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關於新iPad Pro,我錯了-iPad Pro密集體驗

關於新iPad Pro,我錯了-iPad Pro密集體驗

本文作者:WedSC

大媽厚愛,這應該是收到過的最隆重的包裝了。

嘗試使用iPad Pro+Pencil+Smart Keyboard來替代原來手裡的MacBook Pro Late2016 15寸頂配,「嘗試」將其作為自己唯一伴手「生產力工具」,由於筆缺貨,大媽家小編一再撫慰,努力先按照pad進行體驗,筆已到貨立馬發過來,雖然一直沒貨,眾測君么么噠。咱有PlanB

這段時間的超級密集體驗使用之後, 再回顧以往關於iPad這條產品線的定位和代際演變之後, 得到了這篇體驗測評的標題。

關於iPad Pro2018, 我錯了。

或者說, 我想多了。

再或者說, 我想少了。

想少了?

這個想少了, 是從硬體、性能、配置方面作為著眼點。

第一代iPad Pro面世到現在第三代, 每一代都搭配了當年當時甚至之後一年的平板電腦的宇宙最強配置,最佳性能表現。 也就是常說的蘋果秀肌肉。

Show off~

今年2018秋季面世的這款iPad Pro, 單從跑分來說, 多核跑分成績已經超過2018款i5的MacBook Pro了。

那很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個聯想:性能這麼強悍, 我能不能用它來直接代替手裡的電腦呢?

你看, 鍵盤也有啊, 原廠副廠都有, 平板本身又是表現優異的超大觸摸屏,還有一支筆, 組合起來和一台MacBook有什麼區別,性能還更強, 還更便攜輕巧,裝逼成分還能更重一些。

生產力工具, 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對工具本身的性能都有相應的要求。也就是說工具本身的硬體性能配置確實是作為一個生產力工具的基礎

比如一個文字編輯工作的用戶如果使用的工具連打字都卡那自然是工作效率變差,從而心情變差,進而影響思路扼殺創意,一整個惡性循環鏈, 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升級工具的慾望。 這樣一來工具本身的性能屬性就會被無限強化。

但,這是一個有確切使用場景和需求的比方, 現在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基線級別的需求了。

作為當前常規生產力工具首選的筆記本電腦來說, 被要求的賦予的使用場景和要求要多樣化的多得多得多。

一個純粹的優秀的硬體基礎是肯定無法勝任來解釋整個「工具」的意義了。

這就是我說的想少了的地方。

想多了!

2010年Jobs在祭出第一代iPad的時候,對iPad的產品方向或者定位原話是這樣的:

Is there room for a third category device in the middle? something that』s between a laptop and a smartphone.

1. 瀏覽網頁

2. email

3. 觀看和分享照片(enjoying and sharing)

4. 觀看視頻

5. 聽音樂

6. 玩遊戲

7. 看電子書

要在這些方面比手機和筆記本上體驗都要好,否則這個產品就沒必要存在。 「這句也是當時說的」

這是Jobs在2010年的keynote里介紹引出iPad之前描繪的對iPad的定位。

順便嘲諷了一把上網本,說上網本除了便宜,其他一無是處。(還有在介紹第一代iPad的時候,Jobs好幾次強調了「薄」,應該也是跟當時的上網本的笨重作對比了。 )

當然,時隔八年,上網本的定義已經不一樣了, 或者說模糊了,而且形態上也經歷了演變。 比如蘇菲,比如Chrome Book。或者比如當年喜力自己的Thinkpad C1 Tablet 全家桶,就差一個投影模塊啦,擴展電池應該在某個角落吃灰。

2018這次發布會公布了iPad這條線的銷量,

iPad is a magical piece of glass that transformed instantly into anything you want it to be.

This make iPad not only the most popular tablet but the most popular computer in the world.

iPad Pro pushes the boundary to deliver our most cutting edge iPad experience. It includes our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our highest performance. iPad Pro deliver so much capability to our users, and we have been absolutely amazed at the creative things that』s done with it. That『s why we created iPad Pro. 「這裡是喜力聽寫下來的,就不逐條翻譯啦,經典文案樣板。」

但在這個發布會中,如果這個iPad Pro能替代筆記本甚至電腦的話, 那為啥在發布iPad Pro之前會有重磅更新MacBook Air和Mac mini呢? 相對於Air, 全新的MacBook線本身已經很輕薄了,如果光是Air的體積重量的話,其實也並沒什麼決定性的優勢。 相比之下,如果將其認為是產品線重疊的話,iPad Pro也就沒有什麼亮點了。

這一部分細摳這麼多,就是想從源頭,從品牌本身對自己產品的定位,來去嘗試對手裡這塊大媽寄過來11寸iPad Pro 2018有一個篇基準的理解。

所以,前有MacBook Air,有Mac mini,顯然,自己想多了。

那到底行不行呢? 這就是喜力這段時間的努力!

