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千山五龍宮:當年傳戒處,道脈日興隆

千山五龍宮:當年傳戒處,道脈日興隆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千山五龍宮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十公里的千山中部五龍谷內。清代乾隆三年(1738)道士彭復光創建,後經嘉靖、道光、咸豐年間和1927年多次重修及擴建,始具規模。

五龍宮整座建築由正殿、前殿、配殿、鐘樓、玉皇閣、大仙堂等組成;內有正殿、前殿、書屋、左右配殿和鐘樓。正殿三間,游龍透脊,梁棟施面,門懸「北極玄天」匾額,中奉真武、藥王、邱祖、靈官神像。

五龍宮後經嘉靖、道光、咸豐和民國年間多次重修與擴建,有正殿、前殿、客堂、監院房、十方堂、鐘樓、玉皇閣等28間。「文革」期間,此宮遭到嚴重破壞,神像均被砸毀。20世紀90年代開始重建。現有老君殿、三官殿、真武殿、慈航殿、靈官殿等殿堂。其中老君殿規模最大。

老君殿建於半山崖,自下而上拔地而起,為古建二層斗拱式,面積280平方米,13米高。殿內泥塑老君坐像高達6.5米。殿內牆上繪有老君八十一化圖。殿外設置三層黃銅寶鼎。當陽光從山峰松隙間照射到大殿與寶鼎時,頓顯萬道光芒、千條瑞彩,使人彷彿置身於大羅天上、金闕宮中,諦聽道祖老君之教誨。

五龍宮院內有一大香爐,乃墨玉石料精雕而成,不但耐高溫,敵嚴寒,聲響悅耳,更可貴的是,其發出的聲音與金屬無別,堪稱一絕。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後全真派2002年壬午壇第三次傳戒就在五龍宮舉辦,比武漢長春觀舉辦的第四次傳戒早14年,這也是為何說武漢長春觀傳戒是時隔14年後第一次傳戒。

另外,千山五龍宮是全國使用東北韻為數不多的道觀之一。諸位向道之人很有必要前往問道,親身體驗東北地區獨有的道教文化。

【五龍宮仙境掠影】

【壬午壇傳戒拾遺】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人生是一場旅行,路中總會邂逅美麗
會吃飯,更要會養生,道教飲食養生法應該了解一下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