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實乃魏國蓋世英雄,連諸葛亮都忌憚,最後竟死於司馬懿之手

此人實乃魏國蓋世英雄,連諸葛亮都忌憚,最後竟死於司馬懿之手

對於張郃追擊諸葛亮中埋伏身死一事,很多人說是張郃不聽司馬懿勸阻貿然出兵咎由自取。因為三國演義記載說,司馬懿詢問將士誰敢追擊諸葛亮,張郃主動請纓,司馬懿認為張郃性格急躁怕他又閃失不讓他去追。可張郃卻認為自己是先鋒,這麼好的立功機會怎麼可能不爭取。司馬懿又提醒張郃說諸葛亮一定會在險要處設置埋伏,讓張郃小心,張郃卻不以為然,還立下軍令狀要追擊諸葛亮。

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誰敢追之?」先鋒張郃曰:「吾願往。」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郃曰:「都督出關之時,命吾為先鋒;今日正是立功之際,卻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險阻處必有埋伏,須十分仔細,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掛慮。」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郃曰:「大丈夫捨身報國,雖萬死無恨。」——《三國演義》

可是在歷史上,卻是張郃不願意追諸葛亮,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諸葛亮的:

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謚曰壯侯。——魏略

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三國志

幾年之前,王雙中埋伏被諸葛亮安排的戰例魏國眾將記憶猶新,司馬懿怎麼會不知道諸葛亮是埋伏的高手?

王雙的慘狀,魏軍至今心有餘悸,既然有王雙這個前車之鑒,誰還敢追擊諸葛亮。所以司馬懿下令追擊諸葛亮地時候沒有人敢主動請纓,司馬懿難道不知道這是送死么?可是司馬懿明知道追擊諸葛亮,九死一生,還是強行命令張郃追殺諸葛亮。即使張郃提出了非常有理有據的建議「兵法上說了,圍城一定要留一條出路,逃跑回國的軍隊不要追擊。」司馬懿還是無視了張郃正確的建議,以軍令為理由,強行讓張郃追擊諸葛亮,自己則在營中等待好戲上演,窮寇莫追的道理在座的將領都懂,唯獨司馬懿不懂么?

後來,諸葛亮因病去世,蜀漢軍隊撤退的時候,司馬懿追到一半居然跑路不敢追了,後來還為自己找理由說「窮寇莫追」。恐怕不是因為不想追而是不敢追吧。諸葛亮的能力司馬懿是了解的,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張郃去追,是給諸葛亮送人頭。這種情況下還無視張郃正確的判斷,強行要求張郃追擊。

顯而易見,司馬懿是在借刀殺人。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三國志

歷史上的張郃,可是魏國名將,為魏國立下汗馬之功,諸葛亮都為之忌憚不已。張郃對於地形特別了解,按理說是最不應該中埋伏的,可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帥要將亡將不得不亡。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張郃明知道此行再無歸期,依然奉命追擊諸葛亮。可惜一代名將,張郃沒能壽終正寢,甚至不是以身殉國,是死在自己人手上。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要借刀殺人呢?因為張郃的能力太強了,雖然職位不如司馬懿。但是無論是用兵謀略還是軍中威望,都遠遠高於司馬懿。作為大魏最後的良將,自然深受野心勃勃的司馬懿忌憚。諸葛亮北伐,張郃多次提出正確的建議。司馬懿沒有聽從,導致丟盔卸甲,正史中所有的功勞都是張郃的,司馬懿屢戰屢敗,如果讓張郃或者回去受封,恐怕司馬懿位置難保。司馬懿想擁兵自重,想自立為王,自然要想方設法殲滅忠於曹魏的勢力。張郃不除,馬兒難安。所以,司馬懿不惜放諸葛亮安然撤退,不惜讓魏國失去頂樑柱,也要借刀殺人,要讓張郃死。

張郃一死,除了司馬懿,魏國再也沒有能夠對抗諸葛亮的人才了,不得不繼續給他兵權,司馬懿也再無威脅。如果張郃不死,明帝託孤,恐怕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情了。司馬懿這一招真的陰毒,不追,軍法當斬,追,必死無疑。張郃只好選擇追,死也要死在戰場上。司馬懿真是狼子野心呀,難怪說西晉得國不正了。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只是二流?曹真在正史中真的吊打過他?
戰國秘史:齊閔王之死背後的真相,落地鳳凰不如雞,可嘆自不知!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