給一個物件賦予更多的屬性,似乎是DIY的樂趣所在。

那給一台平板賦予了筆記本電腦的屬性,是不是更有成就感。

往往成就感是伴隨著痛苦一起來,更多的可能是, 在痛苦之後才來。

廚子Tim介紹出全新2018 iPad Pro之後說了這句話: It』s gonna push what you can do on an iPad, or on any computer, even further.

接下來的文字是喜力從原來7000字全刪全部重寫的,畢竟和iPad Pro這個產品本身的測評體驗偏離了,更多的是經驗向的內容。

其實一句話就能概括完整:

沒有一個易用的文件管理機制, iPad Pro 2018是目前宇宙性能最強悍的平板, 後面不能加任何後綴,「比如電腦,筆記本」。

感興趣看喜力話嘮的可以繼續,或者直接跳到後半段,pad本身的體驗放在後面啦。

火力集中在如何讓iPad Pro成為自己生產力軍火庫的一個有力的擴充上。

前提

雖然現在很多軟體都是雙平台的,兼容性比起以前也有很大改觀, 外加雲盤網盤類產品的輔佐,iPad Pro跨平台擴充也是可以的。 但,就不能認為是一個有力的擴充。

蘋果建了一座美好的花園,進來很簡單,再想出去,有點難。就先在花園內擴充了 。

電腦系統是MAC OS, 手機是iOS系統, 加上這個iPad Pro「哦對,還需要一個鍵盤和一支筆」,外加足量的iCloud空間。

有一點,就是很多軟體很好,即使是免費版都很舒服了,而且很多軟體是支持第三方雲功能的「比如iCloud,Dropbox,Google Drive等等」。 但,根據自己需求,必要時,付費版還是必須的。

有iCloud做橋樑,Airdrop和Handsoff作為主要輔助,以及各類軟體自身的雲同步,來解決整個生態內的文件互通性和同步性。

喜力是200G iCloud月付費用戶,就目前個人的使用習慣和空間需求來說,能平均保持在50G左右的空餘。

使用場景

小生意人,buyer;

老年Blogger,愛碼字;

攝影愛好者;

攝像愛好者。

主要就從這幾方面來綜述iPad Pro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力的擴充。

對應小結

嗯,有一點,暫時沒筆,很多操作肯定是沒法和用筆操作的精準度和便利性相比的,這裡大體上避開高頻用筆的場景。

已不在職場,但工作內容的複合性可能比單一職場更複雜些。 不過不管怎樣,office全家桶這套軟體是繞不過去的。 常用的Outlook,Word,Excel,PPT有相對應的「郵件」, Pages,Numbers,Keynotes。除了郵件這個應用上手沒什麼轉換和學習成本之外, 對Pages,Numbers,喜力差不多花了1年的適應期。如果是類似會計這類對Excel有複雜操作要求的,可能學習成本更高而且可能轉變不過來。 Keynotes使用起來倒是非常方便。 以前Project用的還多一些,現在基本不用了,有也是供應商提供,自己不用費心思做,就沒去嘗試找OS下的替代方案。

其他一些錯位使用app,比如用Trello做日程、to do和備忘,比如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框架或者演講框架或者跑程序邏輯。 這些操作是踏踏實實可以在ipad上舒服的操作的。

像CAD這樣的軟體,跨平台而且運行穩定性等等都還不錯。 在Pad上使用,如果是看平面圖而不進行複雜的操作的話,沒問題,而且對大型工程文件的載入和操作相應速度都不錯。 雖然CAD的iPad版做的很不錯,而且月付費價格也不貴,但感覺還是沒有滑鼠操作來的舒服。 這類操作可能有觸控筆會好很多。

