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越南撿了魚雷並不可怕,帶你了解我海軍魚雷發展歷程

越南撿了魚雷並不可怕,帶你了解我海軍魚雷發展歷程

原標題:越南撿了魚雷並不可怕,帶你了解我海軍魚雷發展歷程


最近,一條「爆炸」的消息震驚了軍事圈。


越南富安省的漁民在海上撈到了一枚魚雷。從這枚魚雷的外形看,這是一枚中國的魚雷——相關流言馬上出來,說這是中國此前從未露面的最新型神秘魚雷,「完了完了,新魚雷被越南人撿到我們沒有秘密了」「什麼中國軍方領導層大怒!」……什麼亂七八糟的傳聞都有……


其實,這只是一枚目前已經裝備多年的魚6魚雷罷了。


客觀上來說,它既不是中國最先進的魚雷,越南現階段也沒有對哪怕中國軍隊裝備多年的武器進行逆向研發的能力——畢竟全世界能自主研發魚雷的國家也就五六個,魚6這種武器,給他們他們不需要,給越南越南看不懂,僅此而已。


不過,在人民軍隊的序列中,魚雷一直是比較神秘的存在。


在中國海軍的武器裝備中,戰鬥在水下的魚雷們要比屢屢曝光的各型導彈更為神秘。不僅外觀特點性能如何少有人知,就連其型號名稱都很陌生。


1978年10月9日,海南島文昌縣民兵的漁網裡撈到了一條分量格外重的大傢伙。這是一枚MK46 mod1後期生產型魚雷,推斷應該是當時和中國剛剛開始「蜜月期」的美國在南海海域組織海上演習時意外失控的一枚訓練用操雷。



在此之前,海軍曾先後有過兩型代號分別為816和753的空投反潛魚雷計劃,準備用在水轟-5水上轟炸機上。但在獲得了MK46之後,進度遲緩的753很快被放棄。圍繞這塊從天而降的寶貝,代號109的研仿工程全面展開。



1979年海南民兵又撈上來第二條(故意的吧......)MK46,國內技術情報部門也獲得了大量資料,甚至包括最新改進型MK46 mod5在美國內努斯靶場試驗的全套技術報告。這使得負責研仿工作的705所工作難度降低不少。



經過長期的逆向工程研究,兩枚樣雷組裝完成,但導引頭等大量相關技術仍需解決。1985年109工程迎來重大轉折,中美兩國互派多個代表團前來洽談魚雷兵器合作,美國開始提出要在中國建立MK46生產線,合同金額高昂。


這份對生產質量要求嚴格的MK46 mod2生產計劃,實際上是時任美國國防部長佩里的「大武庫計劃」的一部分——甚至包括在中國生產F-16戰機和M1坦克這些美式裝備,這樣美軍只需輕裝抵達中國就能使用這些武器投入對蘇戰鬥。



多說幾句,雖然佩里等人擬定這個大膽的計劃時,也已考慮到應在型號技術上有所保留,以限制中國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得到這個機會,中國軍工技術將迅速以美國人都想像不到的速度進步。不過這都是事後諸葛了。



言歸正傳,帶著這樣的想法,1985年佩裡帶著一群美國魚雷專家訪華。高傲的老美並不完全了解109工程的進展,結果萬萬沒想到,一到魚雷試驗場,迎接他們的就是航行性能已經達到原裝水準的兩枚樣雷的航行表演。



美國意識到魚-7的進度比想像的要快,很快和中方簽訂了一份更經濟的(價值800萬美元)協議。即使在1989年之後,美國仍然按照協議交付了4枚MK46 mod2、1套可完成大部分維護工作的中級維修站以及技術資料若干。



通過這些資料的幫助,魚-7的技術狀態相當於MK46 mod2的後期批次。從1989年到1993年,設計定型批13枚魚雷取得了13發11中的好成績,1994年定型後裝備部隊,第一艘使用魚-7的正是「中華第一艦」哈爾濱艦。


魚-7基本型全長2.86m,重230kg,最高航速40節,最大航程9500m,典型條件下對目標的捕獲概率為90%,戰鬥部為45kg的高爆戰鬥部。後續改進型的航程(14000m以上)航速(45節以上)均有明顯提高。



經歷了早期批次生產質量的波折後(不過當時海軍也僅有兩艘052型裝備魚-7,影響不大),魚-7在90年代末期性能趨於穩定。其出口型稱作ET-52,主要裝備在巴基斯坦海軍F22P型護衛艦及其攜帶的直-9EC反潛直升機上。



而說到魚-7配套的7424型三聯裝發射裝置的研製,也離不開巴國海軍的貢獻。80年代中期巴海軍一艘護衛艦訪華期間,魚雷所情報研究室配合海軍專業人員對艦上的美製MK32發射裝置的結構組織了仔細調研和測繪工作。



