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未來兩年,53歲李堅要「攀登」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未來兩年,53歲李堅要「攀登」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音樂史學家曾將巴赫的48首平均律鋼琴曲和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奉為鋼琴音樂中的「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足見其難度之高、地位之隆。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完成於1795年-1822年,長達27年,其中第8號《悲愴》、第14號《月光》、第21號《黎明》、第23號《熱情》等都廣為人知。然而,要完整演繹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即便是對最優秀的鋼琴家來說,也是望而卻步的「終極挑戰」。

未來兩年,53歲李堅要「攀登」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李堅

近幾年,鋼琴家李堅對貝多芬其人其作越來越有興趣,也因此在2019年-2020年,他計劃在全國巡演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以前我就覺得自己挺適合彈貝多芬的,現在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了。我現在53歲,貝多芬在我這個年齡32首奏鳴曲都寫完了,所以不能再等了,非得現在做。」

32首奏鳴曲被分為8套,李堅計劃分兩年演完——第一年春秋各2套,第二年亦如是,上海、北京有望演出完整8套,其他城市則是穿插著演,每一場都有貝多芬早中晚期的奏鳴曲。

母親是著名小提琴家俞麗拿,求學於美國音樂名府,又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多年,走到53歲,李堅越來越覺得集中地、深入地研究某一位作曲家是有意思的事,「你研究得越透,你到最後就越自由。這種自由是『監獄』里的自由,不是無法無天的自由,是必須在嚴格尊重貝多芬創作基礎之上的自由。」

李堅解釋,他在研究貝多芬時必然要尊重原作,但尊重不代表按部就班去執行,而是要懂他為什麼這麼寫,學會問十萬個為什麼,等到找出自己的答案,演奏者的自信心也就越來越強了。

「這個東西逐漸變成你自己的了。最後人家問,這到底是貝多芬的原意還是怎麼樣,你就說貝多芬是這麼寫的,他的意思就是這個,你非常堅信,至於正確還是不正確,反而變的不重要了。」

李堅將這種尊重和規矩比作「監獄」,那麼在規矩里,是自由多還是限制多呢?或者說,還會有自由可言嗎?

「就像一杯水,有人說它一半是空的,有人說它一半是滿的,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在籠子里你也有很多自由,有的鳥習慣了籠子,認為那就是它的家,你真把它放出去,它還要回來。」

李堅認為,習慣這些規矩不是壞事,問題在於把規矩當作規章制度來束縛自己,「那你彈出來的東西是沒有人聽的,因為那不是你的東西,你最多是在執行命令,執行命令肯定心不甘情不願,這種不甘願的味道是會體現出來的。」

規矩之外,李堅強調,演奏家一定要有個人的東西,「你彈的時候你就是個人的,所以你不可能沒有個性,但如果你的個性是拔苗助長,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面部和肢體表情,這等於沒用。我說的『監獄』就是這個意思——必須要尊重原作,到最後你的自由越大,但那個自由是有紀律、有組織、有自己的分寸的。」

未來兩年,53歲李堅要「攀登」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另外,「我會特別告訴自己,我就是把那個曲子演活了的這麼一個媒介,你要把自己弄得太重要,第一演不好,第二你動機不純了。我們就是要把自己做透明了,只有音樂,誰寫的也不重要了,就是跟人打交道。但你要非常注意,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條鋼絲繩,你稍微不注意,就從兩邊掉下來了。」

在李堅看來,莫扎特一生出來就在天堂里,而在逆境中成長的貝多芬是接地氣的,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的成長過程也是大部分人每天都在經歷的,「所以為什麼過了200多年大家還這麼喜歡他,不管懂不懂音樂,你心裡都會和他產生共鳴。演奏者只是把這些展現出來,我們是在跟人性打交道,而人是多種多樣野心的結合。」

前不久,李堅剛從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的職位上卸任,作為一個更獨立自由的藝術家,他打算過幾天就去歐洲閉關兩個月,他還計劃學德語,因為德語不好,就沒法深一步地入了解貝多芬。

「榮譽有一點,名氣也有一點,這些夠我教十輩子了,但我不滿足這個,往上總是非常難的,但你必須要走。人活著就要往上走。」李堅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