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一個小山村,村裡的大部分人都是柳下惠的後代,有家譜為證

中國有一個小山村,村裡的大部分人都是柳下惠的後代,有家譜為證

柳下惠,姓展,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魯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後裔,故得「展」姓。

縱觀柳下惠生平,未有大的功績。他做過魯國的大夫,後來隱居鄉林,自得其樂。如此平淡無奇的生平,卻因一件「不平淡」的事情廣為傳世,就是「坐懷不亂」的故事。柳下惠通過此事,名傳千古,成為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同時,他還是柳姓姓氏的始祖。

儘管,柳下惠後世聞名,但是,在歷史中,有關他的記載卻並不多見。我們目前所知的信息,多是從《左傳》、《國語》、《論語》、《孟子》中得到。這些古籍都創作於秦朝以前,其中,有些內容記載有明確時間,另外的記載則更像是對柳下惠的看法。

其實,柳下惠的「坐懷不亂」這還是小事情,歷史上,坐懷不亂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過,古人都以柳下惠作為標榜。而「坐懷不亂」並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這裡:

《論語》中的記載,基本是圍繞柳下惠做官展開,當時,柳下惠在魯國任職士師,主要職責是監獄內部的一些訴訟與刑法,官職不高。需要說明的是,當時,魯國內部已經衰落,實際大權控制在臧文仲等人手上。柳下惠性情直率,且不諳政治,並不受人待見。

在後來的幾件事上,他不懂得奉迎權貴,由此,得罪了許多人,先後三次遭到罷免。仕途之路頻頻受挫,柳下惠心中無比失意,頹廢了很長一段時間。《論語》內,孔子如此評道:「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意思即:「臧文仲是一個竊取官位的人,分明知曉柳下惠是賢明剛正之人,卻不予任用。」通過上下語境分析,可知,孔子對於此事是比較憤怒的。而柳下惠呢,儘管仕途不順,但他的道德學派卻是聞名天下。

之後,各地諸侯都以高官厚祿邀請柳下惠就職,皆被其委婉拒絕,有人問及原因,他說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意思即:「我以前之所以仕途不順,屢次受到罷免,這是因為我堅持了做人原則。如果一直堅持下去,我無論到哪裡,早晚還是會被罷免。如果因高官俸祿,放棄做人原則,那麼,我在魯國為官時,就可以享受到一切。既然如此,我又何必離開家鄉去往異國呢。」

可知,柳下惠並不在乎名利,他所在意的,是道德層面的做人原則。

《國語》中記載內容,主要體現柳下惠的直率一面。據記載,公元前631年,齊國興兵征討魯國,危機時刻,魯國大夫臧文仲求助柳下惠,問其退兵之法。

柳下惠說道:「其實很簡單,即,大國樹立好自身形象,以作小國榜樣。而小國則需要好好侍奉大國,自然就可以避除禍患。然而,魯國作為小國,竟然不自量力挑釁大國,最終,惹怒齊國,導致兵臨城下。這種禍患完全是咎由自取,說再多的退兵之法都無用。」

作為魯國一個普通官員,竟敢直截了當的批評臧文仲的執政策略,這恐怕,也就柳下惠有這個膽量與性格了吧。

柳下惠還有一個弟弟,名為展喜,在魯國任職大夫。當時,齊國軍隊大軍壓境,魯國當即徵召軍隊,準備迎戰。在開戰前,魯僖公派展喜到軍營慰問士兵,鼓舞士氣,柳下惠得知後,找到弟弟,並授予其退敵良策。展喜按照柳下惠計策,獨身來到齊國營地,面見齊孝公。

齊孝公有些驚訝,說道:「我國大軍壓境,你是不是怕了?」展喜淡然一笑,道:「平民百姓才會害怕呢,而我是不畏生死的。」齊孝公疑惑,問及原因,展喜回道:

「我是領先王之命來此。當初魯國的首封國君周公與齊國的首封國君太公,兩王曾共同輔佐天子。天子賜予盟書,稱齊魯兩國世代修好,不可相互征戰殺伐。如今,盟約還在府中,載於古書,每次國家有新的君主繼位,都會拿出莊嚴宣誓,永生不忘。可是,大王您才成為齊國君主幾天吶,這就把盟約之事忘記了?」

齊孝公聽後,無言以對,遂下令退兵。從這點來看,柳下惠還是具有政治才能的。

還有一事,同樣發生在魯國與齊國之間。當時齊國看上了魯國的傳世寶物岑鼎,遂派人索取。魯庄公並不願意送出,但又害怕蠻橫的齊國率兵硬搶,多番思忖下,他決定用假冒的岑鼎代替。齊國君主早已猜透了魯庄公的心思,當即說:「我不相信你的話,整個魯國只有柳下惠最具名望,性情直率,如果他說岑鼎是真的,我就願意收下。」

魯庄公為了保住岑鼎,只好親自找到柳下惠,請求他合夥欺瞞齊國,柳下惠卻說:「信用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東西,等同於傳世之寶。我如果欺騙了齊王,等於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寶物。你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寶物,卻要犧牲我的寶物,這事當然不能做。」

