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活下來與活得好?中國式管理迎新方向

如何活下來與活得好?中國式管理迎新方向

一方水土養一方管理人才。

20世紀20年代,哈佛商學院率先倡導案例教學法,以真實商業情景,培養學生的決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近百年來培育管理人才的重要方法。雖然案例教學法也為中國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諸如中國管理人才教育是否可以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以及國際企業案例是否適合中國企業這樣的爭議一直伴隨著中國管理教育發展的過程。

在12月19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指導、《企業管理》雜誌與君智諮詢聯合主辦的「2018商業競爭中國策」中國企業競爭力論壇上,400多位來自政界、學界、企業界的嘉賓,共議中國企業的發展路徑,如何推動「校企產學研一體化」的話題得到充分探討,一種融合理論與實戰的「產學研一體化」新模式成為共識。

論壇上,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與君智諮詢聯合成立的競爭戰略教研坊正式啟動,推動中國管理教學向「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邁出新的一步。

更多特色企業實踐樣本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全球商業發展的影響力日益增長,同時,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也面臨巨大壓力。價格血戰、利潤刀片、增長乏力,幾乎是中國企業面臨的幾大競爭困局,企業普遍進入了產能過剩的大競爭時代。曾經盛行的以外資諮詢麥肯錫為代表的標杆法,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大多存在管理方面的短板時奏效很容易,但現在,來自國際的管理經驗得到廣泛普及,原有優勢在當今效力退減,中國企業需要轉變思路。

論壇上,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主任蘇敬勤教授發表「新時代我國企業的創新路徑」演講,並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國企業在發展實踐中也產生了很多獨特的、有別於西方的經驗與方法,特別在當前多變的經濟和貿易形勢下,更需要一批優秀的中國企業實踐樣本,帶動中國企業發展,提振中國企業家的信心。

以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飛鶴為例,2008年後因「三聚氰胺」事件,國產奶粉陷入信任危機,業績一瀉千里。1962年建廠、50多年專註於嬰幼兒奶粉、建立了行業第一條全產業鏈的飛鶴奶粉也因此受累而遇到增長瓶頸。雖然飛鶴在前幾年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增長非常乏力,其背後除了國產奶粉競爭加劇,外資奶粉也開始大舉衝擊並佔據高端市場,而飛鶴和其他國產奶粉品牌則被迫退到地級市市場。

國產好奶粉佔據不了主流市場,卻飽受價格戰洗禮,想要為中國寶寶留一口國產奶的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十分苦惱。君智諮詢團隊經過連續數月的大量調研,協助飛鶴確立「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戰略定位。雙方的合作並沒有隻停留在提出解決方案,君智團隊做了「陪跑者」,全程跟蹤、指導戰略在飛鶴的落地,以避免落地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認知差錯和執行差錯。

君智諮詢總裁徐廉政強調,戰略落地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按照君智企業競爭戰略,飛鶴奶粉的各項運營都要服務於「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這一中心,因此飛鶴持續堅持中國母乳研究,不斷以母乳為黃金標準升級奶粉配方,同時要加大傳播建立飛鶴更適合的認知心智,而不符合這一戰略方向的低端產品要被砍掉,大量形象劣質的低端門店要被關閉。

在飛鶴團隊的全力以赴和君智團隊的持續助力下,飛鶴品牌勢能發生了巨大變化。2016年實現逆勢增長,高端產品銷量增長80%;2017年,飛鶴嬰幼兒奶粉高端增長超200%,整體業績增長超60%,穩居國產第一;2018年11月7日,飛鶴嬰幼兒奶粉整體業績突破百億元,創下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首個100億。

此外,還有飛貸金融科技等企業在管理產學研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嘗試。2016年、2017年飛貸連續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評選的「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也是唯一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科技案例。今年,飛貸金融科技獲得由世界銀行和G20聯合頒發的「全球小微金融獎」最高獎鉑金獎。

