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屁事」不是小事兒 和你健康有關

「屁事」不是小事兒 和你健康有關

生活中經常遇到放屁的尷尬,而這種尷尬往往是因為胃腸脹氣在作怪。腸胃不舒服,輕者噯氣,聲聲入耳,言語斷續;重者放屁,「雷聲」滾滾,異味頻來,聞者無不掩鼻,聽者無不皺眉……

腹腔內的氣體是從哪裡來的?

一是外在的空氣進入體內。當你滔滔不絕地說話、嚼口香糖、用吸管喝飲料或囫圇吞棗地咽下食物時,不少空氣也隨之下肚。

二是大腸內細菌分解食物過程產生的氣體。我們吃下的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約90%在小腸被吸收。其他未被小腸吸收的食物進入大腸後,就會被大腸內的細菌分解利用,產生氣體。

成人每天要放多少屁?

噯氣和放屁都是人體正常的生理需要,「屁乃人生之氣,豈有不放之理?」成人每天平均要放14次屁,只不過有時連自己也未能覺察到。放屁,是胃腸蠕動的信號,若一個人不放屁,或整天連珠炮似地放個不停,都說明身體出了毛病。

人一次噯氣可以排出20~80毫升的氣體。正常人每天平均放屁14次,排出的氣體約有600毫升。屁里有氮氣、氫氣、二氧化碳和甲烷,約佔總量的99%,只有佔1%的成分使屁產生臭味。屁在排放時的溫度為37攝氏度,速度為3.05米/秒。

有屁就要放

從生理學角度講,大腸內居住著數以千萬計的細菌,它們在幫助消化、對食物進行分解的同時,會產生不少有害氣體,必須及時排出體外。所以,有屁必放,不放對身體有害。

外科醫生素有「一屁值千金」之說,他們對屁「感情深厚」。當腹部手術後,病人不久即能頻頻放屁,說明胃腸蠕動已恢復正常,提示病人可以吃東西了,醫生就會放下一半的心。如果病人老不放屁,醫生就會皺起眉頭。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

這種民間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若進食含澱粉類食物,食物在被分解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量較多,於是屁聲隆隆,「不同凡響」,氣味卻不是很臭;進食肉、蛋、乳類等含蛋白質、脂肪豐富的食物,就易產生硫化氫、糞臭素、揮發性脂肪酸等,氣量較少,於是聲音不高,甚至為無聲的「啞屁」,但奇臭難聞。

來源:搜狐健康、中國家庭醫生等整理

新媒體編輯 杜敏

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快報健康 的精彩文章:

扶正祛邪「三九」養生——市中研附院開展「三九貼」及穴位敷貼預約服務
這些菜隔夜傷肝臟,絕對不能留!

TAG:城市快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