如果是偏純文本或富文本編輯占自己工作絕大多數的話,比如有些相近的喜力這個老年blogger,包括所有原創和眾測文字編輯,用word或者印象筆記編輯都木有任何問題,而且喜力自身就是從Word開始,轉變到印象筆記。 就在印象筆記的創始人都有點不想做這個產品的那陣子,那會兒在創業期的喜力周圍幾位碼農極力推薦Markdown,剛好印象筆記那時候還不支持markdown,常年印象筆記年費會員的喜力就買了第一個markdown的國產編輯器——Mweb,經過了大約1小時的學習,立馬就上手了,然後一發不可收拾,愛到不行,之後的文字編輯全在mweb上完成。 就是目前比如大媽家的編輯器還不支持markdown。

後來喜力有了寫長篇系列文的想法之後,試用了Bear和Ulysses之後,買了Ulysses。「這篇體驗文所有的文字部分都是用iPad Pro+Smart Keyboard+Ulysses一起完成的。 」

這類工作的需求量最大的是瀏覽和輸入並且儘可能的脫離滑鼠,在這一點上,iPad Pro+鍵盤倒是一個非常,非常理想的替代品或工作流程的一個強有力的擴充。

這次iPad Pro的官方圖片里有索尼大法的相機啊,想想都激動。結果,

Apple,Shame on you

責怪歸責怪,先說好的。

首先是C口,如今改type-c口已經沒什麼壓力了,畢竟市場和用戶被教育了那麼久了。 這樣一來原來在MBP上用的周邊就可以直接用了, 比如那個巨貴的讀卡器。

第二點是一直以來的優點, 可以在圖片庫里而不需要第三方app來直接預覽raw格式的照片。

第三點,這塊屏幕,是我見過的ipad上最好的屏幕,在這上面看圖,是個小小的享受。

如果是個攝影師,那麼搭配強大簡潔易用的Lightroom移動版,月付費39還是多少的(這個付費主要是為了RAW格式的開放使用),就可以讓手裡這個iPad Pro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了。自己桌面版「win和MACOS都可以哈」的LR預設通過雲端同步後載入到移動端LR app,然後就可以在拍完導入圖片之後直接套用預設,可客戶直接看最終成片的大概樣子了,可以現場挑片,這樣會顯得工作高效人又專業裝備也夠裝逼,一舉多得。 絕對增加好感。

雖然這點以前的ipad和iPad Pro也都能做到,但2018的iPad Pro性能更強悍,屏幕更好,而且邊框更均勻更好看,嗯嗯,不要反駁了,就這麼定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強大而優秀的軟體,比如國產的潑辣修圖這類。主要還是看自己的使用習慣和工作流程需求。

但如果想進行複雜的修圖操作,雖然滿血版的Photoshop明年就會上線了,現在內測版已經有verge的視頻放出了,但喜力個人比較擔心的一個是價格,另外一個是優化。 功能上面,看了演示的內測版視頻,覺得已經是蠻強大了。 再次怨念沒到的筆啊。目前的PhotoshopExpress其實只要不做複雜的修飾任務,也挺好用的,可以替代掉Layout之類的app。

換到視頻上來說,基於強大的硬體性能,4K視頻剪輯真的沒壓力,這是優點1.

優點2,自己生態下的iMovie移動版功能和桌面版iMovie以及Final Cut ProX無縫銜接,比如下面這個開箱當晚拍的視頻片段就是用桌面版的iMovie同步到iPad Pro上之後用了一個簡單的內置Ken Burns做的一個模仿DollyZoom效果。iMovie的渲染和輸出也是相當的快。

剩下的優點就是上面的第三點啦。

軟體上,還有比如油管上推的很火的LumaFusion,試用了一下,不支持關鍵幀選定,作為一個被譽為移動剪輯神器的app,即使有多軌道多功能,但單軌關鍵幀選定這一點上不行,那也就註定不能進行複雜的剪輯任務了。 就沒花那個錢,還是iMovie用用就夠了, 還有VUE,一閃這類輕視頻編輯軟體, 其實大疆的Dji xxx軟體也是不錯的編輯軟體。 但如果有前Pr用戶想在上面體驗Adobe的Rush也就是Pr的移動版,那還是省省了,完全負優化,各種卡,而且頻繁閃退。

到缺點部分了:直接傳輸「有線無線」都不支持1080P以上格式的視頻,即使使用大法家的PlayMemoriesMobile也不行。

不支持大法家HLG「H-log」格式的視頻,如果一張卡上記錄的全是HLG的視頻,那用讀卡器插入之後,框框跳出來之後就木有反應了,木有任何反應。

聯機時不要對相機內的卡進行文件選定刪除操作,一旦操作,卡上所有內容會被類似於格卡之後的樣子。 不過使用相機內恢復卡內容能救回來,但,如果碰到哪次不能順利救回呢。

如果是比如下圖典型的這類視頻需求的用戶來說,如果操作流程中涉及到多格式文件的話,尤其是對vlog這類求隨時隨地,求效率的用戶,按理iPad Pro應該是很理想的選擇,但偏偏反而很不理想。