蘇敬勤表示,全國有243所MBA院校都需要這種案例,之前用的都是國外的案例,我們自己也做案例,每個學校、每個老師都在做,但做得非常分散,標準不統一、質量也不高,所以全國案例教學委專門成立了案例工作組,實際上有幾位委員來擔任工作組的成員,我們來招全國的院校做案例。教科委的案例組是負責大方向把握的機構,案例中心是具體的實施機構。

「到現在為止,今年到年底的時候案例數量將達到3700篇,都是中國本土的企業。而且我們有很多的案例已經達到國際上領先水平,已經進入到哈佛,這幾年下來差不多有100篇案例進入全球的商學院中,應該說還是蠻多的。」 蘇敬勤說。

建立「企業+大學+諮詢公司」鐵三角

如何活下來與活得好,是所有企業面臨的問題。從企業自身來看,首先要面臨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和增長動力轉換的挑戰。同時,消費結構升級,需求結構調整的變化,又對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場環境也發生巨大變化,洶湧而來的全球化浪潮為企業帶來了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的競爭。

在此背景下,同質化競爭、價格戰此起彼伏,不斷壓縮企業的生存空間,「增量不增利」「利潤薄如紙」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而如何跑贏競爭對手,如何贏得顧客的選擇和信任,成為企業家們最大的困惑。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教授吳曉波表示,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不僅要有高質量的企業,還要有高水平的商學院和諮詢公司,這在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印證。如今全球競爭進入高質量競爭時代,知識的力量更加重要,迫切需要更多高質量的諮詢公司。他給現代企業提出三點建議——保持學習並在學習中創新、時刻關注競爭局勢變化、運用「企業+大學+諮詢公司」鐵三角建立起新的生態發展體系來支持自身發展。

蘇敬勤認為,在案例教學方面,當前國內商學院的管理理論主要來自西方,需要自主研發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理論來培養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解決中國問題。但是,要挖掘、總結這些本土大中型企業的案例與經驗,單純依靠商學院的力量是不夠的,一定需要產、學、研的共促來共同完成。

19日當天啟動的競爭戰略教研坊,是在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支持下,由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聯合來自北京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2所知名高校的專家教授、君智諮詢及君智所服務的企業共同創立,旨在搭建以挖掘中國企業優秀商業實踐案例為目的的產學研共創平台。

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主任王萍在啟動儀式前談道,競爭戰略教研坊要紮根中國本土企業,專註挖掘和總結中國企業最佳實踐案例,發揮產學研聯動優勢,為中國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助力中國管理教育事業內涵式發展。具體操作上來說,作為產學研共創平台,競爭戰略教研坊為學校提供實踐基地、向學校輸送鮮活案例、促進教學改進和中國管理理論的形成,為高質量的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同時,企業可藉助學校雄厚的人力資源,不斷優化管理方法,及時發現、解決經營難題。未來,競爭戰略教研坊,將立足中國前沿實踐,挖掘創建優秀戰略案例,加快中國管理理論的形成,為全球商業管理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案例中心主任劉志迎則表示,產、學、研三者的關係概括起來就是,學界把管理思想轉化為有指導價值的適合中國基因的戰略理論,諮詢公司將理論轉化企業家可以直接操作的管理法則,企業家在企業的實戰中加以實行。該平台能夠促進企業界有理論指導、實戰工具,也會帶動諮詢公司模式從過去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向高校、諮詢公司、企業多方聯合的服務模式發展。

飛貸金融科技董事長唐俠告訴記者,當前的商業環境是西方不曾遇到過的,中國企業在管理、運營等方面雖然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西方,中國企業需要自己的方法論,飛貸在產學研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嘗試,是產學研的實踐者,也是受益者,今後也會繼續積極為高校提供實踐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四大科研指標背後的喜與憂
智庫報告:借勢 「一帶一路」倡議,在尼泊爾投資中企超100家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