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盡茶之真味,各地名茶如何征服明朝士大夫的味蕾?

盡茶之真味,各地名茶如何征服明朝士大夫的味蕾?

明代人對茶葉的追求比較高,對於各地出產的名茶也有詳細的記載。南京作為留都,而且是南方的大城市,因此各地的名茶在這裡都有所彙集。明人顧起元曾記錄了南京市場上來自各地的名茶:如吳門之虎丘、天池,界之廟後、明月峽,宜興之青葉、雀舌、蜂翅,越之龍井、顧堵、日鑄、天合,六安之先春,松蘿之上方、秋寡白,閩之武夾、寶慶之貢茶,歲不乏至。

這僅僅是反映出南京市面上各種茶葉種類繁多,品種較為齊全。也有人將當時的茶葉進行了排名,明代王士性將虎丘、天池列為海內第一,他曾說虎丘、天池茶今為海內第一。余觀茶品固佳,然以人事勝,其采揉焙封法度,錨兩不爽,即吾台大盤不在天池下,而為作手不佳,真汁皆揉而去,故焙出色味不及彼,又多用紙封,而蘇人又謂紙收茶氣,咸盛以磁堆,其貴重之如此。余入澳,飲太華茶,亦天池亞,又吸蜀凌雲,清敵不減也。

王士性主要肯定了虎丘、天池茶的製作工藝以及包裝技藝。此外,他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名茶品種,如滇之太華茶,蜀之凌雲茶。其實,浙東也多茶品,除了王士性提到的大盤之外,尤以雁山所產稱最。每年春夭清明日,採摘茶芽進貢,「一槍一旗而白毛者」,稱為「明茶」;而在穀雨日採摘者,則稱「雨茶」。這兩種都屬於上品。在雁山,還產一種「紫茶」,葉紫色,其味尤佳、香氣尤清。

明代薛岡也是一位品茶的行家,他認為界與松蘿興而諸茶皆廢,宜其度也。昔人謂茶能換骨通靈,吸界久之,而知非虛語。越茶種最多,有最佳者,然不得做法,往往使佳茗埋沒於土人之手。可恨!可惜!若告鄉之朱澳五井,太白、桃花山諸茶,使遇大方,當不在松蘿下。武夷茶有佳者,人不盡知。茶品之惡,莫惡於六安,而舉世貴殘皆吸之,夫亦以其身價不甚高貴,人易與乎?此正見俗情。虎丘真茶最寡,止宜新,齊亦宜新,唯松羅可久蓄。界宜春後采,松羅秋采者更佳,以是知茶品無過於松蘿。

按照薛岡的品評,明代最為有名的是松蘿,排在後面的是岑茶,而六安茶雖然口味不錯,但是價格卻不怎麼高,因此是明代比較流行的茶葉。

松蘿茶

明代大文豪袁宏道對明代的名茶也進行了品評,但是他與薛岡的評價卻是有所出入的。從他的文學作品中可見,余嘗與石贊、道元、子公汲泉烹茶於此。石贊因問龍井茶與天池孰佳。余謂:龍井亦佳,但茶少則水氣不盡,茶多則澀味盡出。天池殊不爾。大約龍井頭茶雖香,尚作草氣,天池作童氣,虎丘作花氣。唯齊非花非木,稍類金石氣,又若無氣,所以可貴。界茶也粗大,真者每斤至二千餘錢。余覓之數年,僅得數兩許。近日徽人有送松蘿茶者,味在龍井之上,天池之下。袁宏道對茶葉好壞的品評標準是有沒有茶氣,最後得出了齊茶第一,天池、松蘿、虎丘、龍井在後的順序。

龍井茶

袁宏道

除此以外,界茶也是一大名茶,到了明朝末年,逐漸受到人們的追捧。界茶被譽為「至精」,也叫「界片」。按照袁宏道的記載,界茶每斤值二千餘錢,折銀不到二兩。到了明朝末年,界茶的價格已達到每斤紋銀二、三兩。

茶的應用方法從唐代開始發展,到了明代大體可以分成三種:一是「煎茶」之法,唐代很多詩人有關於煎茶之詩,說明在唐代較為盛行。所謂煎茶,就是過去傳下來的「煮茗」遺法,其法就是將茶葉放入水中久煮、久煎。究其原因,就是像六安茶一類的茶葉,必須久煮才能使茶味更全。二是「點茶」之法,這在宋人的詩中能較多見到。自宋以後,全用點茶之法。所謂點茶,就是點湯。水大沸以後,恐傷茶氣,先用冷水數匙放入湯中渝茗,則氣味俱全,所以稱為「點茶」。可見,點茶不同於煎茶,而是一種「泡茶」之法。三是「渝」。渝已經是一種專門的泡茶之法。其法:入半湯以後加入茶,再加湯滿注就是「渝」這種泡茶之法。可見,渝飲法就是壺泡法,是由唐、宋時期碾煎法、烹點法衍生而來。

既然要喝茶,那麼光喝茶就有些無趣了,在喝茶時還要配上茶點。除此以外,還有「點茶」的習俗。南京人每到深秋,就用鴨腳子這種果品點茶,而且非常受歡迎。在蘇州,當地人則喜歡用芝麻點茶。

在湖廣的桃源縣,民間則有一種飲「擂茶」的習俗,無論貴賤長幼,每天早、午飲用兩次。擂茶飲法:用茶一撮,米一碗,茱英四五錢,芝麻一盞,以水浸濕,放到有齒的瓷盆中,持柞搗碎,再融入沸湯;再取出放到瓶盎中貯存,然後再加如熟芝麻、時果之類,倒入盞中,即可飲用。用芝寐、蔬果點茶,這在民間相當流行,但在一些講究清雅的士大夫看來,這是一種有傷風雅的事,不過是民間的風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面對山河破碎的祖國,遠在海外的蔣百里發出了怎樣的呼號?
初次接觸,蔣百里和吳佩孚之間能留下好印象嗎?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