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鄭卓人針灸學術經驗精要

鄭卓人針灸學術經驗精要

鄭卓人針灸學術經驗精要

鄭卓人

(1904?1980),男,浙江省浦江縣人。早年從師於江南名醫承淡安先生,得其所傳。畢業致力於中醫文獻和針灸臨床的研究,通曉中醫內科,對《靈樞經》之研究造詣較深。著有《靈樞經白話解》,《針灸歌賦選解》等書。曾任中國針灸研究社副社長,中國中醫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香港中國針灸學會高級顧問。

一、學術特點和醫療專長

1.重調脾胃

鄭氏推崇李東垣脾胃學說,尤其贊同「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的觀點。認為脾胃之氣是經脈之氣的根本,脾胃虛弱,氣血無源,經氣無生,百脈空虛,病邪乘虛而入。他根據「脾主四肢肌肉」的理論,提出了「胃氣不振,則四肢不用」的觀點。在臨床上,除對消化系統本身疾病外,對一些精神運動性疾病,重在調補脾胃之氣。常取足三里、三陰交以健脾補中益氣,固後天之本。在用藥上又常佐以陳皮、萱草、橘葉、党參、白朮之類。

曾治一病人,女性,68歲,自訴右肩關節疼痛活動艱難二年余。雖用針灸、中西藥物治療,未能奏效。査形體消瘦,面色不華,脈沉細緊,舌淡苔薄白。此乃氣血虧虛,經脈失養,外邪入絡,取針足三里、陽陵泉,以淺刺提插補法,再溫灸肩三針、曲池,共治12次,肩關節疼痛消除,活動自如。

2.善理氣機

鄭氏提出了「氣盛則盈,衰則虛,順則平,逆則病」的論點。強調了氣機調暢對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重要性。在治療上,鄭氏注重氣機的暢達,根據經脈之氣的循行方向、流注時間,運用迎隨補瀉手法,同時根據經氣陽升陰降的基本規律,在取同經兩個穴位時,兩穴的針刺方向截然相反,目的是調整氣機的運行。他認為膻中、天突能開通上焦之氣;中脘、足三里善主中焦之氣;氣海、關元、三陰交主下焦之氣。臨證時則依具體病症選配相應的俞六。如:肝經病變加太沖、章門;膽經加丘墟、京門;心經加內關、心俞;脾經加隱白、地機;腎經加腎俞;肺經加列缺;胃經加梁丘等等。曾治一病人,嘔吐頻作,湯水不進。伴胸脘滿悶,噯氣則舒,歷時佘天,多方醫治,毫無起色。鄭氏應診,觀病人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膩,脈沉弦澀。追問病因,10天前暴吃冷飲冰棍,遂致發病。鄭氏認為此屬寒凝氣機,中焦火降,脾陽被遏,運化無權。治宜溫陽散寒,理氣宣降,針取膻中、內關,迎經氣瀉法,斜刺0.5寸,又加足三里、中脘溫針灸,1次嘔吐止,三次飲食如常。

