改革開放就不走形不偏向。而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就是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長期堅持,決不動搖。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該改什麼,中國人很清楚。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鬥爭,要更好地將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的活力釋放出來,就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40年來,正是因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中國人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中共十八大以來推出的1600多項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

而不該改什麼,中國人也很清楚。在總結改開放經驗、定調新時代改革開放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九條「必須堅持」。比如,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等。堅持走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沒有輸理的。現在世界上不管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改革發展穩定問題。不少國家還想從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獲得啟發和借鑒。

但是,中國不會按照自己的政治標準,去要求或者期待別國的政治改革和政治建設按照中國的來;其實各國的改革,心裡都應該有本賬,也都有該改能改的、不該改不能改的。各國的政治建設,都有自己的歷史和國情,其他國家對此予以尊重和理解,應該成為當今世界一個新的基本政治規範。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在人類現代歷史中地位和意義的愈加彰顯,相信理解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人必定會越來越多。

(蘇長和,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法國「黃馬甲」運動481人被逮捕 警方再發射催淚彈
特朗普稱邊境移民越來越少 墨西哥:大部分還沒走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