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藏書家之脈望館主人趙琦美

明清藏書家之脈望館主人趙琦美

明清藏書家之脈望館主人趙琦美

明清藏書家之脈望館主人趙琦美

袁同禮在《明代私家藏書概略》中稱:明萬曆以後私家藏書,當以海虞為最盛。趙琦美之「脈望館」、錢謙益之「絳雲樓」、以及毛晉之「汲古閣」,均以藏書雄視於東南。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脈望館主人趙琦美。

都說富不過三代,如果把藏書比作一筆財富的話,藏書家的書也藏不過三代。趙琦美可以算是藏書家裡的富二代,在其父趙用賢藏書的基礎上,將自家的藏書發揚光大。可惜,趙琦美過世後,脈望館的藏書也悉數流出,然而,不幸中的萬幸,這些藏書被當時的另一個藏書家錢謙益所收藏。

明清藏書家之脈望館主人趙琦美

古今雜劇書影

趙琦美其人

趙琦美(1563~1624),明著名藏書家。原名開美,字仲朗,一字如白,號玄度,一作元度,自號清常道人。常熟(今屬江蘇)人。官蔭:舊時官吏有功於國或因公死亡,得蔭其子孫入官,謂之官蔭。有恩蔭、難蔭、特蔭等種類。趙琦美的父親趙用賢,官至吏部侍郎,得益於父親的官蔭,補太僕丞,後官至刑部郎中。

趙琦美子承父業,受父親的影響較大,雖然出身官宦世家,但是他身上沒有一般官宦子弟的壞毛病,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獻給了書。《古今雜劇》是趙琦美花費數十年心血寫成的著作,成書後,一直館藏。後來又傳到錢謙益、錢曾、季振宜、黃丕烈、丁祖蔭等明清收藏大家手中,至今可辨他們的鈐記,甚至還有收藏大家的題跋。抗日戰爭期間,鄭振鐸先生費心周折,花高價從書商手裡購得《古今雜劇》,並獻給國家。

藏書故事

趙琦美曾得李誡《營造法式》一書,其中缺10餘卷,為了將缺本湊齊,他遍訪藏書家,又借閣本參考,先後用了20年的時間,才把這一套書湊齊。此外,他自己亦親自抄書,先後抄錄有《毛詩要義》40卷、《王質詩總錄》20卷、《數類》40卷、《數書九章》等。

還有一次,趙琦美得刻本《洛陽伽藍記》,文中多有缺漏失誤。於是設法購得四家抄本加以校勘,改正480個錯字,增補320個脫漏字。後又覓得舊刻本,據此改正50多字,歷時8年,終補其全。

脈望館

脈望的故事出自《酉陽雜俎》,取義於《仙經》:「蠹蟲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為脈望;夜以矰映當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還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時換骨上升。」」「脈望」其實就是古書中的蛀蟲。趙琦美與許多的古代文人學者一樣嗜書如命,藏書成癖。搜書既多,築室藏之,以蠹蟲啃書所升華之物—————「脈望」,來比喻自己嗜書之癖,著實令後人稱絕。

明清藏書家之脈望館主人趙琦美

脈望館舊宅

普遍認為,脈望館對中國文化史貢獻最大的有兩項,一是完好地保存了宋人李誡的《營造法式》,它是李誡在喻皓《木經》基礎上編成的,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也是我國古代比較完整的建築技術方面的書籍,很有實用價值和文獻研究價值。二是趙琦美抄校彙集的《古今雜劇》,它輯錄了元明兩代劇本242種,名家薈萃,譬如馬致遠、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李文蔚、鄭廷玉、賈仲名、桑紹良、朱有燉等,而更多的則是無名氏雜劇。這些無名氏雜劇都是趙琦美請人抄錄的,幾乎每一本都經過趙琦美校跋。閱讀趙琦美的題跋,即知該書的主要來源,一是錄校於明末宮廷戲的劇本,二是從朋友於小谷的本子轉錄的。二者均得益於職務之便,這期間趙琦美在京城擔任刑部郎中,遊走方便,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

明清藏書家之脈望館主人趙琦美

脈望館書目

趙琦美編撰有《脈望館書目》4冊,著錄藏書5 000餘種,2萬餘冊。其中有珍本、孤本達10餘種。該目錄以《千字文》為序號,如「天」字型大小,為經部,「玄」字型大小為正史部等,各部並有顏色區別。所藏宋版圖書有近百種,元版圖書30餘種。又從秦四麟家得到書品、畫品數卷,參以所見真跡,輯成《鐵網珊瑚》有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自序。(據《四部總錄藝術編》)。抄校並收藏有《脈望館抄校古今雜劇》,所收均為元明雜劇劇本達340種,是研究古代戲曲的重要文獻,鄭振鐸對此評價極高。刊刻圖書達30餘種,保存了不少珍貴圖書,如《唐書糾謬》、《周髀算經》、《仲景全書》4種、《東坡先生志林》、《陳眉公雜錄》24種、《仇池筆記》、《松石齋集》等36種。著有《洪武聖政記》、《容台小草》、《偽吳雜記》、《脈望館和禪集》、《鐵網珊瑚》等。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獨坐書房
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壇經》的經歷曲折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