3.針下辨虛實

陰陽宜分明。鄭氏治病,更善干用針刺來探測正氣的盛衰,辨別疾病的虛實和轉歸。他認為針灸治病除用八綱、臟腑、氣血辨證外,更重要的須掌握針感上的虛實變化。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提出了「進針求得氣,氣至驗針感;得氣遲速要辨清,針下感覺更留意」的經驗。鄭氏體會,一般來說實證病人得氣較速,針感以脹痛酸為主,感傳遠,針下沉緊,甚至緊澀,這是邪氣實,正氣盛,正邪交爭的必然反映。而虛證病人,一般得氣緩慢,針感以麻酸為主,感傳弱,雖得氣但針下相對松滑,更有正氣大損者,則有針刺豆腐之空感。從針感強弱在整個病程中的反映規律來言,實證病人針感從強到弱,虛證病人則由弱到強,順者為善,逆者為惡。以迎隨補瀉手法為基礎,瀉實逆其經氣,補虛順其經氣,如子午流注針法,子母補瀉手法等都根據此理而來。鄭氏認為,經脈之氣除有虛實盛衰區別外,又有其重陰和重陽之分。重陽的人,對針的反映很敏感;陽中有陰的人,針下的反應比較遲鈍;陰陽調和的人,既不敏感也不遲鈍,一般的說,針後反應能適時而至;陰多陽少的人,得氣較慢,出針後始有反應,或在針過數次後,才會產生反應。就針感而言,如屬陽虛陰盛之人,針後施透天涼手法,則針下有寒涼透骨之感;而陰虛陽盛之人,施以燒山火手法,針下可有溫熱灼肉之感。根據這一點,鄭氏常常用於臨床一些真熱假寒,真寒假熱之證的辨治,而且得心應手。曾治一精神病人,男性,14歲。由於精神刺激,而致坐卧不安,睡倒即起,登高奔走約半小時,復又回家上床,病已二月,求醫無效。鄭氏應診,察面色潮紅,舌淡苔灰潤,脈細尺沉欲絕。取大椎穴,針1.2寸,施以透天涼手法後,隨問病人針下可否涼感?答曰:涼至骨也。針畢取方:淡附片20g(先煎〕,肉桂10g,乾薑10g,陳南星8g,炙甘草10g,二劑服後諸症減,連服5劑而愈。

4.煤氣中毒的救活法

煤氣中毒,中醫病機是肺氣閉塞,上焦之氣不得宣發,濁氣不出,清氣難入,升降失常,以致濁氣上犯於腦竅,心神受蒙,拒陽於外,故而出現神志不清、昏迷、全身潮紅之症。在無條件情況下,則先將患者搬入新鮮空氣處,然速針攢竹、人中、大陵,用強刺激瀉法,捻針5分鐘,待病人略蘇醒,用鮮蘿蔔汁少許,溫開水沖之徐徐咽服。攢竹為足太陽膀胱經俞穴,由於其經絡上分布俞穴較多,且有五臟六腑穴位所主,針刺本穴能促使周身氣血運行,恢復機能活動。人中為督脈俞穴,心包的原穴,具有寧心開竅,寬胸之功。鮮蘿蔔計能潤脈寬胸開上焦之肺氣,故收良好療效。

5.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的功用與主治

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三六都是足陽明胃經的俞穴,其穴位依次分布在膝臏下之脛骨外側緣之3寸、6寸、9寸處。均有理氣、健脾、和中、化濕之功,臨床均用於治療脾胃之患。但足三里是陽明胃經的合穴,主治腹部一切腸胃之病,且適用於脾胃虛弱,正氣衰減病人,具有補虛扶正作用。上、下巨虛分別是大、小腸的下合穴,所謂下合,即大、小腸之陽氣下會於下肢與胃經陽氣相合交會之意。大腸、小腸都隸屬於胃腑之下,氣本一貫。兩穴都有降逆理氣之功,但上巨虛治療由濕邪內阻,脾胃受困,運化無權而致的納呆、噁心之證較優;下巨虛則以治療腸胃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而致的便瀉、嘔吐、納獃等症為佳。

二、醫案選

例1:偏癱

劉XX,女,77歲,1984年2月20日初診。

患者1月前,晨起感覺左上下肢乏力,活動不便,醫院診斷為「腦血栓形成」,經治療癥狀改善,10天後因不慎跌倒,癥狀加劇,左側肢體活動不利,卧床不起,伴有咽干,言語蹇澀,腰腿疼痛。檢查:血壓150/90mmHg,神志清楚,聲音洪亮,精神佳,右腹股溝有10×5cm2硬塊,按之不動,壓痛明顯。脈浮弦尺沉,舌紅右邊苔薄白,左邊光剝如鏡。辨證為風中經絡,肝膽氣滯,治應先以疏通肝膽之氣。

