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法國封殺華為?還是西方媒體捕風捉影

法國封殺華為?還是西方媒體捕風捉影

日前,路透社表布了題為「德國電信重新審視和華為的關係;法國電信Orange說在5G方面不會考慮華為」的文章。文章中稱,考慮到美國的盟友國家由於安全考慮都紛紛將華為的5G技術排除在外,法國和德國的公司也在考慮改變他們與中國公司的合作策略。

法國封殺華為?還是西方媒體捕風捉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篇文字還提到:

法國運營商Orange的CEO 也說,我們不會考慮在5G時代和華為合作,我們會和我們傳統的合作夥伴——愛立信和諾基亞合作。

耐人尋味的是,在不久前,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在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剛剛表示,對法國來說,華為是一家重要的企業,歡迎中國電信企業華為在法國投資。

此外,Orange的CEO Stéphane Richard 史蒂芬·理查德在12月13日表示:

他對華為「被詛咒」而感到遺憾。他表示,華為本身並不是Orange的核心產品的供應商,Orange和華為在核心網路設備的建設上並沒有合作。

史蒂芬·理查德還表示:

讓我困擾的是,這場爭議屬於政治層面而非技術層面。這並不利於歐洲電信長遠利益。

法國這樣前後矛盾的表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難不成真的像網友調侃,「戴高樂是最後一個真正的法國人?」,「法國只有在外國矮個子女人領導下才能是一個正常國家?」

情況到底如何,還是讓子彈在飛一下。

法國封殺華為?還是西方媒體捕風捉影

最近西方國家針對華為的一系列不友好行為,歸根結底是為了打壓一切中國伸向海外的觸手,像華為、中興等非常商業化,在上游核心元器件上高度依賴美國,且其主營業務與國家信息安全息息相關的企業自然成為美國重點打擊的對象。

本次事件給中國最大的啟示,就是海外市場爭奪,需要有國家力量保駕護航。

過去十多年,華為和中興在海外市場上攻城略地,主要受益於國家政策和中國商業網路的擴張。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04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國有銀行陸續向華為、中興提供了高額出口信貸,進而引歐盟雙反調查。

以國開行為例,從2004至2009年向華為的客戶提供100億美元信貸額度,2009年到期之後,其又將這一額度提升至300億美元。同時,2010年年中,華為副總裁胡厚昆在公開信中稱華為的客戶共使用了國開行的100億美元額度。

法國封殺華為?還是西方媒體捕風捉影

類似的,國開行與中興也簽署150億美元《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主要也是為了滿足購買中興設備及相關技術服務的海外客戶的融資需求。

也就是說,華為和中興在海外擴張,高度依賴國家政策扶持,等於是海外客戶即便貧困潦倒,也可以從中資銀行借錢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

2011年6月15日,美國進出口銀行總裁霍赫貝格就直言,華為增長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它從國家開發銀行獲得了300億美元信貸額度的支持,這使得華為可以給顧客提供比競爭者更優厚的資費條件。

可以說,如果不是國家力量的扶持和保護,在過去十多年裡,華為和中興是無法在海外市場取得現在的成就的。

當國內基建早已飽和,中資海外的商業網路已經開拓的差不多之後,剩下的都是歐美的「勢力範圍」,這些市場對於中國商業網路擴張具有非常強的抵觸情緒和敵意,如果沒有國家力量保駕護航,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必然步履維艱。

而要打破這種困境,單靠送錢外交,或花錢請洋人來留學等舉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破局的關鍵在於軍事力量,當中國也有10個航母戰鬥群在全球游弋之際,一切敵意也就煙消雲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美國限制英偉達在華業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晶元發展需要IDM模式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