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裡「小霸王」,出門「小綿羊」?「窩裡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家裡「小霸王」,出門「小綿羊」?「窩裡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家庭的教養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千萬別讓孩子將教養留給陌生人,將壞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

周末Ms.懂帶二寶去閨蜜家做客,難得相聚我倆聊的很起勁。

兩個孩子在客廳玩塗鴉, 突然,客廳傳來閨蜜兒子小羊的喊叫聲:「你是壞姥姥,總打擾我,滾開!」

原來,在旁邊陪倆孩子的姥姥說了句:「羊寶畫的真好看!」小羊就生氣了!

姥姥趕忙安慰,結果,小羊一聽更來勁了,一直衝姥姥發脾氣,甚至用吐沫吐老人,還去打姥姥。

閨蜜趕緊拽過兒子並嚴厲批評地說:「怎麼跟姥姥說話呢?趕緊道歉!」結果,孩子還沒說話,姥姥在一旁趕忙補充:「我沒事,你別沖孩子嚷。

孩子更加不依不饒,最後是姥姥跟孩子道歉才平息。

閨蜜無奈跟我說:「這孩子真是「窩裡橫」啊。也就敢在我們跟前這樣,出了門你看他敢不敢?隨便一個霸道點的孩子就能把他嚇哭了!」

有一次我們在小區里玩滑滑梯,本來自己玩得挺好的,但是看到別的小朋友來了,就變得小心和拘束起來……

還有一次聽幼兒園老師說,小羊在幼兒園和別的小朋友發生了爭執,結果瞬間變成小綿羊,嚇得他眼淚嗒嗒嗒的往下掉……

Ms.懂知道很多寶寶都有這個問題——就是在家凶得要命,出去就「慫」得要死。在家是無法無天的小霸王,出去就像霜打的茄子——蔫兒了,不敢和陌生人說話,被搶了玩具也不敢吱聲,還得央求父母去要回來。

「家中小老虎、出外小綿羊」,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窩裡橫、在外慫」吧!很多媽媽也很煩惱:「孩子的畫風說換就換,這是怎麼了?」

寶寶「窩裡橫」的癥結到底在哪?

其實原因很簡單,家人對孩子太過寵愛,凡事都順著ta,沒有人捨得去凶一下,正是這種無條件的滿足,讓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對家裡人呼來喝去的習慣!

孩子雖小,但他們其實比誰都機靈,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互動中,孩子已經摸清了在家行為的模式:我想要什麼就大聲喊,喊的越大聲他們滿足我越快;反正打人了他們也不會怎樣,我當然想打就打。

在外面,沒有人去遷就順從他,如果打了別的孩子有可能被打回來!

在家裡呼來喝去的那一套不再管用,換句話說,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跟別人打交道,就會感到膽怯害怕,時間久了,就形成了這樣的「兩面派」性格。

「窩裡橫」的寶寶生活在恐懼中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當大人不在身邊,無法提供貼身的保護。而對待家人有效的辦法,面對他人的時候又無效。孩子孤立無援,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親近他人。

我們能想像孩子內心有多害怕嗎?而且這種不安和不確定的感覺,會放大孩子的恐懼。說得誇張點,這簡直是「羊入狼群」。

當孩子在極端害怕、不自信的時候,僅僅從表面上鼓勵孩子勇敢、別怕事。在事實上,是又把孩子推了出去,他的內心更加無依無靠。

「家裡凶,在外慫」的寶寶到底該怎麼引導呢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不要說「這孩子一到外面就打蔫兒」「我們家孩子一直都這樣」,也不要在外給孩子的錯誤行為找理由。正確地看到孩子處於這樣一個試探的階段,是可以變化的,不要簡單歸為孩子有問題。這是父母首先應有的態度。

在家也要立規矩

如果孩子習慣了在家沒有原則、沒有規矩,就會很難適應外面的環境。比如說:

對姥姥說話語氣很沖,不尊重長輩的行為是堅決不可以的;哭鬧著要買玩具的要求,可以往後延,譬如明確要求下個月再買;在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情況下,也要盡量保持一致的態度,不要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

多為孩子創造社交機會

「窩裡橫」的孩子缺乏與外界打交道的經驗,所以家長要積極配合,給孩子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到戶外玩,多接觸同齡小朋友,讓孩子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學會合作。

當孩子在交往中發生爭吵時,只要沒有危險,爸媽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讓孩子自己試試去解決,以培養他的責任心和自信心,減少依賴性。

孩子的勇氣與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須是通過自身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的,這是誰也給予不了的。

教會孩子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在孩子沒有建立起規則和學會處理小朋友間關係時,ta還是會哭鬧,發脾氣。這時,就要交給孩子表達和釋放情緒的方法,鼓勵他用語言說明自己的需要、描述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情緒激動,說不出來到底為什麼生氣,可以試探地去說:「你是因為XXX才生氣的對不對?」就算沒有猜對,孩子的情緒得到了緩解,也會靜下來慢慢整理思路,說出自己到底為什麼生氣。

這樣的訓練可能不會一次就有效果,但要經常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整理和傾訴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也會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處在探索世界的階段,一切都還來得及!孩子外面慫、家裡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方式。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就要在家裡遵守基本的人際規則和社會規則。不要隨意地對孩子發脾氣,也不要因為孩子發脾氣就妥協。只有這樣,他進入小夥伴群體,行為模式才不會受到挑戰。而是獲得接納,這樣才會一路暢通無阻。

親子之間,遵循基本的人際規則和社會規則,是對孩子最深刻的祝福!

PS:

#你家孩子有「窩裡橫」的表現嗎?#歡迎在留言區一起交流討論哦!

3步把【超級育兒師】設為星標吧!

要不可能會找不到我們了~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自律」的娃都應具備時間管理意識!管好時間才能安排好人生!
由「女性禍國論」,引發的3個育兒思考……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