魯庄公無可奈何,最終,採取息事寧人,把真的岑鼎送給了齊王。

《國語》中亦記有柳下惠批評魯人祭祀海鳥之事。據記載,有一隻海鳥連續幾天徘徊在魯國都城外,就是不願離去。大夫臧文仲認為海鳥有著特殊寓意,令都城內的百姓都去祭祀。柳下惠聽聞後,怒批荒唐。

他說道:「臧氏此舉就是胡作非為,成何體統。祭祀屬於國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的制定與實行,則是通過謹慎的推演與商討。祭祀同理,任何有關祭祀的制度,必然都是經過仔細探討而製成的典章制度。更為重要的是,祭祀之事要根據歷代聖王的標準嚴格要求,而聖王只祭祀對百姓、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和事物。

即如后土、黃帝、堯、舜、禹、周文王、周武王等人,才有資格享受祭祀。事物方面,則有土地、五穀、山川、河流、日月之類的的神才能受到祭祀。像都城外飛來的海鳥,誰也不知道它有何功德,不明白它為何飛到此處。既然什麼都不知道,就隨意祭祀,這實在是荒唐之舉,算不得明智。」

最後,柳下惠猜測,海鳥來到魯國,應當是為了躲避海上災難,後來的史料記載,也充分驗證了他的猜想。從此時看出,柳下惠不僅性情剛直,對於聖王禮儀制度亦知之甚祥,或許,正是因此,他才會受儒家思想大為推崇。

「坐懷不亂」這個詞就如同「柳下惠」之名,在中國民間人盡皆知。柳下惠也正是藉此,成為中國古今的道德模範。時至今日,依然可經常看到,人們使用「坐懷不亂」或「柳下惠」,形容男子在男女之事的作風端正。

有關柳下惠「坐懷不亂了」的故事,最早源於《詩經·小雅·巷伯》篇。

據說,魯國內,有一位獨居一屋的男子,在其隔壁,是一位獨居一室的女子。有天夜裡,風雨大作,雷電交加,女子的房子被摧毀,無處可去下,她請求鄰室的男子收留一晚。然而,男子並不願意開門,婉拒了女子。

之後,女子來到窗戶處,說道:「你為什麼不願意收留我呢?」男子答道:「我聽聞男女不到六十歲,是不可以共居一室。你我都還年輕,所以,原諒我不能收留你。」女子聽後,道:「你可以學習柳下惠,用身體溫暖受寒的女子,別人也從未說過他有輕薄之嫌。」

男子卻說:「柳下惠選擇了開門,而我選擇不開,其實,我就是以「不開」學習柳下惠的「開門」。」顯然,此故事並非「坐懷不亂」典故出處,但這個故事卻是最早記載有「坐懷不亂」相關信息的文獻。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確定,「坐懷不亂」確有其事,只是後世流傳信息不夠翔實。

至元朝時期,文人對「坐懷不亂」的故事進行了豐富潤色。如胡炳文的《純正蒙求》記載:魯國人柳下惠,有次因出門寄宿在都城門外。夜間,天氣驟寒,門口響起敲門聲。柳下惠開門後,看到門外是一位穿衣單薄的女子,此刻正凍得瑟瑟發抖。

他怕女子身體受創,忙將其迎入房內,為了快速幫女子驅除嚴寒,柳下惠讓女子坐在自己懷中,以衣物保存體溫。二人就這樣待了一夜,直至第二天清晨,也沒有發生不當之事。此版本算是最早的完善版本,後世流傳的其他版本,多是脫胎於此。

話說,柳下惠隱居後,在民間招收生徒,傳授禮儀、學識,十分受鄉鄰敬重。柳下惠死後,安葬於汶水之陽,受歷代人們保護。如秦國討伐齊國時,曾率軍經過柳下惠墓地處。秦王特意下令:「但凡有敢到柳下惠墓地砍柴者,殺無赦!」

清光緒年間,泰安知縣毛蜀雲三次修葺柳下惠墓地,並在四周立起界石,防止河水腐蝕沖刷。同時,他還在墓地的西、北、南三個方向各築土堤,其上種植柳樹千株,終得「碧玉千樹,青絲萬條」。可見,後世的人們,無論身份高低,皆十分敬仰柳下惠之名。

現今的展窪村是一個大自然村,後來,因為人口越來越多,就被分為了前窪村、中窪村和後窪村三個自然村。這幾個村子的村民大都姓「展」,而且,以此為中心,周圍多個縣的10多個村中都有姓展的村民,人口多達15000人。

相傳,這些姓展的村民都是展獲也就是柳下惠的後代。並且,村裡還藏有一本《展氏族譜》。第一冊為總譜,第二冊前面有柳下惠繡像,上面有「和聖祠孥神像圖」。正文第一行寫:「始祖和聖諱獲字季禽,魯公族上大夫食邑柳下謚曰惠,生於故縣長於堰頭葬於故趙村... ...」

參考資料:

『《詩經·小雅·巷伯》、《純正蒙求》、《左傳》、《國語》、《論語》、《孟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這個人為國家掙了很多錢,但最終,落得個被誅全族的下場
這個人一心想證明自己,最終卻落得抑鬱而終,但留下的遺產很寶貴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