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那個被無數人詬病的中國,正在成為世人嚮往的國度」

「那個被無數人詬病的中國,正在成為世人嚮往的國度」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地覆天翻,從糟糠之食到鮮蝦魚肉,從貧弱荒蕪到繁榮富強,人們的生活與國家的面貌,都以其巨大的變化震撼著世界。而在這樣迅速的時代變化中,那個曾被無數人詬病的中國,也正成為世人所嚮往的東方國度。

1: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的童年記憶,都少不了「學洋文」的經歷。對於不少中國人而言,似乎學會了洋文,才有人生的希望。而在筆者的記憶里,中學時的英文老師說過這樣一段令筆者終生難忘的話:「這世界就是這樣,誰強大就用誰的語言,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別人不用學漢語,但我們卻必須學英文,要想改變這樣的情況,得看你們這一代了,就目前來看,這還遙遙無期。」

然而,筆者中學老師的一句「遙遙無期」,卻在幾年之內,發生著本質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在筆者初到西方的時候便已經開始顯現。筆者初到西方,便有不少西方的家長在四處找尋像筆者這樣能教授漢語的中國面孔,他們帶價資訊,從10歐元每小時到40歐元每小時不等,甚至有不少中文學校也應運而生。而在迅速燃起的「中文熱」影響下,中文老師也逐漸成為了一個「稀缺行業」。

後來,城市的街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文標識,各個知名大學開始開設中文專業,而「懂中文」也開始成為西方人眼中的「新時代鐵飯碗」。更值得注意到的是,有一些和中國有著密切往來的歐洲城市,開始要求自己的公共服務人員「懂中文」,像義大利普拉托,自2018年10月起,就展開了對公共服務人員的「中文教育」,他們甚至還要接受中文測試。

記得不久前看到一篇火遍全網的報道:俄羅斯要從2019年起在本國「高考」中將漢語列為選考項目。而事實上,俄羅斯並不是第一個開始重視漢語教育的國家。就目前來看,在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以及德國等地,「漢語熱」也在越燒越旺,很多當地的中小學都將漢語列入了本校的教育課程,甚至有一些學校以「漢語學習」為主打品牌,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家長將孩子送到本校學習。而根據英國媒體的調查,有超過半數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習並掌握漢語。

如今,中國人曾經感受過的「懂洋文就是鐵飯碗」的時代,正在西方演變成「懂中文才有未來」。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世界因中國的改變而改變。

2:那些被中國震驚的老外

上次回國,在從廣州去往深圳的高鐵上,一行來自義大利的遊客,在高鐵上又驚又叫,他們偶爾還激動地拍個照,然後互相用義大利語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波瀾:「真不敢相信,這是中國。」

我一直坐在他們後排的座椅上,聽著他們頻頻發出的「不可思議」的感嘆,內心泛起無數的波瀾:你瞧,這就是你們曾經瞧不起的中國。(在西方,有些民眾至今還認為中國很落後)

同樣的畫面,在我此前接見法國學生的時候也出現了。當時受人委託,我從機場接了一位來自法國的學生,並帶他到了廣州市中心,逛了夜市。他總是好奇地抬頭望著高樓大廈和眼前的車流,然後怯怯地用那不太流利的中文問我:中國,怎麼···就這樣了?

而這兩年在東西方之間遊走,除了看見初到中國的老外「懷疑人生」外,我還看到很多去過中國後為中國「正名」的老外,雖然在很多時候,他們和筆者一樣會被很多西方人當成了「胡言亂語的瘋子」,但我們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中國。

其實,中國的變化之所以讓西方人「難以置信」,這也是情有可原的。正如一些學者所言:中國改革開放40年,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一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歷程——這,就是奇蹟的中國!

3:從「走出去」到「走回來」

2018年12月初,我在莫斯科轉機回國的航班上,遇到了同行老華僑關先生。關先生正好與我鄰座,於是我們倆暢談了一路。

我問關先生:「回國做什麼,是探親還是遊玩?」

關先生笑了笑說:「我十多年沒回國了,一直都待在國外。當初和幾個兄弟一起到德國討生活,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就想著回國看看有沒有路可以走,畢竟誰都不想背井離鄉,這幾年回國的華人也越來越多,我也想回國發展。」

在飛機快要落地的時候,關先生請求和我換個位置,他想靠著舷窗俯瞰一眼闊別了十多年的祖國,我滿足了他的請求。當飛機離地面越來越近的時候,他突然抹了一把淚,用帶有歡喜的哭腔說到:「我們的國家,真的發展得很好。」關先生的哭腔頗有感染力,把我和周圍的幾個同胞都觸動得不知所言,我們紅著雙眼,用手拍了拍關先生的肩膀,說:「歡迎回家。」

從「走出去」到「走回來」的不僅僅是背井離鄉的華僑,還有那些遠赴他鄉的中華學子。根據國際移民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的海外留學生歸國率在「逐年遞增」,和二三十年前絕大多數人選擇「學成移民」所不同的是,如今更多的人選擇了「學成歸國」。而根據國際留學機構的報告,2017年中國「海歸人數」首次超過了該批次的「出國人數」,實現了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逆增長」的突破。

