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那個動不動就「炸毛」的孩子,到底在哭啥?

那個動不動就「炸毛」的孩子,到底在哭啥?

那個動不動就「炸毛」的孩子,到底在哭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本文:獨自成山

1

鄰家妹子在小區樓下跟我吐槽,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原是一句話的事兒,沒想到惹得母子二人雞飛狗跳。

妹子每天輔導孩子的功課,但孩子總是磨磨唧唧寫到很晚,昨天晚上也不例外。妹子拿起作業一看,發現錯了一道題,而這道題兒子已經錯了N次了。妹子有點生氣:這道題怎麼回回錯?

這一句再尋常不過的話竟成了導火索。兒子不假思索地反駁:哪有回回錯?接著母子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叮叮噹噹,火藥味漸濃,以至於最後短兵相接,妹子踹了兒子兩腳。直到次日清晨,倆人才和解。

我也曾因為一句話跟女兒鬧得雞飛狗跳,不過是「你老是不長記性」又或者「你怎麼一直看手機?」包括妹子的那句「回回錯」,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十之八九的父母都對孩子說過同樣的話。

然而,孩子非但聽不進去,反而跟大人理直氣壯地頂嘴:「我哪有!」很多父母不可理解,為孩子好,倒成了大人的錯?我想起初中時,我跟母親的一場爭吵,也是因為一句話。

書被母親拿去墊桌腿,我不願意,母親隨口一句:「早晚是縫紉機上的客!」一向學習一般的我聽了火冒三丈,立馬會懟:「我就是縫紉機上的客,怎麼了?」母親一聽這話,受不了了。母女二人開始相互「傷害」,最後,以我被母親暴打一頓而告終。

孩子莫名其妙地炸毛,讓父母又氣又驚。大人的一句無心之言,竟成了親子關係惡化的導火索。

父母的「多嘴」,往往帶有翻舊賬、不該說、抱怨或者否定孩子的嫌疑,是情緒上的冷暴力,不起眼,卻殺傷力無窮,也難怪孩子反應過激。

親子關係中,百分之九十九的衝突,往往源自父母的「多嘴」。不顧及孩子的情緒,是親子關係當中的大忌。

那個動不動就「炸毛」的孩子,到底在哭啥?

2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的辯題是「要是爸爸或者媽媽和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再婚,我到底該不該阻撓呢?」正反雙方你來我往,打得熱火朝天,似乎每一方都有道理。其中,肖驍親身經歷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肖驍的父親早逝,母親再婚,十二歲的他強烈反對,無數次用極端的方式橫加阻撓,如當著家長的面掀翻桌子,夜半去母親和繼父的房間擂一晚上門。早年的他理解不了大人的艱難苦楚。然而,二十八歲的肖驍終於釋懷了。

顏如晶的話一語中的:孩子當年的情緒沒有錯,沒有錯。讓孩子做一個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是應該的,沒有錯。如果沒有早年的情緒宣洩,成年後的肖驍也不會真正對母親的再婚釋懷。

有些情緒的果,結在多年以後。

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哭鬧發脾氣,一旦孩子出現不良情緒,就會強行壓制孩子的情緒。我曾見一個小女孩發現衣服上的水晶狐狸掉了,大哭起來,她的母親見狀,呵斥道:「哭什麼?不就是一個水晶么?至於哭成這樣?憋住!沒聽見是不是?」

話還沒說完,「啪」一聲,女孩的右臉上五個指頭印。女孩撇著嘴,極力控制著不讓眼淚流出眼眶。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連哭的權利和自由都沒有了?

四歲的兒子性子很倔,凡事都要跟他商量,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大人只能建議,不能替他做決定。有時候,哭著的他眼淚還沒來及擦,就轉而破涕大笑,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才是孩子該有的性子。

如果你的孩子愛哭愛鬧騰,甚至愛發脾氣,恭喜你,你收穫了一個正常的孩子!

讓孩子成為孩子,自由表達情緒,喜樂由心,才是父母給孩子的禮物。

那個動不動就「炸毛」的孩子,到底在哭啥?

3

人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一個不哭不鬧、聽話懂事的孩子是可怕的,因為他已經喪失了表達情緒的渠道。

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而孩子的情緒卻是被父母的捆綁泯滅的。

需求被壓制,情緒被捆綁的孩子是殘忍的,因為他們已經喪失了人的溫度,不能哭,不能鬧,只能將矛頭轉向自己或者無辜的人。他們已經不會用正確合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人,有的孩子甚至下手打自己。

反倒是那些愛哭,愛發脾氣的孩子才更像孩子。他們一直在拼盡全力地反抗。從某種意義上說,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有著驚人的能量,他們在奮力自救,只是他們沒有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教育不好孩子,只因為我們本身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假借教育孩子的名義發泄自己的情緒。家庭教育的本質是情緒教育。孩子的成績是老師的事,而孩子的情緒卻是父母的事,也是父母情緒自控力的外延。

孩子只是見樣學樣,孩子無辜,而大人一點都不無辜。如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事故的起因竟然是因為乘客坐過站,情緒激動,動手毆打公交車司機,後司機與乘客互毆,最終導致公交車墜江。活生生的十五條生命,因為情緒的惡魔瞬間斷送了。

很難想像,這樣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情緒就是心魔,你不能控制它,它便吞噬你。情緒人人有,不會合理正確表達情緒的人,最終必遭情緒的反噬。大到人命,小到雞毛,無一不被情緒詛咒,孩子更是情緒的複製品。

教會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那個動不動就「炸毛」的孩子,到底在哭啥?

4

一言不合、求而不得之下,孩子的哭鬧無處不在,惹得父母火冒三丈。然而,哭,是孩子的天性,明白這一點,父母就有了主心骨。大人不能滿足要求,孩子哭鬧怎麼辦呢?

從事多年青少年心理學研究的李玫瑾老師支招:將孩子抱到卧室里(安全處),心平氣和地看著孩子哭,必要時遞上紙巾,等孩子哭累了哭完了,再安撫孩子,最後跟孩子解釋不能滿足他的原因,最終達成共識。

讓孩子明白:你可以哭,但比哭更有效的方法是溝通。

作為父母要明白,孩子有哭的權利,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並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父母有讓孩子哭的義務,更有教會孩子如何溝通的責任。

有的孩子不哭不鬧,但他會「怪」,心裡憋著一股氣,散不掉,一個人鬱悶地呆著,誰也不理。兒子也會這一招,我會跟他說話:你是不是生氣了?你是不是想要那個東西?媽媽也想給你買,媽媽愛你,但是······

兒子聽著聽著,忍不住地撇嘴,眼淚嘩一下湧出來。此時,我會抱住他,安撫好他的情緒,等他破涕為笑,一切陰霾都散了。

很多父母只跟孩子掰扯對錯,對孩子的情緒置若罔聞。聰明的父母總是先捋好孩子的情緒,情緒通暢了,理自然也就直了。父母一定要看得見孩子的情緒,並能及時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其實,家庭教育是艱難的,向來不是對錯的評判,而是情緒的疏導。好話,一定是舒服的,如沐春風;好的父母,一定是和氣的,如許暖陽,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相互成就的,如魚得水。

而一個健康的孩子一定單純的,他們敢哭敢鬧,會表達自己,懂得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更懂他人的難,和父母的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你到底是一個媽媽,還是一座火山?
規則意識還會影響到娃的智商?別錯過立規矩的最好時間!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