當然,如果是常規視頻格式為主要素材的話,並且對移動性和便攜性有要求,那到還是可以可以考慮的選擇。要知道同價位可以入全新MacBook啦。

「刪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各個具體軟體在不同平台上的差異和解決辦法,這類內容太偏離對一個Pad的體驗內容,有些就拆分到後面測評體驗部分了,還有大部分有機會寫個帖子。」

還是寫了很多,該稍微總結下了。

就像在前提里提到的, 需要在一個生態下「應為有些應用只有在iOS或MacOS上有」,並且有雲「iCloud,Dropbox,Google Drive,Baidu,以及各類應用自帶的雲服務」服務提供最關鍵的輔助和銜接為基礎。

設備是人在使用,每個人的使用需求不同,每個人對生產力工具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我們對我們自己熟知的以及正在探索不斷優化的工作流程中,對於這個加入工作流程的2018 iPad Pro來說,它能很好的勝任它自己能幹的事兒,只要我們知道它的限制在哪兒,就能很好的利用好它。

還是那句話,它能幹好它能幹的事兒,但如果我們想多做哪怕一點點更深入的操作,就立馬不行了。 比如給文件重命名這種最基本的操作。

iPad Pro勝在不需要開關機,點亮就可以開始使用,比如外接鍵盤,鍵盤也是放上去就能開始打字。作為手機和電腦的中間體,銜接兩端或者獨立完成一部分工作。是可以作為一個有力的擴充的。

所以,回到廚子Tim說的「even further」,就當他是發布會為了說起來好聽的文案說法吧。

硬體和性能

這是目前全宇宙性能最強悍的Pad。

跑分,它的多核跑分都超過了2018款MacBook Pro i5版的跑分了,是去年2017款iPad Pro的兩倍。A12X功不可沒。

屏幕,11寸,120刷新率「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600尼特最高亮度,P3色域,還有,是喜力喜歡的LCD。

有亮度打底, 這下可以放心的支持HDR了。 支持杜比視界以及HDR10的視頻格式。

還有比較容易被忽視的1.8%的反射率,雖然是個鏡面屏,但反射率是決定這個鏡面到底有多鏡面,或者說到底有多影響閱讀觀看的程度。

原彩顯視「True Tone」越來越悄無聲息但又讓人舒服。

但有一點比較蛋疼的,就是發布會上那個「Liquid視網膜屏」聽上去很牛逼的一個技術詞,結果其實實際上就是屏幕四周做了圓角遮罩,而已。 太過分了。

還有一點,解析度2388x1668,解析度是介於2.7K和4K之間因為長寬比而成的一個特殊的組合。 不過好歹解析度上去了, 但仍然是iPad4就開始採用的264ppi,低於iPad mini的326ppi。

不過抱怨歸抱怨, 這些依舊阻止不了這個2018 iPad Pro的屏依然是目前看上去最好的Pad屏, 這個Pad沒有i。

USB-C的引入是很受歡迎的,終於不再是Lightning介面了,Lightning介面從技術規格上來說,已經沒什麼優勢,而且受限又多,還要加上MFI否則體驗就不一定好。 C口就好說了。 不過目前這個C口,除了充電,讀卡,和電腦互通數據之外,其他似乎就沒啥用了。 因為iOS的限制, 都沒法讀外置硬碟的數據。

