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啟塵封的歷史,聽於光遠憶鄧小平!

開啟塵封的歷史,聽於光遠憶鄧小平!

紀念改革開放,繞不開一位老人。

他叫鄧小平,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今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也恰逢他誕辰114周年。

一本《我憶鄧小平》,開啟了塵封多年的歷史,也揭開了我們未曾了解到的這位享有崇高威望的領導人。

《我憶鄧小平》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的遺作。作為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負責人、鄧小平身邊的參謀,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匯聚成這本回憶錄。這本書寫於2014年4月,由於種種原因,在於光遠先生生前和逝後一直未能出版。而今終於面世。

《我憶鄧小平》

作者:于光遠

書中,作者回顧了國務院政治研究室和作者本人在鄧小平領導下工作的一段經歷,記錄了鄧小平復出後在思想上撥亂反正、在經濟上推行改革開放的這段歷史,同時也揭示了一些重大決定和重要文件的出台背景。

于光遠本書手稿(書中資料圖)

而在翻閱此書前,我們可以先讀一讀于光遠先生寫在前面的一篇序言。他與鄧小平的關係,寫這本回憶錄的原因,以及他所見證的與改革開放有關的重要事件,在這篇短文里可知一二。

寫在前面

文 | 于光遠

這是一本回憶錄,回顧國務院政治研究室和我本人在鄧小平領導下工作的一段經歷。

于光遠手裡沒有保存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集體合影,他的印象中似乎也沒有這樣的合影。這張照片算是政治研究室人員比較集中的一張合影。這是1982年6月1日,胡耀邦(前左三)同中共十二大報告起草組人員的合影。這一天是胡喬木七十歲生日。參加起草組的有原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部分人員:胡喬木(前左四)、胡繩(前左一)、于光遠(前右三)、鄧力群(前右二)、林澗青(前左二)、龔育之(後左四)、鄭惠(後右三)、滕文生(前左三)。(書中資料圖)

說起我同鄧小平的接觸,「文化大革命」前很少。現在記得起來的,只有這麼幾件事。

一件是一九五六年九月開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鄧小平是大會秘書長。大會發言由他主持安排,發言稿一般都經過他審定。這次大會有口頭髮言和書面發言,會前準備的發言稿很多,有一百八十多篇。會上有六十八人作了口頭髮言,四十五人作了書面發言。我也準備了發言稿,主要談黨對科學工作的領導問題,被他安排在大會發言。

一件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蘇兩黨展開意識形態大論戰,從一九六三年九月至一九六四年七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編輯部的名義,連續寫了九篇評論文章,就是著名的「九評」。這件事是由鄧小平領導的,我也參加了其中一篇的寫作工作。

還有一件是一九六三年底,我和韓光、范長江等隨聶榮臻去中南海頤年堂,向毛澤東彙報第二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那天的彙報,劉少奇、鄧小平也在場。記得那天正逢羅榮桓元帥病逝,一開始,毛澤東提議大家肅立,為羅榮桓默哀。彙報中,毛澤東提到社會科學也要有一個十年規劃,社會科學也要投一點資。鄧小平也對此講了意見,我在鄧小平講話時,還插說了一句為社會科學工作爭取更多經費的話。

同他有比較多的直接接觸,是「文化大革命」後期以後。

一九七五年,鄧小平復出主持中央工作,組建了一個國務院政治研究室。已經多年「靠邊站」的我,調到這個機構,一直工作到一九七九年這個機構被合併到中央辦公廳為止。這五年,除了「批鄧」的一年多時間外,政治研究室一直是在鄧小平直接領導下的「秀才班子」。

1978年5月11日,于光遠致鄧小平的信和鄧小平、李先念的批示的列印稿。(書中資料圖)

一九七七年,鄧小平第二次復出,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負責人也有了改變,只有胡喬木、我和鄧力群三人。在這個時期,又有許多重要的事情可記,尤其是我以國務院政治研究室代表的身份參加一九七八年中央工作會議,並且列席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講話。(書中資料圖)

今年是鄧小平一百歲華誕。*為了紀念他為我國改革開放和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我就親身的經歷,把自己所見所聞寫成這樣一本書。我作了一番仔細的回憶,又利用了自己保存的資料,努力做到沒有重要的遺漏。在書中,我還把一些照片插在有關的章節里。我想這樣做,可以給讀者一種更加親切的印象。

*本書是于光遠先生的遺稿,寫於二〇〇四年四月,由於種種原因,在於光遠先生生前和逝後一直未能出版。此次出版有零星刪改,得到于光遠先生家人同意,特此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高全喜: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思考—中國的希望在南方
馮友蘭臨終談毛澤東

TAG:談文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