處方:絕谷、京門、環跳、陽陵泉、丘墟,均為右側,太沖提插捻轉瀉法,留針20分鐘。

治療經過:二診時,痛減,右腹股溝包塊消失,上肢活動稍輕鬆,自訴針後全身有蟻行感。復以祛風通絡,調和氣血之法,宜針葯同用。①針風池、肩髃、曲池、陽溪、環跳、陽陵泉、解溪、京門、章門。先針左側穴位,淺刺得氣後不留針,另加艾灸曲池、陽陵泉各5壯。繼再針右側,深刺瀉法,留捻20分鐘。②方葯:羌活9g,防風5g,白芷5g,當歸9g,川芎5g,地龍9g,薏仁15g;木瓜7g,小茴香6g,狗脊15g,川斷15g,川牛膝9g,桑枝24g,夜交藤24g,6劑。三診:腿痛減輕,左上下肢肌力增加,舌紅略暗苔薄白少,脈兩寸細浮尺沉,繼續針葯治療,並加灸足三里、三陰交穴。方葯:党參15g,茯苓10g,白朮18g,炙草6g,姜夏9g,陳皮8g,麥冬15g,當歸10g,川芎5g,炮附片2g,狗脊18g,川斷10g,夜交藤24g,川牛膝9g,玉米須24g,地龍10g,6帖。四診:癥狀好轉,偏左活動轉利,能扶床著地行走數步,言語蹇澀感消失。針葯對症,守原法共針23次,服藥36劑,諸症瘥,而痊癒。

【按】治病必須審證論因,辨清病經病臟。本案證屬風中經絡,肝膽氣滯,故而出現癱瘓,局部腫痛。鄭氏以治痛為先,取京門、環跳等穴。京門是膽經屬腎的募穴,肝膽相表裡,而腎主水,乙癸同源。故針京門有疏肝膽之氣,調達氣血之功,且可使腎水充盈。更加環跳、陽陵泉等穴,以助之故針後周部腫痛消退迅速。鄭氏加用祛風通絡之小劑,取輕舟速行之意,直達病所以祛除內外風邪,又根據病情的轉歸,針補患側兼瀉健側,以調氣機。

例2:風疹(蕁麻疹)

李XX,女,58歲。1983年11月28日初診。

二年來每遇冷風,周身出現紅斑,色紅如雲塊,瘙癢,且有全身浮腫,二便不利,不思飲食。診脈浮數,舌紅苔少薄黃。辨證為風邪郁於肌膚,郁久化熱。洽以疏風清熱。

處方:大陵、曲池、風市、血海、陽池。

治療經過:先針刺邀曲池、風市、血海,留針20分鐘。繼針大陵、陽池,深0.5寸,平補平瀉。每天1次,針5次後,疹消,二便通調,浮腫消退而愈,隨訪半年未再複發。

【按】曲池能宣肺疏風,配三焦經之原穴陽池,能通調三焦之氣;風市善主一身之瘙癢,與曲池、血海相配有袪風止癢,涼血消疹之功;大陵有寧心止癢的作用。

例3:郁證

趙XX,女,24歲,1984年元月19日初診。

病人素來心情鬱抑,少言寡語,半月前突然精神錯亂,語無倫次,哭笑無常,雖偶有一陣清醒,自述頭痛,胸悶,煩躁,膽怯恐懼。病人面色晄白,兩顴潮紅,聞言聲音高亮。脈沉數,舌質淡胖大苔白潤。辨證為陰盛陽衰,氣血逆亂。治以溫補陽氣,調和氣血。

處方:①組:腎俞、膽俞、腰陽關、前頂,淺刺輕提插捻轉,平補平瀉,不留針。另麥粒灸腎俞、膽俞、腰陽關各五壯。②組:照海、間使、三陰交、內關、顴髎,深刺重提插,針感以病人難忍受為度,留針20分鐘:

治療經過:上述二組取穴隔日輪用,每日1次,共針15次,癥狀控制,神志轉清,隨訪半年,未再複發。

【按】「麗日當空,陰霾自散」。鄭氏取膽俞、腎俞、腰陽關意在壯溫一身之陽,陽壯則陰寒之邪自除;更取照海、間使,三陰交用針瀉手法,能祛陰邪,調氣血,通脈絡,其中內關、照海為八脈交會穴,可通心胸,清心神,開氣機。通觀全方,溫陽、調氣、和血、清心兼顧,集其功於一役,故奏效頗速。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黃連阿膠湯治不寐驗案舉隅
李富玉教授治療驚悸驗案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