原配雙C口充電數據線,長度1米。夠用。

充電頭也有了升級,首先是一個C口母口,這樣就不用擔心長期使用之後線頭脫皮損壞。

規格上支持5V3A和9V2A的快速充電。 雖然叫快充,但這個18W的功率還是雞肋了些。

喜力去年還說,你什麼都去掉了,有種把3.5mm音頻口也去掉呀。

嘿,人家今年真的去掉了, 有種。

四揚聲器,完全對稱,音量感人,音量開到頂也不次音,蘋果是怎麼做到每一年都對揚聲器有提升還做的這麼好的呢。

橫置之後用起來很舒服。 加上對HDR10的支持,看視頻即使不加音響外放,比如播放愛奇藝上支持杜比音效的電影資源, 也已經是個不錯的視聽感受了。

還有還有,可以不帶耳機用平板吃雞啦,左右對稱發聲,不帶耳機也可以聽聲辯位啦。

5個麥克風,可以用遍布全身來形容。 收音效果杠杠。

說完上面這些,用攝像頭來過渡到外觀。

一開箱就一個一個大大的凸起的攝像頭迎面撲來。

關鍵這個攝像頭的參數比上一代下降了。嗯,下降了。 這裡往好了想是蘋果明白畢竟iPad Pro掏出來拍個照片那場面挺隆重的,跟手機拍攝來說,這個絕對不屬於高頻使用的一個部件,除了輔助AR之外或者說AR不可缺的一個部件之外,就喜力個人來說,用來拍照的第一選擇絕對不是ipad了。

既然明白了這一茬,而且實實在在的給降級了,那幹嘛還搞得那麼突出嘛,怕人認不出來這是Pro么,那下面的銘文在iPad後面加上Pro不就行了么。

不過這都8012年了,雖然硬體上降級了,實際拍攝表現還是非常可以的。 想必大伙兒已經看過很多圖片了,咱就不在這裡更多的浪費篇幅啦。

外觀上除了這個凸起的攝像頭。 其他基本沒設么可吐槽的。

「中框」做成了直角邊,這一點除了大伙兒說的回歸iPhone經典設計語言之外,個人感覺更多的是為了配合窄邊框的視覺效果,如果做成ipad的弧形中框的話, 視覺上會削弱窄邊框的效果。 這樣的改動,在握持感上,並沒有覺得帶來手部的不適。

說到窄邊框,之前幾乎一年都在傳的各路rumos和各種渲染圖,都想多了。

不過確實窄了,去掉了指紋識別,在額頭部分塞入了整套3D結構光組件和攝像頭的前提下,把上下邊框都推到了和左右邊框幾乎完全一樣的尺寸。在視覺上看上去,整個4個邊框的尺寸是完全一樣的。

息屏狀態下,嗯,看上去像個小黑板。

體驗

新的FaceID比起iPhoneX上那個,進步不是一點點。 解鎖時對臉部和屏幕之前的關係有了更大的寬容度,應該是演算法上有了很大的改進。 比如可以斜視識別,可以橫置識別,倒置識別,你站著,靠著,躺著,走著,它都能識別。而且識別的速度非常快,借用一句古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幾乎可以到讓人感覺不到的地步。對於一個使用頻率不能和手機相比的平板來說,這樣的體驗是非常棒的。

隨著iOS升級帶來的全面屏操作手勢,讓使用全新的iPad Pro的體驗非常棒,上手更快,操作更便捷。 同樣受益的還有無home鍵的iPhone。

還有,隨著升級之後的iOS12, 支持兩個Face咯。 不小心讓女兒知道了,她一定要她也能用FaceID解鎖,就立馬給她錄入了,小樣蓋上,打開,解鎖,蓋上,打開,解鎖,如此反覆,玩半天,開心的不得了。

原裝充電頭從6%-80%大約用時2小時,剩下的20%,大約耗時1小時。

好在和iPhone8/X/SX/SX Max/XR以及一二代iPad Pro一樣,支持PD最高30W的快充,這樣一來,MacBook Pro的充電頭就可以給PAD充電啦。 用MacBook Pro的C口充電頭充電,從4%-100%大約耗時110分鐘。

不過上面兩個充電時間測試喜力忘了溫度這個很重要的環境條件。

在2018入冬後第一個真正寒冷的夜晚, 當時室溫是5.5度,喜力給快沒電的iPad Pro插上了充電,然後開始六指琴魔般的敲鍵盤碼字,大約碼了很久很久之後,肚子餓了準備下樓煮碗麵條去,看了下躺在旁邊的iPad Pro,電量居然特么變少了

然後請看下面這個花了一通宵,真的一通宵,做成的GIF。 注意時間和電量。

冬天來了,請準備好熱水袋。

或者一碗熱乎的麵條。

它還能變成一個塊目前最貴的充電寶,能給iPhone充電。 但如果Pad電池電量少於連接的iPhone的話,會被iPhone反向充電,不知道這裡的電量多少的判斷機制是怎麼樣的。

還能給咱的相機充電。

待機方面,滿電之後玩50分鐘侍魂-朧月傳說之後,還剩80%電量。日常帶出門當做電腦應付一天的使用,基本保證不用擔心電池不夠用。

如果是純玩遊戲的話, 侍魂連續玩4小時基本就低於10%了。 你是怎麼知道噠?

