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宣聖旨時,冒死篡改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宣聖旨時,冒死篡改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

太監,算得上是人類的第三人種了吧。但說到底,他們也是受害者,沒有哪個太監說自己是完全的心甘情願去做一個不男不女的「另類」,或因生活所迫,或因家裡需要,或出於某某他們自己的苦衷,他們沒辦法,去「卸掉」了某樣東西,從此在心裡又加上了一道防線,在人們怪異的眼中「苟活」著。

因此啊,有著這種待遇的太監,隨著時光的流逝、身體的成長和心理的成熟,他們逐漸地變得「變態」起來,這也就導致了太監多數是心術不正的,沒辦法。在我們的記憶中,那些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足跡,被後世所熟知的那些太監多是壞蛋:趙高、魏宗賢、張讓等等,還是蠻多的。但太監皆是如此嗎?不是的。我今天要講的這一位,也是太監,但他卻是一個浩氣長存的太監,不失為正人君子的宦官。

他叫張居翰,唐末至五代初年宦官。

唐朝末年時,張居翰已經是坐上了皇帝身邊的太監總管的位置,還因為其對時局掌控得度,多次幫助晉王李克贏得戰爭,被任昭為義監軍。更是因為在後來李克兒子李存瑁開創後唐時,他又從多方提出實質性的建議和幫組,任其為樞密使的高位。其仕途生涯,算得上是太監中數一數二的了。

按照電視劇的邏輯看,坐上了如此高位的張居翰,該是開始謀反了吧。但他雖是人生的主角,卻不是在演戲,他不恃勢弄權,而是低調處事,安穩踏實做著自己份內的事,更是心底仁慈善良,曾將聖旨故意讀錯一個字拯救了上千人。

當時,正是李存瑁建立後唐最是強盛的時期,王衍所在的前蜀即將被攻破,王衍已經是自知抵擋不住,上表乞降。但偏偏在這時傳來了李嗣源在魏州反叛的消息,李存勖慌忙東征平叛。但李存瑁心想哪有這麼巧,趁此東征國虛的時候受降必定有詐,於是下詔:"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張居翰在拿到詔書時,心地善良的他認為,王衍既然已經投降,我們當子民待之,現金卻又出爾反爾,要將他斬首,實在不合天理人情。於是張居翰偷偷地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行"字塗掉,改為家"字,將"王衍一行改成"王衍一家"。

要知道,擅改詔書被發現了,可是有著殺頭的風險的啊。但他就是做了,因為心底仁慈所以他泛愛了。幸好,上天總是會眷顧善良之人,執行命令的向延嗣根本不會認為張居翰會偷改詔書,自然是在接到詔書執行時都沒對此產生過一點的疑問。而在東征戰場羽檄飛馳的庄宗,已經在戰場中自顧不暇了,當然也無心追究此事了。

正是這樣,後蜀百官及王衍的僕役等一千餘人的生命,才得以保全。

不得不說,張居翰雖已經不是正常的男兒,卻是最為正人君子的宦官。他不恃勢招事攬權,更是冒死更改詔書以救無辜,以一己之名換取上千條命,其一言一行,難道還不夠仁慈,還不夠令人肅然起敬嗎。所以說,張居翰擔得起史上最仁慈、善良的太監的名號,更但得上,正人君子、浩氣長存的名號,擔得起名垂青史的待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秦漢唐明 的精彩文章:

如果蔣介石願意回國,該給他一個什麼職務?周總理的回答讓人意外
蔣介石去世,張學良提筆的輓聯寫了哪16個字?

TAG:周秦漢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