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對於內向的人,我們一直都有兩個誤會

心理學家:對於內向的人,我們一直都有兩個誤會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很多人都覺得內向的性格有一種天然的弱勢,內向性格的人很難交往,這種想法就像一個錨,深深的落在人們的腦海中,導致很多人在與內向性格的人交往過程中,會有所顧慮,甚至會感覺是負擔。

其實現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內向和外向,可以概括為三點,一個是性格無好壞,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這歸根於氣質秉性因素,也歸根於基因方面的因素;沒有絕對的內向性格,也沒有絕對的外向性格。這樣看來,我們對於性格內向的人的認知,完全是錯誤的,下面,我們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誤會一、那些內向的人,一般都有著不愉快的原生家庭

人們總會認為內向的人是壓抑的、木訥的。這就讓我們聯想到,他們的生長環境帶給了他們不幸的遭遇,以至於他們變得鬱鬱寡歡。於是在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人們就會小心翼翼,生怕觸及他們的傷心事和悲慘童年。有的內向者甚至會被別人打上「裝清高」「孤僻」的烙印,讓人們對他們的誤解極為深刻。

而實際情況是,性格內向並不是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我們前面也說過了,一個人的性格是天生的。難道那些外向的人,每一個都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嗎?而很多時候,人們卻總是覺得外向的人幸福感更高,這其實是一個思維誤區,需要歸正。

那些內向的人的快樂標準是由自己定義的,在他們的認知里,幸福就是能夠自己安安靜靜的做一些事情,或者和某個關係緊密的人呢呢喃喃,而非表現出來,放肆的大笑,大鬧。這些表現固然讓人覺得是高興的,但是卻不一定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內向的人,不一定是有著不幸的童年和虐待他們的家庭,他們也有自己的幸福和高興的時候,只是他們的界定方式讓人誤解了而已。

誤會二、那些內向的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沒有號召能力

很多人認為內向的人都很自我,凡事有自己一套,不喜歡諮詢別人,喜歡閉門造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喜歡團隊合作,與人共享,沒有號召力。

但是現實中很多例子卻很打臉,我們看到很多政界和商界的領導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他們在平常的時候,總是給人感覺很孤僻、神秘。但是一旦發表演講或者宣言,他們的言論總是讓人驚嘆。

其實,當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的時候,不是在閉門造車,而恰恰是在思考怎樣更好的做事。他們真正的領略了先出世再入世的真諦。他們出世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思考事情的走向,規劃事件的大盤戰略,運籌帷幄。這樣一旦「入世」就能做到出奇制勝,決勝千里。內向的人,不是單純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內向的人,也並不是人微言輕,而是具有很大的領導者潛質的。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殺死一隻知更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如果有一天,你開始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說明你成熟了
如何快速控制自己的慾望?心理學家: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