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殊入佛前已是道教天尊,為何甘心在西天做菩薩?看完我才明白

文殊入佛前已是道教天尊,為何甘心在西天做菩薩?看完我才明白

文殊廣法天尊法力高深,有悟性強、根行好、氣運高,是三清之一玉虛宮元始天尊第七位的弟子。他修行於五龍山雲霄洞,是太乙真人、姜子牙等的師兄,是崑崙闡教十二金仙中擁有較高法身能力的三大高手之一,常乘坐青獅虯首仙為座騎,代表智慧威猛無比、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那麼,如此位高權重的文殊,為何到了西方卻未能成佛,僅僅成為了文殊菩薩呢?

這是因為天尊是道教權位的尊稱,而佛與菩薩是佛教權位的尊稱。每個門派都有屬於自己的等級制度,道教講究修身養性,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而佛教的本質雖與道教相差無幾,但在佛教里,想要成佛,必須要受戒,要斬斷七情六慾,要遵守嚴格的清規戒律,如果沒有受戒,就只能成為修行者,即菩薩的級別。於是,由道入釋的文殊廣法天尊因沒有受過戒,而成為文殊菩薩。

從表面上看,文殊菩薩雖然地位不高,但實際上他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號為「大智」,是佛教中代表智慧的神明,一般右手握智慧之劍,象徵慧劍斬痴愚。而且被譽為諸佛之母,而且象徵著智慧,其隱形地位不低於一般的佛。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就算隱形的地位不低於一般的佛,那也只是個菩薩,地位肯定是不如在道教天尊的地位尊貴。那麼,他為何還要由道入釋呢?

這個就是文殊本人的意願了。首先,他對西方的佛門比較仰慕。如原著中文殊將馬元捉住後,准提道人前來說情:此時,遠處來了一道人,阻住文殊廣法天尊說道:「貧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封神榜上無馬元名諱,此人根行且重,與吾西方有緣,待貧道把他帶上西方,成為正果,亦是道兄慈悲,貧道不二門中之幸也。」廣法天尊聞言,滿面歡喜,大笑曰:「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蓮花現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貧道謹領遵命。」

馬元是何許人也?他是一個喜歡吃人心肺的邪惡之人,實乃大惡之人,結果僅憑提准道人的幾句話,文殊就將人放了。可見,文殊對提准道人的尊敬,對佛門的仰慕。

其次,提准道人對他有恩。當被削去頂上三花的文殊被困太極陣時,是提准道人在他頭頂一指,讓他泥丸復開,恢復金身,破了太極陣,收了虯首仙。原著中是這樣寫的:「文殊廣法天尊,借你去會此位有緣之客。」准提道人把文殊廣法天尊頂上一指,泥丸復開,三光迸出,瑞氣盤旋,元始天尊遞一幡與文殊,名曰盤古幡:「可破此太極陣。」

最後,是元始天尊的默許。准提道人幫文殊重獲金身,明顯是收他入佛門,而元始天尊卻把戰利品——虯首仙直接送給了文殊當坐騎,寓意為默許他入佛門了。就這樣文殊廣法天尊順其自然的成為了文殊菩薩。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文殊廣法天尊雖然成為了文殊菩薩,但他與元始天尊的師徒情分並未斷,也可以理解為他僅是換了稱謂去佛門修行而已。因此,文殊志在佛法法門,未成佛又如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火煮史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為何不擅水戰?八戒沙僧都是水將出身,而他壓根就沒水性

TAG:溫火煮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