喜力臉紅又傲嬌的承認,沉迷遊戲了。 5天完成的,都我一個人玩噠。

所以如果是比如功耗低於遊戲的視頻觀看這類使用,續航應該會更長。

OK,既然咱對Tim說的「even further」表示不完全贊同,那就按照當年Jobs說的一個iPad的使命,來逐項體驗。

瀏覽網頁

Jobs那會兒,手機app還不像現在這樣鋪天蓋地且包羅萬象,人們對瀏覽器瀏覽網頁的需求已經不像當年那樣高頻和重要了。 所以,其實瀏覽網頁可能不能放在第一位的一個使用工具了。

iPad版的Safari,不能稱其為一個完整版的瀏覽器,但相比其他比如Firefox這類移動版瀏覽器,在iOS下那Safari確實算一個不錯的移動端瀏覽器。外加這塊漂亮的屏幕,雖然少用,但瀏覽網頁感受還是不錯噠。

郵件

郵件是喜力重度使用的一個應用。在MAC上使用的就是OS自帶的郵件app,使用過程中沒有任何不適, imap和exchange都能完美支持不挑域名,只要郵件服務商提供的服務,都能用上。 在iPhone上的體驗也非常不錯,之前也折騰安裝過比如強大的網易郵箱客戶端後來還是卸載了,原生的就足夠好用。

作為在手機和電腦之間的補充,iPad Pro上的郵件app同樣出色,有鍵盤加持的話,徹底用Pad進行郵件往來操作完全不是問題。 不過附件得提前準備好

但問題是,如果沒有鍵盤,寫長郵件應該還是比較蛋疼的吧。

看照片和聽音樂

有這塊漂亮的屏幕在,看圖片本身是一件比較享受的事兒,而且支持色彩管理,能對所有有ICC tag的圖片進行正確的色調映射,所以即使是專業需求的看圖,在圖片應用上看圖也是沒問題的。 這一點在後面專門的屏幕部分提到。

聽音樂,月費會員如果是偶爾在iPad Pro上同步手機端或者桌面端自己的播放列表來聽一下,4揚聲器的出色表現至少可以讓iPad Pro取代常規的幾百元的藍牙音箱。

但是, 除了專業需求,在ipad上看圖和聽音樂的使用頻率應該也不能算高的。要藍牙推送手機也可以,看圖,手機也可以,尤其如果是看手機拍的圖。

看電子書

有這塊漂亮的屏幕,看彩圖版的電子刊物,那絕對是一種享受。FHM男人幫走起

作為Kindle用戶,來找找ipad能做而Kindle不方便做的事兒。

比如邊看邊做筆記,比如截個圖直接發盆友圈表示自己正在努力用功專心的讀書,順便說一下「沒想到新買的iPad Pro 2018年最新iPad看書也是一種享受呢」。收割朋友圈小愛心。

不得不說的屏幕素質

截圖裡Jobs說的就還剩下「視頻」和「遊戲」兩項了。 在說這兩項之前,一定要說一下這塊屏幕。

前面一再提到「有這塊漂亮的屏幕在,xxxxxxxxx」是因為這塊屏幕確實太優秀了。

經過一系列不算複雜的操作之後,順利對這塊屏幕進行了檢測,結果除了掉下巴之後就是欣喜,因為就單單有這樣一塊屏幕和app的輔助,這個iPadPro就可以有其他用法了。

關閉TrueTune關閉夜覽,亮度固定在50% 左右,校色選項L值選擇實測值, 之後進行檢測和校色。幾個小時之後的校色報告才是實力的體現。

sRGB的覆蓋率是99%,這裡不需要糾結P3色域如何,當然,單單有優秀的色域覆蓋率還只是基礎。

ΔE平均值0.74,最大值黑場有個3.79, 除了黑場,其他全綠。 這個表現已經優於咱那塊價格13K的AdobeRGB在廣色域下的δE平均值1.7的表現啦。即使跟一眾sRGB下的專業顯示器來比,這個色准表現也屬於頂級的或者說是一流的表現了。

於是就有了下圖這樣的姿勢,

可以看到在iPad Pro上看到的樣子基本就是在經過認真校色的MBP上見到的樣子。

這個對於沒有額外預算上高價專業顯示器剛好又是剛需或者福利上了iPad Pro的用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擴展使用姿勢。 代價是一個價格68元的app-duet。 還有很多其他類似功能的App,都能實現。