1987年從義大利引進的B515型發射裝置(用於發射A244S魚雷)也起到了一定借鑒作用,這型發射器僅使用在兩艘051G型驅逐艦和053H1Q(即544「四平」艦)上。而A244S的導引頭技術也為魚-7的發展提供了思路。



A244S後來也裝備在引進的「黑豹」和國產直-9C反潛直升機上。尾部帶有泵套的A244S是電動魚雷,外形和後來裝備的魚-7空投型區別明顯。魚-7的每個改進型都有配套的空投型號,和A244S通用外掛架。


但由於這些直升機載重有限,只能攜帶1枚空投魚雷,嚴重製約航空反潛的效能(作為對比,卡-28可以攜帶2枚俄制APR-3E反潛魚雷)。最新服役的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則可攜帶10枚左右的魚-7系列或最新型反潛魚雷。



由於魚-7的基準型號只是美國70年代水平的 MK46mod2,因此基本型完成同時,改進型就開始研製。90年代末,全面改進的魚-7乙研製成功全面換裝部隊;而魚-7丙則是利用新一代反潛魚雷的部分技術發展的最新改進型。



魚-7歷時三十多年的研製生產和改型,使得從零開始的中國海軍反潛魚雷技術和美國的差距縮短到了20年以內。研製過程中對MK46多項重要子系統的攻關成果,對其他魚雷型號的發展來說有著「久旱逢甘霖」的意義。



特別是其OTTO燃料的研發攻關,對瞄準MK48的魚-6型熱動力潛射雙平麵線導魚雷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魚-6和魚-7先後研製成功也標誌著中國魚雷發展開始脫離前蘇聯路線,奠定了中國魚雷工業獨立發展新時代的基礎。



最新曝光的魚-8火箭助飛魚雷可以看作是是魚-7的另一種發射形式,其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長纓-1號。早在1979年那枚MK46剛被大卸八塊研究的時候,海軍就提出把魚-7作為當時國內剛有個概念的火箭助飛魚雷戰鬥部。


和中國大多數導彈一樣,火箭助飛魚雷/反潛導彈的型號序列「長纓」,出自毛主席《清平樂·六盤山》中「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1984年,型號確定了類似ASROC的技術方案後不久,被改稱為長纓-1,成為航天口的項目。



日本海自:「我的潛艇叫蒼龍啊!


但它最終在90年代下馬,這是因為對於中國海軍新階段反潛作戰使命來說,研製時間過長技術落後,採用和「阿斯洛克」相同彈道式原理的長纓-1隻有18km射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院所開始研發最大射程延長到50km左右的長纓-2。



2002年,長纓-2又被從航天口轉到船舶口二次立項,其型號序列也被順延為魚-8。其外形和長纓-1類似,助推段和工作段均採用十字形舵面,飛行發動機是單室雙推火箭發動機,發動機工作結束後與主級分離。



魚-8射程大幅延長的奧秘除了發動機性能提高之外,更在於飛行過程中按照飛航式滑翔彈道飛行,而非純粹的彈道式。從圖中使用衛士-3遠程火箭炮系統發射的外貿型火箭助飛魚雷,可以一窺這種設計思路。


為了縮短大氣飛行中主動段飛行時間,魚-8的最大飛行速度在M1.5以上,末端巡航飛行速度為M0.7,大大壓縮了飛行過程中潛艇可能逃脫的範圍,提高了命中率。其彈體控制舵機借鑒了YJ-83反艦導彈的成熟設計。



魚-8於2006年和054A型導彈護衛艦同期服役,配合新型主被動拖曳聲吶,能夠充分發揮其較遠的射程。而同樣裝備該型聲吶的056A型導彈護衛艦則可使用其YJ-83反艦導彈發射箱共架發射魚-8,進一步提高近海反潛作戰能力。



正如美國海軍的MK46開始逐漸被取代一樣,取代魚-7的國產新型反潛魚雷也已經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在這次南海大演習中首次亮相的這款反潛魚雷長徑比極大,幾乎達到現有魚雷發射管長度極限,可見非常重視航程航速指標。


根據公開資料,新型反潛魚雷採用了近年來國內集中攻關的閉式循環動力系統和新型推進劑,具備更大的攻擊範圍;為針對周邊國家大型常規潛艇和核潛艇的威脅,雷頭部分採用串列戰鬥部,能有效摧毀雙殼體潛艇的外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工匯 的精彩文章:

快來圍觀「名不見經傳」的8款二代機,看看你認識幾款
F-22「猛禽」為什麼不出口?它到底有什麼優勢?

TAG:軍工匯 |