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中,為什麼鄧小平當了總前委書記?

淮海戰役中,為什麼鄧小平當了總前委書記?

在解放戰爭中,偉大的淮海戰役殲敵55萬之眾,寫入了世界戰爭史。這次戰役的最高領導人為總前委書記鄧小平。

正是這一次大戰,使得鄧小平的軍事生涯達到巔峰。

當時鄧小平是中原野戰軍政委,而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的領導人中,還有劉伯承、陳毅、譚震林、粟裕等不少人,鄧小平不能是說兩大野戰軍的第一首長,為什麼偏偏他當了總前委書記,而不是劉伯承、陳毅抑或其他人呢?

這之中,有一份粟裕的功勞。

淮海戰役,首先是華東野戰軍提出來的。

當時華野正在攻打濟南城,勝利在望。濟南戰役的總指揮為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因為山東曲阜孔廟是歷代帝王燒香磕頭之地,粟裕考慮到蔣介石不敢轟炸這一聞名中外的聖地,把華野指揮部設在這裡。9月23日,他在孔廟召集各縱、師指揮員作戰會議,研究下一步軍事行動。

會議開了整整一天,眾人發表了很多好意見。最後粟裕手一揮說:「同志們,濟南戰役結束後,我同意下魯南,出蘇北,戰淮海!第一步,攻佔淮陰、淮海,並乘勝收復寶應、高郵;第二步攻佔海州、連雲港,使山東、蘇北解放區連成一片,進而消滅徐州之敵。」

這個方案獲得了大家的通過。

這就是最初意義的淮海戰役的設想。

24日早晨,粟裕向中央軍委、華東局、中原局發電,提出了下一步行動方案的請示。當天,遠在千里之外西柏坡的毛澤東收到電報,心中大喜,馬上喊來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人商量,並且說:「好個粟裕,胃口不小嘛!打淮海,有魄力,好!」

第二天,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複電粟裕:「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粟裕的建議也獲得了正在豫西作戰的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和副司令員陳毅的支持。

大戰就在眼前,誰來擔當前線主帥呢?

10月31日,粟裕審時度勢,又向中央軍委發電建議:

「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毅)軍長、鄧(小平)政委統一指揮。」

粟裕提出了兩個指揮人選。

他的建議又獲得了毛澤東的同意。

11月8日,淮海戰役打響。當戰鬥進行到第一階段最關鍵的時刻時,11月16日,中央軍委向兩大野戰軍發出電報,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劉、陳、鄧為常委,其中鄧小平為書記。

毛澤東為什麼選擇了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

就是根據粟裕的上一個建議而確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兩家爭財產,皇帝束手無策,宰相一個小辦法就輕鬆解決!
此人纏住總理要當省主席,總理無奈叫來一人,他立即乖乖告退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