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向十一國宣戰,李鴻章和袁世凱為啥拒不執行?

慈禧向十一國宣戰,李鴻章和袁世凱為啥拒不執行?

清朝自甲午戰敗後,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熱潮。底層民眾不堪欺壓,終於引發義和團運動。與此同時,戊戌變法失敗,慈禧欲廢光緒帝,卻遭到洋人反對,令她懷恨在心。山東巡撫毓賢愚昧守舊,竟然相信義和團可以刀槍不入,槍炮不傷,慫恿慈禧利用義和團對抗洋人。慈禧令軍機大臣剛毅前往涿州視察,得到「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後,令義和團進京勤王。

義和團是底層民眾自發組織起來的反抗運動,既有貧苦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小商販,也有富商、地主甚至王公貴族,上至王公卿相,下至娼優隸卒,還有不少地痞流氓。總之,義和團成分複雜,組織分散,綱領不明,紀律鬆散,盲目排外,不分青紅皂白拔電線杆、砸洋車、拆鐵路,除了洋錢外,基本上見洋式洋字就毀物傷人,甚至殘殺無辜的普通百姓。

「扶清滅洋」運動愈演愈烈,逐漸演變至燒教堂、進攻駐外使館,嚴重威脅到在華洋人的安全。各國公使多次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慈禧不但沒有遵從,還指使端郡王載漪暗中支持義和團。

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國在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5月30日至6月6日,八國侵華政策相繼得到本國政府批准,陸續向北京增兵,戰爭一觸即發。

大敵當前,慈禧對義和團剿撫不定,一方面發布鎮壓義和團的命令,以消除列強派兵的理由,另一方面調兵入京以防不測。軍機大臣剛毅力勸慈禧「拳民可恃」,趙舒翹、載漪等人也贊成招撫,清廷對義和團態度又轉為招撫。在清廷默許下,義和團大量進入北京,與洋人關係緊張,局勢迅速惡化。

6月20日,德國公使馮·克林德主動攻擊義和團,被拳民槍殺於街頭,終於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慈禧緊急召開御前會議,宣布對列強宣戰,同時電告南方各省。當宣戰詔書下達時,郵政大臣盛懷宣下令各地電信局將詔書扣押,只給各地督撫看,並電告各督撫不要服從此命令。兩廣總督李鴻章聞訊後複電清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李鴻章的電報鼓舞了南方各總督,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立即響應,和各參戰國達成不參戰協議,並約定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史稱「東南互保」。

東南各省坐觀成敗,令清廷顏面掃地,同時也在軍事上陷入被動。表面上看清軍勢力強大,有數十萬拳民助陣,實則只有聶士成部和董福祥部戰鬥力可觀,其餘均不堪一擊。八國聯軍來勢洶洶,清軍要分守北京、天津各地,又與義和團不和,難以集中力量。聶士成被八國聯軍和義和團兩面進攻,腹背受敵,在八里台陣亡,北京失守。慈禧和光緒在董福祥部掩護下逃亡西安。

長期以來,「東南互保」被後人詬病,有人認為南方各總督枉顧國家利益,導致庚子國難以中國失敗告終;有人卻認為在當時局勢下,東南互保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保存了國家實力。同時,東南互保也是漢族地方實力派首次公開反抗滿人朝廷,使得清廷威信大失,南方各省開始軍閥化,由此展開民國軍閥時代的序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這些人本應是優秀的詩人、才子、發明家,可惜薄命做了皇帝
三國名將們的子孫後代們誰最有出息?答案令人意想不到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