如果不希望有線牽絆,有很多app支持無線擴展屏幕,只是可能對於修圖來說就不行了,作為修圖擴展屏幕需要把Pad設置成擴展顯示器且非鏡像模式。 無線個人感覺更適合碼農用來作為擴展窗口。

這套行頭,跑到沙縣小吃里那麼一坐,擺開陣勢,那絕對的, 到位。

喜力在自己幾篇關於色彩管理的原創中強調色域不是關鍵,色域覆蓋率也不是關鍵,在色域覆蓋率不差的情況下,色准才是關鍵。 這個iPad Pro色准有了,還有優秀的色域表現,外加iOS和MacOS都不錯的系統內色彩管理。齊活兒了。

把屏幕吹捧完了,繼續回到Jobs老爺子還剩下的兩點上來。

視頻和遊戲

都放一塊兒是因為遊戲有很強的視頻屬性。

iOS本身的限制,如果直接用預裝的播放器,則在視頻格式上有很大的限制。 就拿體驗期間遇到的一件事兒打個比方, 朋友買了兩張ISY2018三亞的跨年電音節的VIP票還包了專機,為了表達激動興奮之情,飯桌上在他的XS MAS上播放官方宣傳視頻,是一段FLV格式的視頻,能播放,就是那個畫面暗暗地基本啥都看不出來。然後一臉無辜的面朝著喜力:專家,幫幫忙。

VLC能播放FLV,但也會出現各種奇怪的問題,而且FLV需要連接iTunes導入或者通過網路才能播放,當場喜力也沒法解決。還有所有其他的獨立第三方播放器,都是需要通過相同的方式才能將文件放到本地或者聯網播放。

所以如果是想用iPad Pro作為一個非流媒體視頻常用的播放器而且格式又是五花八門的話,絕對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而且這個用法,就有點類似於用iPad Pro拍照片,太隆重。

如果家裡有私有雲比如群暉NAS之類的條件,解碼交給NAS這樣子的,喜力把它划到流媒體應用一起。

播放流媒體視頻,外加這塊漂亮的屏幕,又有很不錯的揚聲器加持, 在歷來ipad這個產品的大眾主要使用場景下,這個iPad Pro是非常理想的非常愜意的。 怕打擾周圍可以搭配藍牙耳機,煩心被周圍打擾可以搭配無線降噪耳機。

遊戲,哎呀

幾天吃雞開黑時的對話精練

第一天

- 哎呦,我去,這畫面太爽了

- 什麼畫面

- 我在用iPad Pro玩

- 你也用ipad玩啦,是不是很爽,紅點變2倍,2倍變4倍吧

- 嗯吶,爽,而且轉身的跟隨性好的一筆,之前在vivo NEX上完覺得已經很爽了,這個,這個太爽了。 哎呀主要這個畫面,你不知道,真的太爽了。

第二天

- 哎呀,卧槽這畫面是特么爽,太爽了,哎呀—

- … …

第三天

- 哎呀,卧槽這畫面太爽了

- 你閉嘴

第四天

- 哎呀,我去這… …

- 閉嘴

- … …

吃雞選項如下,開HDR效果,然後還很流暢,絲毫無卡頓,絲毫木有。

玩侍魂只是因為看到剛上線,隨便玩玩而且又有小時候的情懷,結果別的先不說,就那華麗的畫面和整體還不錯的古風風格音樂等細節照顧還不錯,就有了前面電池部分截圖那個畫面。根本停不下來,跑到一個好看的地方就截圖,不停的截圖,咱發出來的已經很收斂了。

然後是不好的部分,就是目前遊戲的畫面對iPad Pro屏幕的適配,都是兩邊有兩條黑邊,浪費這麼好的屏幕。

不過還算好的是,適配只是時間問題。

Jobs老爺子那套走完。

喜力買了個鍵盤

主觀的描述下這個鍵盤的手感,到這裡輸入了不到800字「真的大篇幅修改過」,我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鍵盤的尺寸。 不知道12寸的會不會稍稍好那麼一些。 沒準手小且鍵字如飛的妹子更適合這個鍵盤。