四十年風雨變化,從「走出去」到「走回來」,這是國家實力的巨變,也是萬千遊子「國家認同感」的升華。

4:中國製造的變化

四十年前,中國改革開放,那時候的中國沒資本,沒技術,一切都處於「待開發」狀態,唯一的底子就是勞動力充足,人民勤勞刻苦。於是,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人都在給歐美人打工,而「中國製造」也以其沒有技術含量的、粗製濫造的姿態為世人所知,他們嘲笑中國人:只會粗製濫造。

然而,這些年這樣的畫面卻逐漸發生著悄然的改變。那些曾嘲笑中國只會「粗製濫造」的西方人,開始乘著中國的新能源公交車和中國地鐵上班了,他們的街頭出現了中國產的無人機和智能手機,甚至出現了中國產的新能源汽車。

筆者朋友安德烈的母親愛蓮娜(Elenna),正是「中國製造」發展的見證人。在2018年10月的到訪中,愛蓮娜女士跟我說:「我和中國可熟了,家裡都是中國貨。以前年輕的時候,我和安德烈的父親為了省錢,就買那種質量比較差的中國產品,特別便宜,那時候中國產品的概念就是便宜和質量差。後來家裡的地毯,燈泡也全都是中國來的,不過質量慢慢變好了。可我們沒想到,現在連家電和智能媒體設備也都是中國的,而且質量特別好,現在我們的電腦和手機都是中國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價格也不便宜了。」

可以說,從安德烈母親口中最初的「拖把手套」,到如今的「電子通訊」,中國製造的40年變化,正是中國崛起的最好寫照。而40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世界也開始改變對「Made in China」的認識。

5:從粗布「補丁」到買新衣

40年,從貧窮到富有,這是所有中國人有目共睹的一個事實。而除了人們常常提及的飲食變化外,衣著的變化也發生著巨大的改變。

我們說的改變,不是單純的服飾樣貌的改變,而是新舊更替的改變。可以說,在這短短四十年的時間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經歷了從「縫縫補補過日子」與「大年初一才有新衣穿」的時代,那時候的日子清苦,但充滿的奮鬥的味道。

誰曾想,中國人用了短短三四十年時間,就從「縫縫補補將就著穿」走向了「精挑細選精緻地穿」,日子也從「過年穿新衣」變成了「月月穿得起新衣」。

如今,倘若讓大家再次穿上那粗布補丁的大衣,定會有人感慨萬千——四十年歲月,竟恍如一夢。

6:「熱烈歡迎中國人民」

在歐洲的老華僑告訴我,他們當年是在擠破了頭的情況下,遠渡重洋來到西方的。那時候別人趕他們走,他們不走。窮得叮噹響的他們,像難民一樣在別人的土地上,過著最底層的生活。

可時光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切皆在改變。

老華僑對我說:「你們現在來,他們求著你們來,機場外的廣告牌上寫著『熱烈歡迎中國人民』,機場里還有三種語言,義大利語、英語和漢語,你看看就知道變化有多大了。當年我們來是打工的,他們當我們是鄉巴佬,瞧不起我們,現在中國人來,除了遊客和留學生,大多數是做國際貿易的,是他們的衣食父母,這態度當然不一樣了,因為這個時代變了。」

(義大利機場里的指示牌,除了本國語言外,還用中文和英文標註)

(俄羅斯莫斯科機場里,有專門的中文播報服務)

除了熱烈歡迎中國人的中文標識外,我們在海外還見到了中國的軍艦。在2017年初秋的時候,我和夥計一行到訪地中海北側的塔蘭托(Taranto),當時意外地遇見了中國海軍。

我們遠遠地望著中國的軍艦停靠在歐洲的海港里,懸掛的五星紅旗在迎風招展。當時觸景生情的我,腦海中晃過了甲午海戰的畫面,然後一直從山河破碎聯想到亞丁灣護航,還有那震撼世界的超級撤僑行動······

我當時還意外地看見,在塔蘭托的海港里,懸掛著用當地語言寫的「歡迎中國海軍到訪」的標語,我轉過身去,對著同行的同胞說:「唯有富強,方得尊重。」

7:「到中國去」的本質變化

40年前後的變化,還體現在「到中國去」這四個字的內在改變。

40年前的「到中國去」,是西方資本對廉價中國勞動力的嚮往,是西方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虎視眈眈,可以說,那時候的中國不過是個大型工廠而已。

40年後的「到中國去」,是中國科技的崛起和社會整體實力的提升,吸引著全球人才和科研項目到中國落地生根,這時候的中國是適合生活與發展的現代化強國。

有數據顯示,昔日那個民眾「愛出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和移民目的地。根據2017年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世界第三大留學生目的地,而在「全球最受移民喜歡的國家」榜單中,中國則已躍居全球前20。

(最受移民青睞排名前20的國家,蓋洛普官方網站截圖)

「走,到中國去!」

寫在最後

一路風雨,走來實在不易。從衣食不保,到全民奔小康,這是中國政府交給人民的答卷;從世界發展的邊緣,到引領世界的發展,這是中國人民交給世界的答卷。數十年坎坷,見證的是苦難中國的砥礪前行,譜寫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讚歌!

如今,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取得的成就足以讓世界刮目相看,但我們仍需努力,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加油吧,中國人!

作者:劉斯郎,95後獨立撰稿人,代表作品有《超級中國》系列文和《真實的中國與世界》系列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郎言志 的精彩文章:

超級中國:能靠吃征服世界的民族,西方人眼中的亞洲吃貨
D&G辱華事件升級!負責人在外網呼籲「抵制所有中國產品」

TAG:郎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