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懺悔有什麼作用?如何正確懺悔?懺悔和後悔有什麼區別?

懺悔有什麼作用?如何正確懺悔?懺悔和後悔有什麼區別?

懺悔偈

 懺悔業障

修齊 

00:00/05:34

《普賢行願品》中說:「往昔所作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懺悔。」懺悔業障為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一,是一個重要的修行法門。

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對過錯後悔、知錯,誓願改正,永不再造,並努力做正確的事,是真正的懺悔。

懺悔是對惡業的正對治,即意識到這個行為是錯誤的,內心痛悔,這種心與造惡業時的心方向是正好相反的,就能損害惡業感果的功能。

懺悔還有另一半——誓不再造,不再重複同樣的錯誤,這是一種防護的力量,阻隔了惡業種子感果的助力。懺悔的力量越大,就越能減輕感果時的苦受程度,所謂「消業」。懺悔本身是善業,能減輕自己的煩惱障,使惡業感果的緣不具足,反而令善業提前感果。

懺悔需要四種力量:

一追悔力,此力的強弱關鍵在於對業果的了解和信心,拜懺等種種法門,能幫助我們培養這個力量。

二對治力,要增長內心善法、建立正知見,對治我們由於被無明黑暗覆蓋而造的惡業。誦經念佛持咒等,就如同在內心點燃燈光,除遣黑暗。

三遮止力,在前二種力的基礎上,更增防護之力,管好身語意,未來絕不再犯。

四依止力,要修對三寶的皈依心及發菩提心,依靠三寶的力量、發心的力量來清凈罪業。

懺悔也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要真正有效的對治惡業煩惱,需要具足以上四力,並懇切殷重地長時努力。證悟空性後才能達到「心滅罪亡兩俱空」,這也是最究竟的懺悔。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好事,但是隨之而來會有兩種反應:把愧疚一直放在心裡,就會成為障礙,所謂「悔箭入心」,這是一種負面的力量,令人沉湎痛苦不能自拔;另一種是積極懺悔,懺即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這是一種正面的力量,能令人清涼、解脫,從而放下包袱更好地前行。要向前看,把愧疚當做前進的動力,而不是傷害自己的第二支乃至N支箭。後悔不能過頭,否則便喪失了前進的力量。

要「懺悔」而不是「後悔」。後悔是在果相上糾結,沉浸於對過去的幻想之中;懺悔是在因上努力,知錯即改永不再造。後悔者,越想越苦惱;懺悔者,越懺越清涼。後悔讓人沮喪、懊惱,悲觀喪氣;懺悔令人積極、輕鬆,充滿力量。

犯錯誤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在錯誤中學習、成長。懺悔就像洗衣服,把髒東西都洗乾淨;而不是捧著臟衣服天天看,天天后悔而放不下。

二地菩薩以上才能保證持戒完全清凈,一般人由於無知、放逸,或煩惱熾盛、或環境所逼等因緣,難免會有小的虧損,甚至會有大的違犯。有了虧損或違犯,應該積極地懺悔和改善,不可自暴自棄,覺得自己總是做錯,懺悔也沒用,乾脆就不做了。只要能夠深切懺悔,凈罪集資,慢慢定能改善!

但是,如果心裡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故意犯錯,認為「反正可以懺悔」,那就失去正見了。明知故犯不是真懺悔,只是以懺悔為借口,正見已失。歸根究底,必須要明理,否則只是拿一個概念來自欺欺人,終將難逃業果,可悲可嘆!

文章根據大德開示綜合整理,歡迎分享,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通過學佛,能不能改善生活、改變命運?
法師開示:如何面對疾病?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