有一點比較方便的, 就是輸入法切換安排在了最左下角, 需要切換的時候非常方便, 盲操作完全沒問題。

這個Smart Keyboard首先鍵帽類似織物的紋理, 單摸摸摸起來還是挺舒服的, 如果是長時間使用,特別冬天在暖氣下,手指更容易有冒汗的感覺,就是在ABS鍵帽上從來沒注意到過的一個小現象,用這個鍵盤的時候體會到了。

作為一個10年Filco黑軸轉茶軸的偽大力金剛指來體驗下來, 鍵程實際很短,和MacBook的新款蝴蝶鍵程差不多,但因為觸發需要更多的力氣,且回彈手感特別紮實,真的,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個回彈,所以整體感覺上去鍵程比實際鍵程要長一些。 自然的, 輸入這1000個字,手腕後面已經有點隱隱的酸酸的了。

除了這些之外,就都是優點了,優點是啥:做的紮實,用料沒得挑,好看,顏色也是喜力喜歡的顏色。

當然,這個價格,現在一把KOBO定製的Filco也才1400上下。

嗯,關於這個鍵盤本身,就這麼多啦。

小遺憾

自然是Apple pencil啦,因為供貨的原因,沒能成功召喚神龍。

大媽家小編也是非常不容易,一再過來安慰,等貨到了,喜力再補關於筆的部分啦。

筆,鍵盤,和Pad

這裡可以分成兩塊來說, 或者說分成兩種使用習慣的人來說。

一是使用電腦的時候滑鼠使用頻率高的或者說無法脫離滑鼠的用戶。 這樣一來,放到iPad上來說, 就是需要頻繁的把手放到屏幕上指點,代替滑鼠的作用。

換成筆記本的觸控滑鼠,我們比較長期養成的也是相對手部動作來說比較自然的操作習慣,換成抬起手指來指點屏幕,特別是剛開始,還是很不適應的。 如果需要指點的地方在屏幕的上方或者慣用手的斜對角,那需要移動手的幅度還是挺大的。 這還只是11寸的,如果換成大一碼的,幅度會相對更大一些。

二是原來就極力在工作流程中盡量減少滑鼠使用,專註寫作的人。嗯,大概就是這類碼字頻率極高在排版上脫離word這類常用文檔編輯軟體的用戶。 大概也就是Markdown的真正受眾啦。那可能會反而喜歡這樣的產品和組合。

總體來說這套組合應該說可以使用的場景非常多了,但還是前面的前面那句話,只要我們了解他的上限在哪兒。

至於說筆+pad能不能輕度替代喜力手裡的Wacom Tablet,等筆到了專心補充寫個筆的體驗文啦。

最後歸納一些小細節

- 雖然有防油漬防指紋圖層,但是,你懂的。

一看就是吃雞的印子。

- 雖然又是新一代iPad,按理玻璃的材質工藝只會升不會降,但是,這才幾天,而且喜力屬於使用比較小心比較愛護設備的人,屏幕上還是有了好幾條細微的劃痕,京東下單的貼膜已經收到了。

- 雖然全屏手勢用起來很便捷,但犧牲了電源鍵的電源鍵屬性。關機要長按電源鍵+音量, 重啟要先按電量-,再按電量+並且同時按住電源鍵知道Apple logo出現。 截圖同時按電源+音量+。

- 雖然上一點是不太方便,但可以通過assistive touch設定第一屏組合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喜力設定的是雙擊小圓點為截圖。 至於重啟和關機,iPad不需要的。 需要的話,也可以在小圓點上整合。

- 雖然屏幕說大不算大,但是有多任務處理能力,在這塊也不算小的屏幕上,在需要多任務的時候,還是很愜意的。 比如喜力邊和客戶聊天邊寫測評體驗文字邊處理郵件。

- 雖然充電不算慢待機也不差,但是冬天來了,室溫低於10度下充電時,蘋果電池還是那個蘋果電池,需要暖寶寶。

最後,攜帶型電腦,你好。

留一個面對2018 iPad Pro黯然神傷的大法視頻用戶的怨念。啥時候支持HLG啊。

謝謝各位能看到這裡,真的不容易。自己都寫吐了,寫了又改,改了又寫,不斷的補拍圖片,結果前後一共拍了400多張,截圖200多張。喜力已經很努力的精簡啦。

2018終於要特么撤退了,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喊著2019年我要xxxxx啦~

祝各位值友有一個全新美好的2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好物推薦:EKO垃圾桶能感應開關蓋 還支持防水
多年花粉重拿華為Mate 20Pro,第一時間分享感受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